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讲义: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讲义: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建知识体系]‎ ‎[明学习目标]‎ ‎1.理解1个内涵——文化概念 ‎2.把握1个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 ‎3.掌握1个特点——文化的特点 ‎4.理清2对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5.分清2种形式——文化的静态和动态形式 ‎[备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2.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文化的实质,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 ‎1.内涵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3.形式 ‎(1)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形式)‎ ‎(2)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形式)‎ ‎ 运用框架图全面把握文化的概念 ‎   ‎ 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的实质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判断题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提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能“直接”转化。‎ ‎2.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但也不是后天“自发”‎ 形成的。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二、选择题 ‎4.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析:选B 材料中关于“东方美人”茶的种植过程及用途的阐述,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英国女王品茶时的赞叹及冰水浸泡后所获得香气馥郁、色若琥珀的感受,表明人们在享用文化,B 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不选;A、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 ‎5.“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解析:选B 材料中“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说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题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向前发展,C项错误。‎ 本框题考点主要涉及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和社会作用,命题时往往与其他部分知识结合起来加以考查。试题难度不大,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文化的内涵、特点 ‎ [例1] (2013·海南高考)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精神文化能否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主要看它是否正确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而不是看它是否古老;从悬棺岩画可以看到各种实践活动的场景,说明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依赖一定的社会实践,②正确;③错误,文化的价值要因时而变;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悬棺文化的魅力是通过考古发现展现出来的,④正确。‎ ‎[答案] C ‎[准解快解]‎ 全面认识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理解 从文化的 实质来看 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文化与个体的关系来看 是一种文化素养 ‎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从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来看 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文化的社会作用 ‎[例2] (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 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对改革的认识程度。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涉及先进文化的内涵、作用,先进文化是如何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从材料逻辑看,涉及材料中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结合这些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效果分析其先进性和具体作用。‎ ‎[答案]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准解快解]‎ 多角度把握文化的作用 ‎(1)从文化的本质角度看: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要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在本质上不是物质力量,文化更不是直接的物质力量。‎ ‎(2)从质和量的角度看:①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②从质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促进和阻碍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 等,反映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网络时代,不少网友会利用智能手机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凡人善举拍下来,传到网络上让大家共享,使更多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温暖。这说明了(  )‎ ‎①美德凭借现代传媒才得以传播 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④平凡的人生才能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网友会利用智能手机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凡人善举拍下来,传到网络上让大家共享,使更多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温暖”,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②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是一种文化现象,③符合题意;美德可以凭借多种途径和手段进行传播,①错误;人人都可以体验到文化的魅力,④错误。‎ 热点材料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这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①既显示了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信心,也是对北京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在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前,②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国际奥委会委员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对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期盼之情和最坚定的支持。‎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申办陈述中表示:“③体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拥有改变人生、改变世界的力量。奥林匹克运动就是最好的证明。伴随着我们的申办历程,冬奥会已经展现了推动发展、造福民众的价值,带动了旅游,增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一定会赢得全世界更加广泛的认同,一定会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这次申办成功将大力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加速‘健康中国’理念的实现,大力造福人民群众,同时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发展。”‎ ‎[信息获取]‎ ‎①体现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揭示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热点训练]‎ ‎1.北京、张家口联合主办冬奥会意义重大,一方面将展示中国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将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特别是提升张家口的经济发展。这表明(  )‎ A.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 解析:选B 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A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项错误;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经济价值,D项错误;B项正确,入选。‎ ‎2.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奥林匹克运动在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③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④正确;①错误;③与材料主旨无关。‎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意义。‎ 解析:本题知识范围限定为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题型属于意义类题目,结合材料,可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举办2022年冬奥会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从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举办冬奥会,能进一步推动体育运动普及和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冬奥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④举办冬奥会,能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助于践行“健康中国”理念,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选择题 ‎1.2017年12月12日,知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假×××”“油腻”“尬”“怼”“打call”‎ 入选。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C.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解析:选A “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项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实践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D项错误。‎ ‎2.2017年12月13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举行国家公祭日活动说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举行国家公祭日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前行力量,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反映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④错误。‎ ‎3.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  )‎ A.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流露,是纯自然的东西 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解析:选B 品茗读书,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人们可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B项正确;文化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项错误;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能对文化起决定作用,C、D两项错误。‎ ‎4.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行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表明(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 ②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④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 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表明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行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④错误。‎ ‎5.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通过书信带领人们重温记忆,汲取精神养料,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正确;书信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②错误;通过电视节目来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这说明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③正确;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 ‎6.2018年4月22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公布获奖名单,中国影片《红海行动》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电影在使广大影迷获得精神上的洗礼与享受的同时也展示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宣传了真善美及勇敢拼搏的精神追求。这体现了(  )‎ ‎①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③人们创造文化同时也享用文化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真善美及勇敢拼搏的精神追求通过电影《红海行动》体现出来,这体现了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以经济、政治为基础,②不选;人们制作了电影《红海行动》并从该电影中获取精神滋养,这体现了人们创造文化同时也享用文化,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不选。 ‎ 二、非选择题 ‎7.‎ 社会实践是文学的唯一源泉,作家从事文学创作,首先必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从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出发。他们的生活积累越深厚,就越能培育出丰硕的果实。作品也才能更加鼓舞人心,支撑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简要说明文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据此审读材料找出其对应的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材料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和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两个层面,论述文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答案: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优秀文学作品是人们团结奋斗的精神食粮,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促使一个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 文化与 经济 科技角度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生产力角度 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 政治 国内角度 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国际角度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 通过图示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 ‎   ‎ 二、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一、判断题 ‎1.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提示: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起推动作用。‎ ‎2.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提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提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二、选择题 ‎4.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排除①③。科技进步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陶瓷作品的创新体现了文化的进步,②正确。由“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可见文化对现代经济的重要作用,④正确。‎ ‎5.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逐渐兴起。据统计,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达到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正在成为现代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美国和欧洲各国共占市场总额的77%,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约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0%和5%,中国及其他国家约占4%左右。由此可见(  )‎ ‎①文化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④总体上看中国文化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A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和科技是基础,故舍去①。比较我国和日本、韩国、美国、欧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推出②③。④说法错误,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文化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典例] (2016·全国卷Ⅱ·节选)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解析] 本题设问中知识限定为“文化对经济作用”。材料中反映出十八洞村前后两种不同的文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答题时首先需要对“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展开表述,指明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出落后文化和先进文化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答案]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变角度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④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①②入选。③错误,文化力量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④错误,文化不能决定经济、政治。‎ ‎[答案] A 变材料 G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根据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培育对象。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不盲目贪大。注重挖掘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传统,传承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茶叶文化、陶瓷文化等,通过文化元素的植入、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品牌的打造,增强特色小镇的文化氛围,提升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在发展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的同时,陶瓷、茶叶这些带有鲜明G市印记、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产品、传统产业也随着特色小镇一起发展壮大起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农民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G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是怎样发挥文化的作用的。‎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明确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其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最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找到G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的相应的具体做法,然后结合上述三条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G市通过文化提升了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建设。②‎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G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发挥科技、文化的作用,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了G市经济发展。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G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拓了农民视野,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具体的文化活动、文化现象或人文素材(如名言等)为背景,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其中,尤以考查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多。‎ ‎1.三种方法快速区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点睛之 词法 ‎“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 侧重点法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强调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图示法 ‎  2.辨清文化的作用 表现 阐释 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相联系的,不能夸大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地位不同 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解析:选A “青蛙村”的文化创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A项正确。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 ‎2.有人认为,只有以创造性文化为血液,一个国家才能拥有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才能被其他国家认可和尊重。文化之灵魂已经成为创造新时代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一定的文化总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国家之间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④文化建设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一个国家要拥有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被其他国家认可和尊重,需要以创造性文化为血液,意思是一个国家要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软实力。该观点主要是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热点材料 ‎2018年5月10日~14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①本届文博会突出“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时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新业态,激发文化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湘军湖南团主打“文化+科技”,重点展示“VR互动展示”技术在动漫游戏领域的应用、动漫与AR技术的融合、“国学+AR”等融文化产品。黑龙江馆内,哈尔滨工程大学DIY遥控模型船教具、黑龙江工业学院铝箔画、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衍纸画等12个高校文创项目也充分展示了高校科研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②这些展馆和展品让广大观众充分感受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消费文化。‎ 本届展会“一带一路·国际馆”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展国家地区比2017年增加5个。海外国家展区的规格和面积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国家展团的文化特色更加突出,推动展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实现整体跃升,③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展会,进一步发挥文博会作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展示窗口、中华文化“‎ 走出去”、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和带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作用。努力使文博会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加快新常态下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引擎,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投融资和博览交易的重要平台。‎ ‎[信息获取]‎ ‎①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体现了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依据是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热点训练]‎ ‎1.文博会上,展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紧贴潮流的工艺品。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既顺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或要求,又让观众们欣赏到了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情。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文博会决定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文博会有利于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但不是起决定作用,②错误;③指向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背离题意;工艺品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或要求体现出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④正确;工艺品让观众欣赏到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情体现出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正确。‎ ‎2.本届文博会共有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家海外机构参展,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2.1万余名海外客商前来参会、参展和采购。这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增进了彼此间的友好关系、实现了互利共赢。这说明(  )‎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博览交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始终与经济保持一致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 ③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并不总是保持一致;④观点偏离题意指向,排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博会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的原因。‎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题目,根据设问要求,可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博会激发文化活力可以转化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力量。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博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博会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9·南通调研)近年来,博物馆成了“网红”。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御膳房”等冰箱贴,并附一份介绍,说明故宫里并没有“冷宫”。苏州博物馆则另辟蹊径,每年季节性售卖“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御膳房”等冰箱贴;苏州博物馆每年季节性售卖文征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④不符合题意。‎ ‎2.(2019·吉林调研)高铁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之路,高铁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解决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此可见(  )‎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决定因素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主要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而不是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  )‎ A.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B.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C.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D.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选B 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并不都是认同的,A项错误;“‎ 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反映了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C项错误;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D项错误。‎ ‎4.(2019·天津一模)当今世界,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期,国内经济发展也达到新的阶段,这时由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并将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说明(  )‎ ‎①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科技水平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日益突出,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5.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为辉煌。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①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 ‎②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排除。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④中“依附于”表述不恰当。材料所述现象说明了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③符合题意。‎ ‎6.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经济建设是我国工作的中心,排除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排除④;②③正确,入选。‎ ‎7.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文化与教育、电商、制造业的融合逐渐加深。一款名为“雪枫音乐会”的古典音乐课程软件上线数月后订阅量就超过4万,收入近1 000万元。借助网络的力量,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4亿元。材料表明(  )‎ ‎①文化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表现突出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文化力量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①错误;④与题意无关;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8.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解析:选B 经济与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项错误。文化交融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D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 ‎9.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8年5月10日~14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 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选A 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包括文化的相关内容,也会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项正确;B项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项错误,文化是经济的反映;D项错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10.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催化剂”;中原地区世家大族源源不断地举家南迁和徽州山环水绕、相对封闭的独特地理环境形成了徽州聚族而居的文化特征和浓郁的乡土观念。这体现了(  )‎ ‎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②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的特征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征并不决定文化的特征,②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11.在70多年的辉煌征程中,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儿女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各族人民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历史佳话,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化为草原牧民创建“碧草蓝天”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  )‎ ‎①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人们创造并享用着文化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④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题目中,内蒙古自治区在70多年的发展中,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化为草原牧民创建“碧草蓝天”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人们创造并享用着文化,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2.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早溯的劳动歌。材料体现出(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 ②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③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萌芽状态的民歌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的,这表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①④当选;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的,②错误;③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 ‎,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国处于维护文化安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此,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题目类型属于原因类试题,问题指向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解读设问和材料,首先,材料中“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明显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具体理论即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其次,材料中“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明显美国通过文化推销其政治理念,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对于我国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最后,材料中“我国处于维护文化安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对于我国而言要通过文化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答案: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引发海内外舆论的热烈反响,“改革”也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该片顺应时代,扭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时代的主题,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不断推进改革事业凝神聚气,将人们引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但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极少数人试图用一些具体矛盾和问题来反对改革开放、给改革开放抹黑,这是有失理性客观的,是以偏概全的。任何否定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基础的观点、任何僵化封闭看待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的倾向,都是错误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播出引发海内外舆论热烈反响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3)某市举办改革开放丰硕成果展。请你结合改革开放进程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解析:本题第(1)问是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从理论上找到依据;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其现实重要性;最后要注意把理论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衔接好。第(2)问是认识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其蕴含的知识点,然后分析为什么、怎么做。第(3)问是开放性探究试题,作答时要注意围绕展示改革开放丰硕成果这一重要主题。‎ 答案:(1)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该片顺应时代的要求,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时代的主题。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该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推进改革事业凝神聚气,将人们引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2)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坚信前途的光明,重视量的积累,在一步步的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矛盾是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客观地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同时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流,认清形势,推进改革这一伟大工程。③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在改革的进程中,辩证地看待改革,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3)示例:成就,激扬爱国豪情;梦想,牵动美好期盼;前景,激发奋进斗志。(写出两条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