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政治试题
5月10日高一政治测试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第 Ⅰ卷 ( 选择题共 40 分) 说明: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5.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们必须从各种形式的文化现象中区分 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还要辨识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文化。下列文 化现象中属于意识形态性质文化的是 ①全球抗疫科研团队与时间赛跑研发可应用疫苗 ②国家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③第 三届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设置艺术品展览、茶博会等板块 ④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下列对右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② 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③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④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有其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孟子曰:“居移气(气质),养移体(体质),大哉居乎!”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指出:“居,谓所处之 位。养,奉养也。”由此可见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 定的文化环境 ④环境、地位等是人的素养形成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礼记》中将餐具的数量、材质等与等级制度挂钩,我国古代按礼制要求实行分餐制。楚汉相 争中的鸿门宴、成语典故“举案齐眉”、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都能证明古代中国长期实行 分餐制。宋明时期,随着“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和和气气的合餐制在我国逐渐取代了分餐制。 材料表明 ①中华餐饮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③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④不同时代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年央视举办了一场别样的元宵节晚会,主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鼓励信 心、为武汉加油、打赢阻击战”理念。据此完成5~6题。 29.“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伴随情景报告《你 的样子》的讲述,一幅幅画面浮现无数平凡英雄的模样,穿插在新闻故事、连线采访中,朴素的 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情的表达,传递中国温度。由此可见 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 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是人全面成长的精神食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第一时间用心中的爱、手中的笔,投入这场 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为大爱发声、为冲锋定格、为英雄塑像、为国家祈福。晚会主创团队过年 期间数易其稿、精心筹备,每一位演职人员的真诚付出、努力表演,引发荧屏前无数观众为之 动情、好评不断。这给文化创作的启示是 ①从群众实践中寻找文化创作的灵感 ②用优秀文化引领时代风潮 ③发挥文化对社会与 人的促进作用 ④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不一样的节日,一样的喜庆。彝族地区最重要的节日是农历六月的火把节,而藏族则是雪顿 节,鄂伦春族是古伦木沓节……各民族在庆祝本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时一般都有特定的仪式、 礼俗等,从中我们可以 ①体会到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性 ②领略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③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文化 魅力 ④认识到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飙转蓬舞……胡旋女,出康居,徒 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胡旋女》——白居易)下列对该诗信息 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外来文化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要吸纳各民族文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发展 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 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此,下列解读正确 的是 ①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全民学习创造便捷条件 ②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变革学习方式 ③科技进步是教育和学习方式改进的根本原因 ④网络教育和人工 智能应用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这一 文化 ①因其优越性而从未断绝、薪火相传 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为中华民 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 ④是由各种民族文化叠加而形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三大国家文化公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据此完成11-12题。 35.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要整合跨地域文化,形成统一性的长城、大运河、长 征品牌认知与文化符号。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与文化符号 ①能提高国家文化公园的影响力 ②表明统一文化认知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归宿 ③能促进 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④是基于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6.《方案》提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要借助新科技手段,加强 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以及数字化再现,借助AR、VR、AI技术增强参观者对文 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深度了解、感知和体验。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技术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②科技进步能推动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③新 技术的应用能增强民众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精神根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7.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技奖励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因为( )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科学技术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发展科技是我们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8.湖北省文化厅、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将楚腔楚韵的湖北大鼓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方向)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试点工作。这表明( ) ①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③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39.2019年元宵节期间,“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该活动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让古老的紫禁城焕发出现代的无限光彩。《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顶上,让群众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与美妙,让文化活起来,让幸福传出去。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②要改变传统文化特征,使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留存 ③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 ④与现代科技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2019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5G+VR全景”技术,用更快的传输速度、互动性更强的画面内容,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用户只需通过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打开专题页面,就仿佛置身两会现场,感受更鲜活生动的场景。这表明(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发展可以助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②推进多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 II卷 ( 简答题共 60 分) 41.(20分) (1)运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说明“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由。(20分) 42. (20分) 42.结合材料,从基层民主自治的角度说明M村的做法对乡村治理的启示。(20分)) 43.中部是文化资源大区:“古”得灿烂,“红”得辉煌。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多学科,尤其在哲学、商业、医学、建筑、绘画、版画、篆刻、戏曲、饮食等领域都有几百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这里又是红色摇篮,南昌城的枪声、井冈山八角楼上的灯光、瑞金“开国大典”的宣言、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早已镌刻进党史最绚烂的篇章。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 5月10日高一政治测试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第 Ⅰ卷 ( 选择题共 40 分) 说明: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5.C 26.D 27.B 28.A 29.A 30.B 31.C 32.D 33.A 34.C 35. B 36.C 37.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技奖励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因为( )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科学技术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发展科技是我们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表明科技的作用,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④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才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故选A项。 38.湖北省文化厅、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将楚腔楚韵的湖北大鼓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方向)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试点工作。这表明( ) ①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③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②;③说法错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排除;将楚腔楚韵的湖北大鼓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多所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试点工作,这表明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故①④正确;故选B项。 39.2019年元宵节期间,“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该活动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让古老的紫禁城焕发出现代的无限光彩。《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顶上,让群众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与美妙,让文化活起来,让幸福传出去。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②要改变传统文化特征,使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留存 ③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 ④与现代科技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顶上,让群众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与美妙,让文化活起来,让幸福传出去。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②选项“改变传统文化特征”的表述错误;④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选B。 40.2019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5G+VR全景”技术,用更快的传输速度、互动性更强的画面内容,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用户只需通过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打开专题页面,就仿佛置身两会现场,感受更鲜活生动的场景。这表明(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发展可以助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②推进多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通过“5G+VR全景”技术传播两会信息,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说明多媒体融合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①②正确;材料不体现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③不符合题意要求;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41.(20分) 42. (20分) 43.中部是文化资源大区:“古”得灿烂,“红”得辉煌。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多学科,尤其在哲学、商业、医学、建筑、绘画、版画、篆刻、戏曲、饮食等领域都有几百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这里又是红色摇篮,南昌城的枪声、井冈山八角楼上的灯光、瑞金“开国大典”的宣言、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早已镌刻进党史最绚烂的篇章。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 【答案】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既要欢迎国内外优秀文化在当地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区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古’得更加灿烂”;对红色文化要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使其“‘红’得更加辉煌”。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现文化创新,既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回答时要注意,该问的核心是强调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红色旅游、推动文化创新,要抓住“如何”二字依据教材知识体系逐条梳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