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考点3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 Word版含解析
考点3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⒈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⑴历程: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落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历了艰难的求索。 ①历史证明了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⑵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⒈原因: 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⑵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⒉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⑴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①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要求: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⑵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⑶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比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⒋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⑴实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积极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⑵形式: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⑶要求:当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考向一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基本方针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和方向 根本目标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重要任务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中心环节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典例1】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里有自己的位置。这一观点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中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要求 B.“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要求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要求 【答案】D 【解析】从“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里有自己的位置”可知,这一观点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中“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要求,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考向二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本质 内涵 要求 表现 目的 文化自觉 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 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的“自”,就是自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具有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 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典例2】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举世公认。儒家、道家、禅宗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从启蒙运动时代至今的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在欧洲成为时尚。这说明 A.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B.中国文化走过了从自信到自卑再到自信的历程 C.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才能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 D.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答案】A 【解析】本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没落,也就无所谓“自卑”,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D排除。故选A。 考向三 辩证看待“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1)“全盘西化”论: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中国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全盘西化的政治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产物。“全盘西化”论具有反对封建愚昧、反对独裁专制的进步作用,但不考虑中国国情和近代社会的性质,必然误入歧途。 (2)“文化复古主义”:近代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丢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文化复古主义”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是错误的。 【典例3】当前,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倾向值得警惕:一是完全“复古”的倾向很突出;二是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的倾向。这两种倾向 ①片面夸大了文化的多样性 ②都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 ③忽视了对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④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考向四 建设文化强国 地位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特点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原因 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 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 【典例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宏伟目标。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 ①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以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为目的 ③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向五 正确理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区别 内涵 是指在全党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是指在全社会树立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 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 是指要遵守以维护全体人民共同利益为目的的行为规范 角度 社会政治思想 道德情操 科学文化素养 民主法制和法律观念 联系 “四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其中,有理想是“四有”的核心,是公民的精神支柱;有道德是“四有”公民的行为规范,是理想的体现;有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保证;有文化则是公民文明素养的基础,是公民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觉的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典例5】广东省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湖北省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了“红歌传唱,童心颂党”等活动。两省的做法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培育“四有”公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C.发展大众文化,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D.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A 【解析】两省的做法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培育“四有”公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A符合题意。 考向六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产品,例如公益性宣传,教育的产品等,作为公共的大众文化事业来建设。文化产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性质 社会主义公益事业 文化企业 目标 主要追求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追求价值和利润 方式 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公共投入 按照价值规律,采取市场化运作 范围 学术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化艺术以及博物馆 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 联系 都以文化为内容,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典例6】面对城市人口密度大和公共文化空间不足、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北京市各级政府通过挤、挪、改、买等方式,建设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借助有线电视等科技手段,推送公共文化服务“菜单”,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和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上述做法 ①表明群众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体现了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是政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动表现 ④能够有效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向七 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什么 ①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什么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怎么样 (1)从国家角度 ①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④根本途径: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从个人角度 当代中国青年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典例7】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说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可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考向八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原因: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谈不上文化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如此才能明确文化建设的方向,明确自身的地位、性质和功能,才能更好地汲取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有利于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全面兴盛。否则,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典例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自我国开始全面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迄今已有2万多名大学生参与这项计划。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④有利于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社会氛围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1.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有利于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传播并渗透中国的价值观 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承袭中华优秀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蒙族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公民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3.近几年来,各地农村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倡导计划生育新风,倡导简约和谐的绿色消费观,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奢侈浪费、大操大办,形成了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 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④以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不要走近道,否则要白跑;不要走远道,否则要迟到……”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的主题,目前在成都市各区县围绕廉政主题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成都道德模范宣讲团”为台下观众带来了山歌对唱《反腐倡廉顺民心》、脱口秀《话贪官》等节日,观众鼓掌喝彩。成都市开展的这一系列廉政文化宣传活动 ①繁荣了文化产业,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创新廉政文化传播方式,传递正能量 ③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贴近群众生活 ④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奏响主旋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忍受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要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 ①发展农村经济,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 ②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 ③发展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文化修养 ④加强亲子沟通,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歌颂社会上的美好事物比揭露丑恶事物更加重要 ②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 ③让人从文化作品中感到快乐是创作者的根本任务 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处于一种社会性隔离,而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的产生常常是由于突然处于异己文化生活环境或者是在长期脱离原有的文化生活环境后,又回到自己原有文化生活环境;也可以是由于同时分别忠诚于两种或多种文化心理时产生的。文化休克会极大阻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效预防文化休克,要求我们 ①树立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增强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能力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③用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④支持先进、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时,改造落后、腐朽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烟台市投巨资建设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全市16个公共博物馆、1个美术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50个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假若让你为烟台市“馆”“站”免费开放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最合适的标题应该是 A.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扩大传统文化传播优势,激活文化市场活力 C.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D.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1.(2018·北京政治)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可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8·天津政治)“看中国”是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跨地区跨文化体验项目,是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截至2017年已举办七届,来自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青年受邀参加。举办这一活动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3.(2017·江苏政治)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4.(2015·江苏政治)103万青奥志愿者集体当选“感动南京”2014年度人物。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义、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材料表明 ①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江苏政治)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 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C.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D.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6.(2015·海南政治)“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全国2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3)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8.(2017·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天津在全国首创文化惠民卡,对市民观看演出进行补贴,大大降低了市民走进剧场的门槛。以前很多文艺院团演出上座率不到五成,“文惠卡”推出后,各院团演出的平均上座率超过八成。一张小小的“文惠卡”,不仅让普通市民享受到多种文化盛宴,而且倒逼各文艺院团转变经营理念,促进了更多优质剧目的产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惠民卡推出的意义。 材料二 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8月在天津召开。体现全民参与、倡导全民运动、推动全民健康是本届全运会的鲜明特色,必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国家体育事业,存在“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和“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两种不同观点。 (2)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列出3点理由)。 9.(2016·浙江文综)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10(2015·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应具有的“中国特色”。 【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点冲关】 1.A 【解析】②选项中“渗透中国的价值观”的表述错误。④ 选项错误,不仅要“承袭中华优秀文化”,同时要有所发展、创新。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可以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故①入选。《报告》指出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这能够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故③选项入选。选A。 4.C 【解析】①说法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③说法错误,成都道德模范宣讲团为台下观众带来的节目不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成都市开展的这一系列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说明了创新了廉政文化传播方式,传递了正能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奏响了主旋律,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5.C 【解析】材料讲的是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要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加强亲子沟通,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①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并未涉及提高留守儿童文化修养,排除③;故选C。 6.B 【解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这告诉我们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 7.C 【解析】材料体现了有效预防文化休克,要求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用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落后、腐朽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解析】烟台市“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说明了烟台市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D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未反映传统文化,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馆”“站”不属于大众传媒,排除C。 【直通高考】 1.A 【解析】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这说明《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① 符合题意;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这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信。“看中国”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举办这一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使中华文化更加主动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正确且符合题意;举办这一活动既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也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文化无关,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5.D 【解析】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C错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我国主流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表明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答案为D。 6.C 【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错误;文化权益是法律赋予的,不能随便扩大和缩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有利于实现群众文化权益,而不是扩大权益,④错误;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②符合题意;这些文化节目和活动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③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2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奋斗,领跑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培育,创立了杂交水稻的中国科技文化品牌,充分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通过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来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 (3)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投身实践,开拓创新;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 第(3)问要求“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属于开放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和相关要求任意列举两个发言要点即可。 8.【答案】(1)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②有利于用优秀文化塑造人,提高公民文化素养。 ③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文化市场繁荣。 (2)答案示例一:优先发展竞技体育。 理由:①为国争光,实现人生价值;②振奋民族精神;③提升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或提升国际地位(影响力);④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答案示例二: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理由:①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③转变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④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如果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是以天津在全国首创文化惠民卡和第十三届全运会于2017年8月在天津召开为背景材料,第(1)问,考查文化惠民卡推出的意义。结合材料,联系文化生活的知识,可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或者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文化的作用、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等角度分析。第(2)问,选择“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和“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可从实现人生价值、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等角度回答,再如,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可从以人为本、转变消费观念、带动产业发展等角度分析。 9.【答案】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10.【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 ③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 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遵循法治文化建设规律;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享有健康丰富的法治文化生活。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属于措施类试题,问题指向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应具有的“中国特色”。针对材料中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是为了实施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所以应具有的中国特色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次,坚持党的领导,就必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再次,就文化自身而言,我国法治文化建设,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