-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的作用与发展(4)专题练习
[“12+3”高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整合区内各类红色旅游资源,串联全区特色旅游资源和景区,为市民精心策划推出了4条红色旅游线路:京西山区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王家山惨案旧址、清水镇黄安坨村。之所以重视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是因为( ) ①旅游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②红色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可以带来社会效益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并能带来经济效益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观点错误;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观点错误;材料中门头沟区发展文化产业措施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并能带来经济效益,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2.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 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被动的 ②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学习文学、历史和伦理知识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内涵、提升品德和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材料说明学习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们自身素质,故②④正确;学诗、学伦理等表明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故①错误;③与题意不符,排除。 3.神农架独特的地理过渡带区位塑造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演化过程,其生物多样性弥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空白。可以结合其自然特点,打造符合当地实际的旅游等产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只要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必定带来当地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错误;④的说法过于绝对;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 4.(2017·吉林摸底)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 ①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 ②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托物言志体现了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①符合题意;②与材料的主旨内容无关;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涉及,故本题选B项。 5.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在读有意义的书时还是愿意选择纸质版。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D “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无论是大众传媒还是纸质书都利于促进文化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 6.(2017·广州联考)中国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②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①入选;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让人们对成语有了更多深入的理解,④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排除③;②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7.民歌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推动陕北民歌艺术的发展,陕西省第三届民歌大赛于2017年2月16日至9月17日举行,本次大赛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参赛者年龄、职业、唱法均无限制,同时鼓励创新、改编的歌曲参赛,分享民歌之美,感受民歌之趣,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举办民歌大赛( ) ①能够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动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借助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体制创新 ④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民歌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举办民歌大赛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动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故选①②;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体制创新,民歌与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无关,排除③④。故答案选A项。 8.(2017·徐州模拟)记忆中,爆米花是道流淌的风景线:一个简易的小火炉、手摇吹风、旧式葫芦形的铸铁炒锅中间粗两头小,一头还连着一块压力表、自制的长筒麻袋……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手艺虽然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依然被我们眷恋和守望。这是因为( ) ①老手艺能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老手艺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老手艺承载着民族情感的传承 ④老手艺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因为老手艺承载着民族情感的传承,所以,许多老手艺虽然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依然被我们眷恋和守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老手艺的世界性,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老手艺的创新问题,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项。 9.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让大家聚在一起,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依据为( ) A.人们总是自发地接受着古诗词的熏陶 B.诗词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解析:选B 人们往往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但并不是总是自发进行的,A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C项错误;《中国诗词大会》并没有丰富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D项无关。 10.(2017·南昌联考)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该片总策划、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文物修复切忌‘创造性修复’,科班出身的新晋学徒们要摒弃艺术教育所赋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恪守‘修旧如旧’的准则。”这说明文物修复要( ) ①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 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新晋学徒们要摒弃艺术教育所赋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文物修复恪守‘修旧如旧’的准则,这说明要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也要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②③符合题意;恪守“修旧如旧”的准则,并不能丰富传统文化内涵,①不符合题意;修复文物并不能体现“批判”继承历史文化,④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11.一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 ) ①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 ②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③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 ④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以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符合题意;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还需要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④符合题意;①中“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②错误。故本题选D项。 12.(2017·深圳调研)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 ②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 ③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 ④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C 家书主要记述的是家庭生活、家人亲情等内容,不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①判断错误;传统家书记载了古代家人之间的真情,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警示借鉴意义,所以传统家书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②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家书没有集中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的功能,③判断错误;通过传统家书,能让人们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④正确。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8届高三·山东联考)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体现了中国人浓浓的“家” 的观念。新春佳节,家人团聚,共叙亲情是自古以来中国人不变的过春节的方式。如今过年的花样多了,但年味淡了: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外出旅游;本想放鞭炮辞旧迎新,有关部门却颁布了禁放令;现代通讯工具的出现使一些远隔千里的亲友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增加了人们相互交流的速度和密度,然而似乎并没有增加人们之间情感的温度和厚度,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亲情的距离拉远了。 为弘扬春节文化,各级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改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为限放;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对春节文化中的“传统”和“现代”进行正确取舍。 解析:通过审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由“应如何……正确取舍”看出类型为措施类,指向性为对传统和现代进行正确取舍。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带来的新的拜年方式被大家接受,我们要肯定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传统文化要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精神纽带。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依然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年味”越来越浓。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传统春节文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春节文化的繁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在孙中山诞辰151周年之际,中山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式礼服的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糅合中国传统意识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体现着“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它是一种文化和象征,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符号,既体现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当年中国人脱下中山装是因为在强调个性的年代里,中山装无法给予人们个性的表现。而如今的中山装将大量流行元素与经典版型结合,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元素,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做工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山装不再是单一的制服,而是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既不落后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变化使得中山装被视为众多品牌中难以取代的经典。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山装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 解析:设问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材料关键信息“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糅合中国传统意识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符号”等,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及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中山装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糅合中国传统意识,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山装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符号。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新中山装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元素,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广泛吸收欧美服饰并糅合中国传统意识,坚持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了中式服装文化的发展。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年代忠贞不渝、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的领导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和支持;是改革开放时期扎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历练的“红色气质”,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保持多久,能够薪火相传,人民的江山就能世代永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色气质。 (2)有人认为,“有了红色气质,人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评析这一观点。 (3)班级召开“青年学生与红色气质”主题班会,请就如何传承红色气质列出发言要点。 (两条,每条10~30个字) 解析:第(1)问限定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可从文化的实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等方面阐述。第(2)问属于辨析题,要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分析其合理及不合理之处,最后还要点明正确的观点。第(3)问属于探究类题目,但要点要切合主题和题目要求。 答案:(1)①红色气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红色气质作为先进健康文化,密切了党和人民血肉联系,使党永葆生机活力,是人民政权巩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③ 红色气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红色气质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2)①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红色气质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②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③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有了红色气质,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犯了唯意志主义的错误。 (3)答案示例:①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②把“红色气质”内化于心,外化为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