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ww.ks5u.com 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购物、旅游、劳务消费后,总习惯性地签发支票来偿付账目,卖方也乐意接受。支票之所以可以偿付账目并被卖方接受,是因为( ) ①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③支票是最基本的结算方式 ④支票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电子货币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支票之所以可以偿付账目并被卖方接受,是因为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①正确;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所以支票之所以可以偿付账目并被卖方接受,②正确;支票并不是最基本的结算方式,③不选;支票并不是电子货币,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2.假定某国待售商品量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0元,货币每年平均流通4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__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10000亿元。这时的1元相当于_____元,就会_____( ) A 5000、0.25、使纸币购买力下降 B. 5000、0.5、引发通货膨胀 C. 5000、0.5、使纸币购买力提高 D. 20000、2、使纸币升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货币流通规律。B:待售商品量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0元,货币每年平均流通4次,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000亿×10元/4=5000元,实际发行10000亿元,则1元相当于0.5元,就会引发通货膨胀,B正确。 ACD:三项均为错误的计算结果与推断,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的依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当下,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关心。尽管有机食品的价格明显高于普通食品,但很多人认为“吃得健康比什么都划算”,甚至有人想自己种菜、种粮吃。人们自种自食的农产品( ) ①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②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劳动 ③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④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人们自种自食的农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①正确。 ②:它耗费了人类劳动,意味着它是劳动产品,但它没有用于交换,因而不是商品,②错误。 ③:人们自种自食的农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③正确。 ④: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指的是使用价值,不能作为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的标准,况且人们自种自食的农产品也不是商品,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商品的基本属性: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③:商品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的经济学依据: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基本属性,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让渡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从而实现盈利,所以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注意:①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未必是商品;②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未必是商品;③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未必有价值。 4.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等价交换是指 A. 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 每次商品交换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 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D. 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可能是不等价交换,因此每次都必须是等价的说法是错误的,A说法错误。 B: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每次商品交换价格不一定与价值相一致,B说法错误。 C: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可能是不等价交换,但从多次交换和较长时间来看,总趋势是等价交换。因此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C符合题意。 D: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价交换的次数少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可能是不等价交换,但从多次交换和较长时间来看,总趋势是等价交换。因此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5.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下表所示。 序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 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① 缩短 降低 增加 不变 ② 缩短 降低 增加 增加 ③ 不变 增加 降低 不变 ④ 不变 降低 增加 增加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因此,商品价值总量不变。故①正确,A入选。 点睛: 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6.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图1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般说来,某种商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价格降低,从而导致需求量增加;反之,会引起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由此可见,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较小,粮食价格的降低不会引起其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项图示显示,随着价格变动,商品需求量变化幅度很大,应是高档耐用品,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 故选A。 7. 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鸡肉与羊肉互为替代品,其需求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材料中鸡肉的供给增加,致使鸡肉的价格有所下降;鸡肉价格的下降导致人们对鸡肉的需求增加;于是,人们对羊肉的需求会有所下降,导致羊肉的价格下降。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8.拼购是通过网络平台,由团购服务机构将有意向购买同一产品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大量向厂家进行购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享受低价的团体采购优惠,还可共同维权的消费形式。下列对“拼购”消费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拼购”消费享受优惠,是讲究实惠的理智的消费 ②“拼购”消费是跟随别人的从众消费,不值得提倡 ③看到别人买就买的“拼购”属于一种攀比消费行为 ④“拼购”既能享受低价又能共同维权,是理性消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消费心理、消费原则。①:消费者组团购买商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享受低价的团体采购优惠,这表明“拼购”消费享受优惠,是讲究实惠的理智的消费,①正确。 ②:依题意,“拼购”消费是消费者共同有意而并不是跟随别人从众消费,应值得提倡,②错误。 ③:依题意,“拼购”不是看到别人买就买,而是消费者有着共同的消费意愿,也不属于攀比消费,③错误。 ④:依题意“拼购”既能享受低价又能共同维权,是理性消费,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1.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3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当然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倡消费要适度。既反对超前消费,又反对抑制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理性消费的三个要求:①避免跟风 ②避免情绪化消费③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因: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具体要求:“5R”。(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9. 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A. 产品类型不同 B. 交易方式不同 C. 消费的目的不同 D. 消费品耐用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消费的目的,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根据消费的对象不同,消费可以分为有形产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根据交易方式不同,消费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C正确;AB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 10.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土地经营权的流转。①:题目中M村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只是使用权、经营权的流转,农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了T公司,①错误。 ②:在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②错误。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③正确。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将土地充分利用,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 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 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体现了企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专业化分工,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争力,①符合题意。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说明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效率,②符合题意。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并不属于企业的兼并收购,③不选。材料不体现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④排除。故选A。 点睛:一家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一家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家企业在战略上定位不准,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这些优势的取得,或是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特的技术,或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或是以上因素的综合。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兼并破产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要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社会责任 遵守法律法规、公民道德,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 其他措施 企业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等等 12.某市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措施:三年内投入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经费20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100亿元以上,对民营企业承担特定专用科研立项的项目依据实际发生资金给予不超过20%最高500万元的补助。这项措施的出台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 ①民营企业竞争力增强 ②本市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③民营企业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 ④民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收入增加 A. ③一④一① B. ③一①一④ C. ①一④一② D. ③一④一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市投入科技专项经费补贴民营企业科研项目,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民营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会随之提高,企业营收增加,所以其传导顺序为③—①—④,B项传导顺序正确,符合题意;该市投入科技专项经费,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较多,所以近期看,本市财政收入不一定会持续增长,但长远看,通过培养税基有利于该市财政收入增加,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对于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推导的第一项或者先确定最后一项,并要注意每一项之间的因果联系。 13.2018年11月16日深交所宣布,因某企业违法生产、销售狂犬病疫苗,对其正式启动强制退市机制。该企业成为退市规则修订后首家因危害公共健康安全而退市的上市公司。材料表明 ①任何企业都必须诚信合法经营 ②政府主要以经济手段调控股票市场 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④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经营、宏观调控、市场调节、股票相关知识。该企业被强制退市是由于其违法生产、销售狂犬病疫苗,表明任何企业都必须诚信合法经营,①正确且符合题意;该企业的退市会给购买其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带来损失,说明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表明的是该企业成为退市规则修订后首家退市的公司,表明政府以行政手段来调控股票市场,②错误;该公司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体现的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不涉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 王某正在美国留学,拟购买一台手提电脑,用美元现金或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结算。如王某使用信用卡,国内银行按消费时的汇率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现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假设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王某的理性决策是 A. 延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B. 即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C. 即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D. 延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王某持有的是美元现金,即使使用国内银行的信用卡也是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而人民币预期持续升值,也就是美元持续贬值,在这种情况下,马上购买电脑显然是不划算的,故应该延期购买,节省部分资金,而且应该用信用卡结算,进一步节省资金,故入选。BC选项观点显然与题意不符,即期购买花费的资金显然要多于延期购买,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虽然也是延期购买,但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现金结算,显然没有用信用卡结算,进而转化为人民结算划算,故排除。 【考点定位】汇率 15. 银行信用卡之所以是目前最有效的支付手段,是因为对持有者来说,它具有以下优点 A. 可以任意透支 B. 集存款、取款、消费、信贷、结算、查询于一体,安全方便 C. 可以到任何地点进行消费使用 D. 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随意申领 【答案】B 【解析】 【详解】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是经济往来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故本题选B项。信用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夸大了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不可以无限透支,银行信用卡可以在银行指定的额度内透支。故ACD项错误。 第II卷(主观性试题40分) 16.某校高一(2)班学生就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同学甲: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商品生产者经常要出售自己的商品换取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同学乙:人民币的作用这么大,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学丙:人民币发行多了不好,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针对上述问题,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1)人民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 (2)请你对同学乙和丙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人民币是由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能在市场上执行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所以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人民币的这种作用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2)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但不能随意印发,它的发行量受货币发行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人民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同时,纸币还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因此,人民币的发行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乙、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纸币的职能和发行量等知识,第(1)问属于简答题。结合纸币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人民币的法定地位等知识直接作答。第(2)问为“评析”型题,答案要求有评有析。分析时首先找到评析点,本题评析点有两个:人民币的作用和发行量;其次分析要有依据,然后具体分析观点;最后作出辩证的评价。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人民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是一道简单的问答试题,结合纸币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人民币的法定地位等知识直接作答。 (2)本题要求请你对同学乙和丙的观点进行评析。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答案要求有评有析。分析时首先找到评析点,本题评析点有两个:人民币的作用和发行量;其次分析要有依据,然后具体分析观点;最后作出辩证的评价。 17.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 材料阶梯水价是我国水价改革的方向。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的俗称。实行阶梯水价,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某市水价改革后阶梯水价收费一览表 用水类别 阶梯水价分类 水费价格 居民生活用水 第一阶梯:每户每月用水量26吨及以下 1.98元/吨 第二阶梯:每户每月用水量27~34吨,含34吨 2.97元/吨 第三阶梯:每户用水量34吨以上 3.96元/吨 非居民生活用水 经营服务用水、工业用水…… 3.46元/吨 特种用水 洗车、桑拿、健身室……行业的用水 20元/吨 注:表中居民生活用水量,以4口及4口以下家庭为单位。第一阶梯用水量原则上按覆盖80%居民家庭用户的月均用水量确定。三类用水价格较改革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市实行阶梯水价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答案】经济学依据:①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实行阶梯水价,随着二、三阶梯水价的提高,会引起对水的需求量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实行阶梯水价,第一阶梯水价可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③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实行阶梯水价,会使生产者减少水的使用量。 ④国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行阶梯水价是国家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 现实意义:实行阶梯水价能够引导企业和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从设问“说明某市实行阶梯水价改革的理论依据”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价格变动对生活、对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实行阶梯水价”,也体现了国家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实行阶梯水价的现实意义: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18.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称为“8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做主”,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看重产品的夸耀性、符号性和个性化。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品牌意识鲜明。倾向超前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许多人很少考虑为将来而储蓄,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常常是“月光一族”。虽然经济能力不强,但敢于贷款买车、买房。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8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 (2)“80后”追求个性、热衷于对新产品与众不同的消费。有何积极意义? (3)针对“80后”消费现象,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做理性的消费者”? 【答案】(1)追求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体现了从众的消费心理;追求个性、与众不同体现了求异的消费心理;追求享受和品牌、讲究排场体现了攀比的消费心理。 (2)这种消费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革新和进步。 (3)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增强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80后”消费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80后”消费的状况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8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消费心理,考生回顾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从众、求异、攀比,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从众心理角度:对应材料信息:追求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②求异心理角度:对应材料信息:追求个性、与众不同。③攀比心理角度:对应材料信息:追求享受和品牌、讲究排场。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80后”追求个性、热衷于对新产品与众不同的消费,有何积极意义?考生分析试题设问可知,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的积极意义,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书写作答即可。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针对“80后”消费现象,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做理性的消费者”?考生分析试题设问可知,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消费原则的相关知识,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书写作答即可。 【点睛】第(1)问,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知识角度的确定,考生分析试题设问即可确定,然后认真研读材料,将材料信息与知识要点一一对应即可。第(2)问,第(3)问,均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书写作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