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选项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②喀纳斯的自然风光 ‎③自治区启动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 ‎④娄底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文化现象。①: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属于政治现象,①排除。②:喀纳斯的自然风光,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②排除。③:自治区启动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属于文化活动,属于文化现象,③符合题意。④:娄底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属于文化创建,属于文化现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019年7月,良清古城申遗成功。古城大型水利工程和精美绝伦的玉器诉说着两期文化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深受震撼。这说明 ‎①文化自信源于对古代文化的保护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古城大型水利工程和精美绝伦的玉器诉说着两期文化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深受震撼。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同时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③符合题意。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①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3.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为了探路乡村振兴、丰富旅游资源,J市制作了大型实景剧《你好江山》,演出后收到很好的效果。这表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步于经济 C.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文化活动表现出来 D.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案】A ‎【解析】A: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为了探路乡村振兴、丰富旅游资源,J市制作了大型实景剧《你好江山》。这表明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A符合题意。B: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不同步于经济说法错误,排除B。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 ‎4.当人们阅读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时,虽不一定立刻获得什么,但人们都认为这是必要的。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永远抹不掉 ‎ D.感染力和感召力 ‎【答案】A ‎【解析】当人们阅读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时,虽不一定立刻获得什么,但人们都认为这是必要的,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阅读好书可以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积极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但并不是永远抹不掉,C 错误;B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5.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 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 C.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等相关知识。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这表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饮食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相关内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6.“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 ‎④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体味文化、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材料中的数字时代,人们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在享用文化,激发更多欢乐,这也得益于互联网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②③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强调民族节日的特点和作用,故排除①;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④说法错误。故选C。‎ ‎7.2018年春节晚会有个相声节目《我爱诗同》,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诗同的魅力。诗、诗歌魅力无穷,尤其是中国的古诗.甚至不少爱好诗词的中国专家学者自豪的说“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但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缺憾,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华文化 ‎②重视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习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使东西方文化相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①:错在“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经济是基础,①排除。②③:“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但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缺憾,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启示我们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重视文化交流,加强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促使东西方文化相融合在材料中未涉及,④排除。故本题选B。‎ ‎8.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习近平,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 A.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美国的高中开设中文课程,并且选修人数不断增多,体现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A选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侧重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两者都体现文化交流,但在方向不同,排除;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侧重对本民族内部而言,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不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B错误;材料强调汉语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没有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C与题意无关,排除;美国的高中开设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汉语并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信互动,有利于增进美国青年人对中国的了解,为中美关系发展做出贡献,说明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 ‎9.2019年9月7日,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了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首次联合演练,演练内容包括阅兵等。大多数人在庆祝活动当天,通过网络电视等观看阅兵直播。观看阅兵直播 ‎①能促进人们观念更新,推动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②是基于优秀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 ‎③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④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观看阅兵直播与促进人们观念更新无关,①不符合题意。②: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②说法错误。③④:根据题意观看阅兵直播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0.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是影响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因素,②说法错误;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说法错误;“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①③符合题意。本题选C。‎ ‎11.有学者在评论《战狼Ⅱ》的成功时指出,文艺太注重于照搬传统,容易被形式拘束,更局限了当代人的视野格局,唯有立足于精神内核,着眼于时代大局,中国的文艺文化才能发扬传统、超越传统,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开拓。材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与民族生存发展的关系;②④符合题意,“唯有立足于精神内核,着眼于时代大局,中国的文艺文化才能发扬传统、超越传统”表明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不合题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强调的是文化创新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而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故选C。‎ ‎12.《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③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属于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继承传统汉字知识竞赛类节目成功的同时进行创新,赋予时代精神,具备较高的文化品质,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实践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历史进程中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创造,反映了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滋养。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①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 ‎ ‎④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②③:从材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④: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纽带,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4.2018年8月21日,在济南开往北京的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女乘客上车后,继续“霸座”,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对此,有人认为:永远不要指望三两天的道德教化能唤醒一个装睡的成年人。这启示我们要 ‎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②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③提高公民道德实践能力 ‎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②③:高铁“霸座”行为不仅缺乏社会公德,而且也缺乏诚信,所以要深入持久地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道德实践能力,②③符合题意。①:传统道德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①错误。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题干无关,排除④。故本题选B。‎ ‎1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6.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原因有 ‎①它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 ‎②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③它所传播的先进思想是青年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④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列主义的传承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①②符合题意,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原因是它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③说法错误,青年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而不是主观思想:④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本题选A。‎ ‎17.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 ‎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 ‎②对通俗和流行文化的全面肯定 ‎③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信。①: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盘继承,①错误。②: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不能全面肯定,②错误。③④: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 ‎18.《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时代号子》《和祖国在一起》《青春跃起来》……一批批主旋律歌曲层出不穷,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受到了大众的追捧。这表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文化源于实践,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文化创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层出不穷的主旋律歌曲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错误,排除。③: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③错误。故本题选B。‎ ‎19.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三所高校在微博上率先发起拉歌活动,号召青年学子们献歌新中国70周年华诞,展现新时代青年青春风采。各高校纷纷选择传唱度高、充满正能量、代表学校精神的歌曲,采用吉他弹唱、对唱、合唱等不同表现形式,运用航拍、延时等各种技术,推出短视频作品。一首首经典老歌、优美民歌、流行歌曲、校园原创,唱响礼赞祖国的青春之声。材料体现 ‎①优秀歌曲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拉歌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大众传媒是红色文化传递的途径 ‎④营造文化氛围,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题中,各高校纷纷选择传唱度高、充满正能量、代表学校精神的歌曲,这表明拉歌活动能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民族精神,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未体现优秀歌曲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错误。故本题选D。‎ ‎20.“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不论是在哪里,每当这首优美的乐曲响起,各族人民都会共情共鸣,跟着乐声一同吟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种激荡在各族人民心中的情感 ‎①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找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 ‎④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②④:由材料可知,这种爱国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排除①③。‎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21.“墨子号”量子卫星飞向太空、“复兴号”高铁列车风驰电掣、“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影像图,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团结精神 D.伟大梦想精神 ‎【答案】A ‎【解析】‎ 中国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A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创新精神,不体现中国人民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BCD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22.1956年,为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467名青年垦荒队员,登上大陈荒岛,用青春与汗水培育出“艰占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④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③④: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③④符合题意。‎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①错误。‎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②错误。‎ 故本题选D。‎ ‎23.钢琴剪影的景观小品、屋檐上的钢琴黑白键、能够发声的钢琴楼梯……在某乡镇的街道上,这样的音乐元素随处可见。当地人以琴为媒,以展现钢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弹奏出一首优美的乡村振兴“钢琴曲”,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由此可见 A.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发展公益文化事业 C.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文化要用核心价值凝聚共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材料没有体现思想道德建设,A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发展文化产业,不是发展公益文化事业,B错误;材料中,当地人以琴为媒,以展现钢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弹奏出一首首优美的乡村振兴“钢琴曲”,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主义文化要用核心价值凝聚共识”,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 (1)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文化产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事业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产业带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 ‎(2)它们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目的不同(公共产品;商品);资本来源不同(国家或社会;企业);机构性质不同(事业机构;企业单位);运营机制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调控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3)联系: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4.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向善,筑牢社会文明的“压舱石”。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材料告诉我们( )‎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英雄主义教育 ‎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②④:培育时代新人,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可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故②④正确。‎ ‎①:材料强调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但这不是要加强英雄主义教育,①错误。‎ ‎③: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二、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文章重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强调推进依法治国,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解决问题靠法。习近平在文章中提出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促进人们自觉守法。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有利于培养法治精神,规范人们的交往行为和实践行为。③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增强人们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设问是“分析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依据”。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根据材料中“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解决问题靠法”等关键信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回答即可。‎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6.纵观央视近年来的电视综艺节目,尽管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观众早已见惯不惊,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审美疲劳”。鉴于此,央视号准了新时代观众的脉搏,把《经典咏流传》制作成了文化韵味突出的综艺节目,将中国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传唱”相结合,将歌星和普通人相结合,将专业化和通俗化相结合,让观众轻轻松松就感受到了制作者“推送”的文化韵味;同时,节目的制作也充分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其中灯光设计就出自美国设计师之手。该节目播出后,很快深深吸引了观众。‎ 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角度,分析央视《经典咏流传》何以能深深吸引观众。‎ ‎【答案】(1)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央视鉴于近年来的电视综艺节目创作过程中的问题,积极推进综艺节目的创新,创作独具文化韵味的《经典咏流传》。‎ ‎(2)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经典咏流传》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诗词,又借助现代音乐“传唱”,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经典咏流传》的灯光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有。‎ ‎(4)坚持正确方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克服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错误倾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央视《经典咏流传》得到群众认可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1)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角度,分析央视《经典咏流传》能够吸引观众的原因,属于原因依据类类主观试题。‎ ‎(2)联系教材“文化创新的途径”,可知有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而基本途径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从政治认同的角度既要注意坚持什么 ,还要注意反对什么,即在回答问题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的认识。‎ ‎(4)阅读现材料后可知,央视鉴于近年来的电视综艺节目创作过程中的问题,积极推进综艺节目的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立足社会实践,有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诗词,又借助现代音乐“传唱”,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有,正确处理了外来文化与本域文化的关系。‎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浪地球》无疑是2019年春节档影片中最火爆的一部。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影片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中国科幻故事,影片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菜坞等西方经验。同时,中国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又赋予了影片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影片展示了用集体协作的办法带领几十亿同胞一起拯救地球,换种方法告诉世界:愚公移球,中国人将子子孙孙努力下去,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1)影片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 ‎(2)分析《流浪地球》的成功彰显的文化自信。‎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请你为保护环境,守护人类共同家园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影片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中国科幻故事;③独特的中国元素赋予了影片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 ‎(2)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影片将中华优秀的文化基因融入其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将中国特有的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示例:①低碳环保,绿色出行。②垃圾分类回收,倡导文明新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背景,设置材料和问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通俗易懂,功能性较强,关键信息丰富。本题前两问均属于体现类主观题,需分析材料,找准关键信息,再结合理论知识作答,有一定的难度。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能力,难度较易。‎ ‎(1)首先明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完整的知识体系,再结合材料筛选调用知识。“影片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带有中国元素的科幻电影属于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影片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中国科幻故事,影片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菜坞等西方经验”,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和科幻电影共性经验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因此,影片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首先明确文化自信的含义,再结合材料说明《流浪地球》的成功彰显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再立足材料,从“中华优秀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有的价值观”等方面说明影片彰显文化自信。‎ ‎(3)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角度来提出建议。‎ ‎【点睛】文化自信知识体系:‎ ‎(1)地位: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含义):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坚定信念。‎ ‎(3)表现:对中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19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青年学生必须牢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珍惜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强国复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始终保持年少锐气,青春朝气,以时代新人的姿态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青年学生要牢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做时代新人。结合材料,运用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对青年学生成长的影响。‎ ‎【答案】(1)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牢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有利于激励青年学生为强国复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牢记“少年强则民族强”的箴言,能使广大青年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弘扬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牢记“少年强则民族强”能增强青年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②把对英雄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青少年要珍惜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立鸿鹄志,以时代新人的姿态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材料中,要求牢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有利于激励青年学生为强国复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可以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角度进行说明。‎ 材料中,牢记“少年强则民族强”的箴言,能使广大青年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故可以从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牢记“少年强则民族强”能增强青年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故可以从弘扬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 ‎(2)解答本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另一方面,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可以把对英雄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点睛】非选择题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