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精刷单元测试卷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精刷单元测试卷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测试卷(三)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图片,对宋元明时期的时尚文化现象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翔实阐释。这种细致梳理和翔实阐释可能包括(  )‎ ‎①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②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巨大 ③宋明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解析 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②③符合题意。①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④指的是秦的统一时期,均不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强调的是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题目中,①③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故选B。‎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4.山东大鼓被称之为北方大鼓的鼻祖,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山东大鼓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传统文化日趋衰落,无法适应时代变迁 ③山东大鼓是山东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必须增强文化自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山东大鼓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350多年的历史,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①正确;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④正确;传统文化并非都无法与时代变迁相适应,②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错误。‎ ‎5.“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000至6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这部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讲述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交流,让文物“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5分钟、微记录”的表达形式顺应了短平快视频时代的潮流,迅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该纪录片(  )‎ A.借助大众传媒来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B.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能增强中国观众的文化自信 C.诉说了原始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使文物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D.以短小精悍、有内涵的方式讲述国宝,是中华文化四海传播的见证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的推出,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B正确;央视推出纪录片,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A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排除;题中强调“中国观众共鸣”,未涉及“四海传播”,D排除。‎ ‎6.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创作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大型演出,譬如云南的《云南印象》、广西的《刘三姐印象》、陕西的《长恨歌》、浙江的《宋城千古情》、四川的《藏迷》、山西的《又见平遥》、黑龙江的《冰秀》、内蒙古的《千古马颂》。这些演出(  )‎ ‎①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的程度 ②能反映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我国不少地方都创作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大型演出,这些演出能反映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③正确;这些演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但不能反映中华民族文明的程度,①判断错误;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骄傲,而非这些演出,④表述错误。正确答案选C。‎ ‎7.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特点。“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①符合题意;冀北的刚性美和江南的柔性美说明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符合题意;②缩小了文化价值的外延;④夸大了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8.我国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提出过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可知(  )‎ ‎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②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④古代优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揭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这折射出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揭示的是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观点错误。‎ ‎9.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  )‎ 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 B 解析 A项错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C、D两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B项入选。‎ ‎10.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该节目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实现了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 ③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 ④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国家宝藏》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节目制作组选用了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小剧场等新颖的形式来展示博物馆里所珍藏的各种国宝的前世今生,不断挖掘国宝背后的故事,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①④正确;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错误;③是该节目成功所带来的积极意义(结果),而非原因,排除。‎ ‎11.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④正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①排除;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没有体现吸收外来有益成果,③排除。‎ ‎12.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应和着民族和时代的情感需要,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  )‎ ‎①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②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国花鸟画永久不衰,在于其独特性和丰厚的内容,不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②④正确;中国花鸟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改变,①排除;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③排除。‎ ‎13.幽兰生八闽,清香飘四海。金砖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南音随想》节目让观众在缓缓流淌的南音中深深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  )‎ ‎①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在薪火相传中成为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容性。“南音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这说明南音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①正确;“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至今已有1000余年”说明南音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正确;材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即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不是强调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②排除;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南音不是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④排除。‎ ‎14.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这表明(  )‎ ‎①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文化趋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④正确;材料未体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文化趋同,③错误。‎ ‎15.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中锻造出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撑。可见,抗战精神(  )‎ ‎①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③是我们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④指明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抗战精神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撑。它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①②正确;爱国主义是我们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③说法错误;④夸大了抗战精神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6.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县的高粱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 ‎①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②挖掘文化潜力,繁荣文化市场 ③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 ④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发展、民族精神。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①正确;《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表明该剧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④正确;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应该挖掘优秀文化的潜力,繁荣文化市场,②错误;材料未涉及大众传媒的作用,③排除。‎ ‎17.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而动其心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②体现的是勤劳勇敢,④体现的是自强不息,与题干无关,不选;①③符合题意,入选。‎ ‎18.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中指出,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这说明(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有志青年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正确;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②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爱国主义与其他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③排除;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④错误。‎ ‎19.“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 ‎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自信、民族精神。面对“家国情怀”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国情怀,并未涉及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排除;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祖国统一并不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④错误。‎ ‎20.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③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蒙古马精神”强调吃苦耐劳、一往无前,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①④与材料一致,当选;②体现的是追求精神自由,③突出“智”在成为英雄中的作用,均与题意主旨不符。‎ ‎21.以“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为内容的新时期山东精神,脱胎于两千年齐鲁风尚,历经硝烟战火和改革浪潮的洗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说明(  )‎ ‎①山东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②山东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各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弘扬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展新时期的山东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山东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新时期山东精神是在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既传承了良好的齐鲁风尚,又融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①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山东精神的地位和作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山东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③颠倒了山东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观点错误。‎ ‎22.《见字如面2》第五期节目“热血”篇中,著名演员吴刚首次登上见字如面讲台,与老戏骨赵立新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等三封英烈家书,一起把热血点燃,共同演绎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让深入骨子里的热血沸腾,看哭观众。英烈家书(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的文化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英烈家书演绎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让深入骨子里的热血沸腾,看哭观众,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正确;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③正确;英雄家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④中“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表述错误,排除。‎ ‎2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③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④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优越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②是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③错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错误。‎ ‎24.“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缔造者与建设者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 ③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体风貌与精神追求 ‎④红船精神始终是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精神火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红船精神”等,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体风貌与精神追求,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早已出现,不完全是由中国共产党缔造的,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精神火炬,④错误。‎ ‎25.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伟大号召。进入新时代、面向新征程,重温“红船精神”,追寻革命的火种,赓续红色的血脉,亮明执政的宗旨,宣示担负的使命。“红船精神”(  )‎ ‎①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扛起民族复兴大旗的决定性因素 ②是中国革命精神发展的源头,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是我们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的精神支撑 ④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为中国革命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③④正确;①中“决定性因素”夸大了民族精神的作用,排除;“红船精神”只能提供精神动力,并不能提供“智力支持”,②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孕育民族气质。在世界舞台上,中国人正创新性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世界带来更多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中国智慧日益彰显出世界魅力。‎ 当今世界并不平静,地区动乱、恐怖主义、南北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困扰世界,排他性、对抗性等思维还有不小市场。不同于世界上一些排他的、零和博弈的思维和搞国际关系“小圈子”的做法,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周而不比”的精神态度,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智慧理念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针对全球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出的方案以及付诸的行动,也都表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对传统精神创新性发扬。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主张全球治理中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坚持推动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地区争端,主张各种文明平等交流互鉴,都体现出“兼善天下”“以和为贵”“谦冲包容”等传统文化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集中寄托着中国人“天下大同”的深切期盼。‎ 当前,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赢得国际社会瞩目,获得广泛点赞,彰显着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的力量。放眼世界,中国文化精神也将伴随着中国人真诚与世界各国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努力,更加广泛深入国际社会人心,为世界带来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8分)‎ ‎(2)请就如何让中华文化更好地彰显世界魅力提供两条措施。(4分)‎ 答案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传统的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等理念,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贯通。②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和而不同”“谦冲包容”,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能够赢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好感和认同。③创新实践推动文化传播。我国倡导“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④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力量,也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每点2分,共8分)‎ ‎(2)举例:加强文化传播,拓宽传播渠道,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要加强文化贸易,推动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等。(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第(1)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根据材料信息,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容性、创新推动文化传播、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揭示出上层建筑拥有比物质力量更深远的影响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大思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有人说,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请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批驳之。‎ 答案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一定会妄自尊大,一样会与其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平等相处。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会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③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④坚持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担负起文化发展的重任。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一定妄自尊大,题干观点太绝对。⑤如果盲目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忽视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借鉴,就会导致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盲目排外,就会违背了包容性,也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 本题以文化强国、文化自信为载体,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设问要求对题中观点进行批驳,可以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指出文化自信并不代表着妄自尊大、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运用包容性意义的知识说明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还可结合文化自信的知识指出文化自信并不代表妄自尊大;最后,明确如果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则会违背包容性。‎ ‎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试图改变历史共识、颠覆英雄形象,说到底,就是要用所谓的“再发现”“再思考”“再评价”瓦解精神、消解价值。雷锋成了“自拍狂魔”、邱少云“违背生理学”、张思德“是烧鸦片时窑塌致死”……凡此种种,以崇尚英雄为耻、以抹杀英雄为荣、以否定历史为乐。如果不辨真伪、有意歪曲,再厚重的历史都会失去应有的重量;不负责任的“解构”、罔顾事实的“揭秘”,伤害人民的感情,动摇民族的根基。‎ 一个有温度的时代,必然致敬英雄;一个有历史感的民族,必然铭记传统。只有牢牢维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才能凝聚国家的魂魄。只有全社会更加尊重英雄、致敬英雄,才能让英雄安息,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的意义。(9分)‎ ‎(2)请你就如何让烈士精神深入人心提出两条具体措施。(4分)‎ 答案 (1)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有利于用英雄精神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革命传统,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每点3分,共9分)‎ ‎(2)(示例)①举办学习英雄演讲比赛、“向英雄致敬”主题班会等活动,营造弘扬英雄的文化氛围。②运用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宣传英雄的先进事迹。(每点2分,共4分。本题具有开放性,学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1)问,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属于意义类主观 解析试题。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本题涉及到的答题知识点主要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第(2)问,本题要求学生就如何让烈士精神深入人心提出两条具体措施。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例如:举办学习英雄演讲比赛、“向英雄致敬”主题班会等活动,营造弘扬英雄的文化氛围。‎ ‎2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颗中国芯。但“自主发展”并不排斥“开放合作”,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产业安全也不等于就是构建完全自我供给、自我循环的产业链,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它将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持续升级。‎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的理解。(9分)‎ ‎(2)“人才是第一资源”,突破集成电路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请列举两个中国古诗词中重视人才的名句。(6分)‎ 答案 (1)①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益于它的包容性,核心技术的突破要立足自主创新。但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要积极开展对外的技术交流与相关合作,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打造中国芯增添活力和动力。②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和重要体现,弘扬工匠精神是提升民族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打造中国芯、助推制造业的精神动力。③打造中国芯必须立足社会实践,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每点3分,共9分)‎ ‎(2)(示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等。(每点3分,任意答两点,即得满分)‎ 解析 第(1)问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自主发展”并不排斥“开放合作”,“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等信息,说明发扬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需要面向世界,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开放创新与工匠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这一客观实际中更需要发扬,因此要考虑社会实践的因素。回答第(2)问紧扣主题“人才”,列举“中国古诗词”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