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9月月考试 文综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加强供给侧改革,必须需求与供给“两条腿走路”。下列经济现象与图中(P为价格,Q为数量,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E点为均衡价格)蕴含的经济原理相符的是 ①三、四线城市控制商品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由S向S1位移 ②鼓励民间资本深入教育领域,社会办学由E点转向E1点 ③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有效需求增加,房地产S向S2位移 ④若E向E2位移,表明某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的影响 【解题技巧】曲线试题关键在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分析判断。第一,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有的曲线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第二,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象,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要读懂曲线,仔细观察随着横轴(自变量)的变化,纵轴(因变量)的变化。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除外,这些曲线的纵坐标是自变量,横坐标是因变量。一般正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上,反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下。第三,数形对照,看其是否一致。把题干中的数量关系与曲线对照,直接排除不一致的误项,再对剩余选项进行分析,确定正确选项。第四,如果曲线发生平移,可添加辅助线,分析引起平移的因素,借助辅助线比较判断。 13.按照工信部要求,2015年9月1日起,购买手机卡时,需出示身份证件并验证。未实名的老客户也应补办实名登记,未实名手机卡将按批次停机。新规将使消费者最痛恨的“三宗罪”——电话信息骚扰,个人信息泄露,以及电话诈骗成为过去式。手机实名制带来的影响是 ①遏制手机信息诈骗,杜绝个人信息受到侵害 ②保障消费安全,增强消费者信息消费的信心 ③移动通讯工具消费者的权利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④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成本,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规范市场秩序 【名师点睛】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形成,需要多方努力。国家应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重视和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生产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14.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财政政策既能托底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中国经济的问题。其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 ③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④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财政支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会使社会总需求增加,而不会直接使社会总供给增加,①传导错误;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可以降低企业税负,企业可以投入更多到研发环节,促进企业转型,②正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属于货币政策,③不符合题意;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产品的需求必然增加,促进企业扩大生产,拉动经济发展,④正确。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财政政策 【易混比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用于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两者在调控对象、执行部门等方面是不同的。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例如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价格手段(降息/加息)或者数量手段(提高/降低准备金率)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相关政府部门(如中国的财政部、发改委等)通过调节税率或者提高/降低政府开支(例如建设公共设施)等影响宏观需求或供给的政策。 15.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同时也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旨在 ①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②加大财政支持,促进转移支付 ③增加职工现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④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分配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宏观调控 16.“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的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说明 ①民主要反映全体公民的意愿和呼声 ②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③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④决策权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人民民主是人民内部民主,而不是全民民主,①观点错误;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才是公民参与政治的前提和基础,④观点错误;材料描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的公约数,这体现了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②③正确。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民民主专政 【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17.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指尖上的政民对话”的微信,因其一对一的双向性、私密性,进一步拉近了官民距离,官民互动更具实质意义,从而逐渐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政务微信的开通 ①为公民求助、投诉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②表明政府的服务意识在增强 ③调动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④扩大了政府社会管理的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考点定位】政府的原则 【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18.近年来,C市人大常委会在本地开展了“司法公正行”活动,积极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法院审判工作的公信度;监督支持人民检察院加大反贪污贿赂工作力度,提高查办水平。C市人大常委会能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是因为 ①人大常委会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领导者 ②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人大产生,要对人大负责 ③促进司法公正是人大常委会和“两院”的共同职责 ④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因此人大常委会能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是因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人大产生,要对人大负责,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权,②④正确;中共党委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领导者,①错误;促进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的职责,③错误。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大职权 【方法技巧】人大职权的区分:四个人大的权力的区分关键看内容,而不是单纯看文字表述。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立法权,必定伴随着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任免权,必定与人事变动有关);如果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19.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 ①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遗产 【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条件排除法: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20.“有麝自然香”。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课题面对天然麝香资源骤减殃及国药的困境,寻找到了“无麝也香”的解决办法,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人工麝香的研制成功佐证了 ①发展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变革 ③自然界中的规律是普遍的 ④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为了保护天然麝香,寻找到了“无麝也香”的解决办法,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这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正确;能够研制出人工麝香,代替天然麝香,保护自然资源,这说明自然界中的规律是普遍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③正确;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①观点错误;材料并没有强调创新对人类思维的作用,而是体现了创新对生产力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实践的特点、规律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21.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被绝对化为上帝的替代物。西方把自己视为理性的化身,而其他各种文化则被贴上迷信、原始、愚昧、落后的标签。进而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把“丛林法则”作为支配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一项规则。中国哲学中,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儒家哲学的基本范畴,“仁”在本源上就是一种道德情感。不会无条件地认同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更不会认同“国强必霸、弱肉强食”。上述比较分析 ①注意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认为地理环境差异是造成东西方哲学差异的根本原因 ③强调了思想意识对人的能动作用 ④实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真正哲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①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②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③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22.下列诗句中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答案】D 【解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ABC都体现了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必须注重量的积累,与题干中诗句体现的哲学道理不符,D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发展的实质 古文、诗词类选择题解题攻略 题型特点:文材料题的题干一般设置为成语典故、诗词等,在命题形式上多用“体现”“说明”“揭示”等词语连接。具体解题策略: 1.读懂并翻译材料。解答古文材料题时,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把材料翻译成白话文。翻译古文不是为了获取语文知识,而是为了进一步弄懂原文的意思,从而为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及将其与所学理论联系起来分析奠定基础。 2.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与所学理论联系起来思考。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解答古文材料题的重要环节。只有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才有可能将其与该材料相关的理论联系起来分析。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应把材料的中心意思与题肢中的政治观点联系起来思考,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23.旧的户籍制度是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主要根源。目前国务院已经相继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以及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等政策意见,这将促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唯物史观看,上述改革 ①通过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就是要完善经济基础,调整人们利益关系 ③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作出正确价值选择 ④就是遵从群众的意愿,破除旧体制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社会基本矛盾 38.(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材料一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强调要平等保护,而且从多个层面提出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重大部署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都必须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材料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充分发挥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充分发挥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充分发挥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意见》的必要性。(1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检察机关落实《意见》具有哪些重要意义。(12分) 【答案】 (1)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意见》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的体现。②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履职尽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体现。③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和国务院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努力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每点4分) (2)①有利于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②有利于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③有利于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在促进增长、推动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每点4分) (2)通过审题,确定答题范围为经济生活,题型为意义类主观题。此问知识范围较为宽泛,考生还需根据材料“坚持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等信息具体判断出其经济意义主要集中在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方面。考生还要由此进行知识延伸,考虑到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最后,还要阐述通过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在促进增长、推动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的意义。 【考点定位】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题指导】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 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39.(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3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凸显出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地位的不可动摇。 近两年来,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引擎。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传播渠道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加强网络文学出版传播的管理和引导,推出更多网络原创精品力作。加强网络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科学分类内容,做好阅读服务提升公众数字化阅读消费满意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12分) (2)有人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数字化阅读方式终将取代纸质阅读。”请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得出这结论的合理性。(12分) (3)在促进全民阅读的今天,请就政府服务全民阅读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案】 (1)①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大众传媒,加强网络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拓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②互联网的发展使文化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要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大众传媒,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推出更多网络原创精品力作。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为低俗文化的消费创造了条件,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扩散。为切实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网络文学出版传播的管理和引导。(每点4分) (2)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数字化阅读方式终将取代纸质阅读的观点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分)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作为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数字化阅读方式终将取代纸质阅读。(8分) (3)答案示例:①鼓励和支持各类优秀作品的创作、传播,②鼓励和支持实体书店、书报亭等发行单位在促进全民阅读工作中发挥作用。③加强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全民阅读设施建设并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每点2分) (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审设问可知,答题范围为“发展观”的知识,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等原理,本题题型为“依据类” 试题,重在阐述世界观原理部分。数字化阅读方式终将取代纸质阅读,是因为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因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作为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数字化阅读方式终将取代纸质阅读。 (3)应从加强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完善相关文化产业,加强图书馆等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角度阐述。 【考点定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走进文化生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解题指导】“措施类”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理化建议。 此类试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设问的限制性和指向性,就是给定了主体是谁,问应该怎么办。如: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2.设问本身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就是材料没有指出具体的对象。例如:你认为该怎么做?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从中有什么启示等等。 二、解题策略和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一要看清要求,读懂题意,二要围绕设问,回归教材,三要多角度思考,思维发散,四要多种方法并用,五要逻辑严谨,恰当使用学科语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