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3收入与分配课件(40张)
高考政治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考点一 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① 生产资料所有制 决定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② 公有制 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 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③ 生产资料公有制 是实行按劳分 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④ 发展水平 ,是实行按 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⑤ 性质和特点 ,是 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基础 知识 > 知识清单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 性和⑥ 创造性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 ⑦ 社会主义性质 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 ⑧ 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具体形式 具体表现 按资本要素分配 是指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储蓄存款的利息收入,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票所有者获得的股息分红、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 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包括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 正确认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 重点难点 >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 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例 1 (2016 天津文综 ,6,4 分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 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 强调 , 要鼓励各类企业通 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 , 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 激励方式 ( ) A.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 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题导引 解析 本题考查分配制度。股权激励方式属于按技术、资本要素分配, B正确。实施股权激励方式不是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A错误。题干指 的是“各类企业”,而按劳分配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联系的分配方 式,故C与题意不符。企业的主体是劳动者,不仅仅是科研人员,故D错 误。 答案 B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比较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区 别 范围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 关系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联系 坚持二者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经济状况 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拓展延伸 >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① 相对平等 ,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 要。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 在要求,是实现② 共同富裕 的体现。 (3)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 基础知识 > 第二,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 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 度保证。 第三,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③ 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 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 公平的重要举措。 第四,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 提高效率 , 促进公平 (1)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效率强调的是资源有效利用的程 度 , 公平侧重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2)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④ 物质前提 。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是什么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为什么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④收入分配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怎么做 ①生产决定分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全面认识收入分配公平 < 重点难点 > 例2 (2017吉林省第二次调研,6)自2016年9月1日起,北京市最低工资标 准由每月1720元调整为1890元,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 每小时18.7元提高到每小时21元。这一举措 ( ) ①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 ②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③是再分配领域重视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④能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题导引 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属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①不合题意。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③不合题意。②④正确切题, 故选D。 答案 D 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为例): < 拓展延伸 > 考点三 国家财政 1.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① 筹集起来 的资金。根 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 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 ② 经济发展水平 和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③ 分配和使用 。按照具 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④ 经济建设 支出,科学、教育、文 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 基础知识 > (4)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 支出略有⑤ 盈余 ,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 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2.财政的作用 (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⑥ 合理配置 的作 用。 (2)财政与宏观调控: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⑦ 平稳运行 的作 用。 (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国家财政是促进⑧ 社会公平 、改善人民 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的作用 财政的作用 具体表现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 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体现 财政的这一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资金投入多、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基础产业,支持 落后地区经济建设,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环境保护、贫困 地区经济建设体现了财政的这一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 运行的作用 宏观经济形势 财政政策 目的 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 需求不足制约时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 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国债 发行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 动经济增长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 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 支出、增加税收、控制国债发行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 “降温” < 重点难点 > 例3 (2016课标Ⅲ,12,4分)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 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 ) (注:P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 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导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财政政策。根据图可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 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可以实行减少税收、扩大经济建设支出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②③符合题意。提高企业税费、减少财政赤字属于紧 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①④与材料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比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拓展延伸 > 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 政府为实现特定宏观经济目标,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政策 制定 由财政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政策选择 通货膨胀 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 通货紧缩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总需求 联系 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在一定条 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考点四 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① 政治权力 ,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 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② 无偿性 和固定性的特 征。 (3)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 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目前在我国,③ 增值税 和 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 基础知识 > 2.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④ 用之于民 ,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每个公 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我国违反税法的行为有⑤ 偷税 、欠税、骗税、⑥ 抗税 等。 (3)公民在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还要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 比较 营业税 增值税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 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营业额(毛收入)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净收入) 税率 营业税税率根据税目来确定,从3%到20%不 等 增值税税率原来为17%的基本税率和13%的低税率,改革试点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计税方法 销售额 × 税率 (销售额 × 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特点 计税方法简单,但可能出现对一个经营额重复 征税的情况 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营业税改增值税 (1)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区别 < 重点难点 > (2)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意义: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 制度要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 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 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 发展。 ①维护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促进社会分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④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 4 (2017 江西六校联考 ,15)2016 年二季度 , 我国减税降费政策进入落 实阶段 ,6000 亿减税规模的“营改增”于 5 月 1 日全面启动。“营改增” 有利于 ( ) 解题导引 解析 ①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不合题意。“营改增”会减轻企业税收 负担,进而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排除②。③④是“营改增”的作用, 故选D。 答案 D 比较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 < 拓展延伸 > 比较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区 别 含义 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 征税 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额 税率 比例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作用 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联系 都是我国的重要税种,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起到积极作用 易错一 关于我国分配制度的易错点 1.实行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分析]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 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 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经济效益不同,个人收入分配也 存在差异,因此,同样是在公有制企业中,不同企业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 动者,劳动报酬也可能不同。 易错清单 2. 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 分析 ] 公有制企业 ( 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合作制企 业 ) 工人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 ,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 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 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分析] 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 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 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4. 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 合法的劳动收入 [ 分析 ] 合法的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劳动报 酬 , 包括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合法的非 劳动收入是指通过劳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获得的收入 , 主要包括按资 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购买债券获得的 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收入,但不是劳 动收入,而是非劳动收入。 5.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与非公有制经 济相适应的 [分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 则,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说法是正确的。鼓励生产要素按贡 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利 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 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6.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分析]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 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 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没有差距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7. 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同等富裕 [ 分析 ] 实现共同富裕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根本原则 ,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但共同富裕不等 于同步、同等富裕。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 地区发展不平衡 , 鼓励一 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 然后先富带动 和帮助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8.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分析]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物质生产部门 创造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分解为三部分: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形 成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以利润的形式留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工 资的形式发给劳动者个人,主要用于个人消费。因此,提高最低工资标 准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 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对低收入者的补助标准属于国民收 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易错二 关于财政与税收的易错点 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分析] 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 的作用。但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影响,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 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 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 不利影响。 2.财政赤字越少越好 [分析] 财政赤字过多,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有可能引发通 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通过增发国债,扩大 财政赤字搞建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3.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分析] 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当然属于财政收支平衡。但受多种因素 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 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4.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分析] 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 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 5. 税收具有固定性 , 税率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 分析 ] 税收具有固定性 , 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 , 预先规 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 , 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不经国家 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不是不能改变,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通过修改税法调整税率。 6.我们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都包含了税,因此每个人都是纳税人 [分析]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一 个人能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以及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 决定的。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我们每个人购买的商 品中不一定包含税,即使我们购买的商品中包含税,我们也是负税人而 不是纳税人。 7. 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是骗税行为 [ 分析 ] 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是偷税行 为。骗税则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骗税主 要表现为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8.树立纳税人意识就是要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 [分析] 树立纳税人意识,既包括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也包括积 极行使纳税人权利,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 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