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8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82张)

专题 16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 5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 58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点 5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 60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考点 61 人生价值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目录 考点 5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法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考法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分析应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这三大要素,最根本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这三大要素都是物质的,它们组成的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考法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01 要深入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法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02 要全面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考法提示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社会的发展进程,即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分析材料信息,属于社会意识变迁的一般可以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知识来分析回答。做非选择题时要注意原理的规范表述。 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等。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错误观点: 考法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16 年 10 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 ) ① 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之所以强化并重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互联网思维,既是由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客观实际决定的,又是由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决定的,②④符合题意; 例题 [课标全国Ⅲ2017·20]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而不是互联网思维,①错误; 一种社会意识先进与否不取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③错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法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分析应用 (1)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可以理解为意识能动作用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分析材料信息,涉及社会意识超前于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如“中国梦”、封建迷信思想等,一般可以用本原理分析回答。 (2)做非选择题时要注意原理的规范表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考法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分析应用 【 考法提示 】 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一直是社会中的主导性意识;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等等。 考法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分析应用 【 易错提示 】 注意以下错误观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常见的说法: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国情、问题、现状、特点、影响、形势、情况)提出、制定、形成、调整、颁布(理论、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方案)。②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在(主题、理论、观点、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经验、制度)的(指导、引领下)促进(事业、活动、实践)获得(发展、前进、成功等)。 考法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分析应用 【 理论示例 】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 2017 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 ① 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由于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人们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这种观念的变化表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由于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表明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②④符合题意 。 例题 [课标全国Ⅲ2017·21] 社会意识不是“自主变化”的,也不是“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①③观点错误; C 考点 58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法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考查 考法 3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的分析应用 考法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考法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考查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内容 生产力 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要素; 生产关系 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考法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考查 【 考法提示 】 (1)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分析材料,若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等,一般可以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回答。 (2)要全面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做非选择题时一般先回答出这条规律,然后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具体分析材料。 考法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考查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错误观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 《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 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  ①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社会,为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清除障碍,②④符合题意。 例题 [ 课标全国 Ⅰ 2016 · 22 ] C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①③错误,排除;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 0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考法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上层建筑不一定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上层建筑中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上层建筑中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的思想部分,如各类法律等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物质设施部分,如监狱等,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0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考法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0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考法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材料信息,属于法律修改、政治体制改革之类的一般可以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回答。 【 考法提示 】 考法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错误观点: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时注意: 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最终影响生产力。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同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特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特别提示 】 考法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表明 ( ) ① 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修改完善法律就是为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③入选; 例题 [天津文综2017·11] C 法律的不断完善说明人的认识在不断发展,①入选; 题目不涉及实践检验认识的对错问题,排除②; 题目没有涉及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排除④。 考法 3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的分析应用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的内容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考法 3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的分析应用 【 考法提示 】 分析材料信息和考查角度,涉及改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内容时一般可以用本部分知识来回答。本原理一般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改革等知识一起综合应用,应用时只需回答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的过程、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等内容即可。 考法 3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的分析应用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错误观点: 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法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相同的。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考法 3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的分析应用 【 特别提示 】 社会进步的内涵、原因和趋势 社会进步的内涵: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革新,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化和变革 社会进步的原因: 社会进步的原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进步的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而成立。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火箭军机关时说,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的成立 ( ) ①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表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对抗性的 ③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② 说法错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它们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例题 ① 说法错误,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矛盾是根本动力; 火箭军的成立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③④正确。 D 考点 5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法 1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考查 考法 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考查 人民群众的内涵 01 考法 1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考查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02 考法 1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考查 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人民群众的作用 具体阐释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分析材料,若材料信息涉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维护人民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人民的作用等,一般可以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来分析回答。应用时如果是单一考查方式,要根据知识点逐层分析;若本部分只作为知识点之一考查,则要简略表述。要遵循“原理表述+方法论”的思路。 【考法提示】 考法 1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考查 ( 1 )不能说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人民群众主要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实践源泉和物质条件。 ( 2 )注意区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构成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易错警示 】 考法 1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考查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 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 《 大国工匠 》 ,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 )   ①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 本题难度中等 , 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劳动者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并未强调劳动者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例题 [ 课标全国 Ⅲ 2016 · 22 ] B 201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 ① 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解析 】 本题以 2014 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为背景,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难度适中,较易得分。文艺创作一定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其唯物史观依据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④符合题意;文艺的发展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②说法错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辩证法的知识,③不符合题意。 例题 [课标全国Ⅱ2015·19] B 要全面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考法 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考查 群众观点 地位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 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 理论示例 】 考法 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考查 关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多关注党和政府的有关决议,如: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 …… 这些富有创见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 ①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④ 符合题意 , 材料强调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所发挥的作用 , 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坚持群众路线 ,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 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例题 [海南单科2017·20] C ② 中“只要尊重群众意愿 , 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的说法太绝对; ③ 表述错误 , 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考法 5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的分析应用(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 考点 60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考法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考法 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考法 1 价值、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分析应用 考法 4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的分析应用 考法 1 价值、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分析应用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幸福观、义利观、生死观、家庭婚恋观等,都属于价值观范畴。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意: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具体表现。 01 要全面理解掌握价值、价值观的含义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考法 1 价值、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分析应用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区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反过来影响世界观的形成;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价值观反过来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三者内在统一。 (3)我国现阶段正确的价值观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等;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02 深入理解价值和价值观 考法 1 价值、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分析应用 当材料涉及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为、人民的利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时,一般会用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意:如果要求从价值观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将价值观作用的各个方面展开分析;如果要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等角度综合考查,一般简略回答,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考法提示 】 考法 1 价值、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分析应用 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等等。 【 易错警示 】 区分以下错误观点: 2016 年年初 , 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查处了一批传播淫秽色情、谣言、暴恐、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的网站。这一净网行动的哲学依据有 ( ) ①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解析 】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社会意识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相关知识。④说法错误,因为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排除 B 、 D 。材料并没有涉及生产方式,①和题意无关,排除。淫秽色情、谣言等违法信息属于落后的社会意识,②符合题意。查处传播淫秽色情、谣言等违法信息的网站,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C 。 例题 [ 浙江文综 2016·30 ] C 考法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1) 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叫认识判断;在认识判断基础上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叫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叫价值选择。认识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区分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 (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01 全面理解并掌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考法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分析材料,一般材料中人们的选择涉及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等内容时,就可以用本知识点来回答。做非选择题时要规范应用,一般表述为: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02 准确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错误认识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具有主观性;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等等。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 ①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解析 】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因此③④当选,①②观点错误,排除。 例题 课标全国Ⅱ2017·23]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可以理解为: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0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内涵 考法 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0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考法 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注意分析、把握材料信息,若材料体现了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判断标准发生了变化,一般可以用本知识点来回答。 【 易错警示 】 注意错误观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固定不变。 【 考法提示 】 考法 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2014 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 《 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 》 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该书作者之所以拒绝日方的“请求”,是因为日本方面提出的修改要求与历史事实不符合,同时也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历史观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 例题 [课标全国 Ⅰ2015·22 ] 价值判断具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历史事实不会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改变,②③本身错误。 B 是指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考法 4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的分析应用 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 1991 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 2010 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代表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 ) ①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 本题以“人们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为背景,考查认识具有差异性的原因,①②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例题 D 考法 5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的分析应用(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的内涵 ( 1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 2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正确处理价值冲突: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考法 5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的分析应用(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 【 考法提示 】 (1)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分析材料,当材料涉及站在什么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一般可以用本知识点来分析回答;涉及民生、人民利益等材料时,通常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一起综合考查。 (2)学会规范应用表述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1708 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 10 年成功绘制的 《 皇舆全览图 》 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 《 皇舆全览图 》 价值的实现 ( )  ① 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②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③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材料根本没提该图科学内涵不断发展的问题,④与材料无关。 例题 [ 课标全国 Ⅱ 2016 · 20 ] B 事物的价值只有在人与事物的关系中才能实现,只有对事物价值获得真理性认识 , 才有利于其价值的实现,①符合题意; 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本身的属性和功能能否更好地满足主体的需要,②错误; 由于当时清政府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公开该图,才造成中国人对中国地理认知的不足,所以③符合题意。 考点 61 人生价值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考法 1 价值的实现形式的考查 考法 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分析运用 考法 1 价值的实现形式的考查 人生价值的实现形式包括 (1)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客观条件 ) 。 (3)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主观条件 ) 。 考法 1 价值的实现形式的考查 【 考法提示 】 学会规范应用表述: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一般与“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原理结合起来分析回答;一般在分析先进人物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时,单独应用分析回答。 考法 1 价值的实现形式的考查 【 易错提示 】 注意以下几种错误认识: 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会抹杀个性;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考法 1 价值的实现形式的考查 【 理论示例 】 有关人生价值的实现,一般有以下标志词:奉献、获得荣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价值观;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等。例如,在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英雄人物,特别是一大批英雄少年,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非凡勇气、顽强意志和可贵的爱心,感动了全国人民。 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①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②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表明了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是“魂”“支柱”“根本”,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①②符合题意; 例题 [课标全国Ⅲ2017·22] A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③错误,排除; 文化水平高低不是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决定因素,④错误,排除。 ( 1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 2 )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享受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满足。(自我价值) ( 3 )人的价值的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考法 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分析运用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但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必须得到满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 特别提示 】 考法 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分析运用 分析材料,涉及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评价或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时,可以用本知识点分析回答。 【 考法提示 】 考法 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分析运用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几种错误观点: 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奉献社会是第一位的,不应强调个人利益的满足;等等。 考法 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分析运用 上面为某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对该新闻理解正确的有: ①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体现了同学们对市场动态的把握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③同学们的成功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首要作用 ④同学们在奉献社会中锻炼了能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解析 】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生产与消费、文化创新、个人价值的实现。学生在鸡年庙会卖造型各异的超萌玩偶鸡,满足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格外受欢迎表明学生们很好地把握了市场动态,故①当选。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②观点错误。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③。中学生在“庙会练摊”的实践活动中“玩创意、做公益”,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精神,既锻炼了自己、又奉献了社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故④当选。 例题 [北京文综2017·24] B 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综合考查 综合考法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综合考查 3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综合运用 4 人生价值的实现的综合考查 综合考法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综合考查 (1)要明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含的内容。一般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根据材料回答时还可能要求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等角度分析回答。 (2)要明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何种情况下应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表现,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领域,一般适合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回答;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历史领域,则可以用本原理回答。 【 考法提示 】 综合考法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综合考查 区分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表现在正确与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表现为: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在做题时要具体分析,区分应用,可从知识限定、材料内容等方面比较区分。 【 易混辨析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给力、点赞、颜值 …… 不知不觉,网络流行语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交流中。 1996-2005 年:互联网刚兴起,是网络流行语的纯真年代。以网络“方言”为主,包括“ GG ”“ MM ”等词汇缩写,以及“顶”“沙发”“潜水”等网络用语。 2005-2007 年:互联网上的语言暴力和不文明现象让人厌恶,电影 《 手机 》 中的“做人要厚道”, 《 疯狂的石头 》 中的“素质,注意你的素质”等成为流行语,反映了网民的共同心声。   2008-2010 年:网民成熟阶段,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或讽刺成为这一时期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特色,如“楼脆脆”“我爸是李刚”“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2011-2015 年: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熟:很多有意思、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开始“反哺”社会,有些被主流媒体采用,如“ APEC 蓝”“萌萌哒”“有钱不能任性”“大 V ”等。 2016 年 10 月 11 日消息,“蓝瘦香菇”爆红网络。 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共识和民生期待,在海量信息中,只有那些最能触动公众心理的话语,才可能迅速传播,引起相当数量网民的认同,成为网络流行语。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作用。( 12 分) 例题 【 答案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网络流行语折射(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 3 分)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不同时期有不同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3 分)(若没有联系网络流行语,只是回答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给 3 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有些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体现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为人们输入正能量,( 2 分)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丰富着我国的语言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 分)也有些网络流行语,受到低俗和不良文化的影响,造成语言的混乱和污染,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 分)(若没有联系网络流行语,只是回答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或回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给 3 分) 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 年至 2014 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 10.3 %、 9.2 %、 7.8 %、 7.7 %和 7.4 %; 《 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 (2014)》 显示, 2013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9.2 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 1600 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 《 生活与哲学 》 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10 分 ) 例题 [天津文综2015·12(3)] 【 答案 】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3 分 )②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3 分 )③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2 分 )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分 ) 综合考法 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综合考查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方式 ( 改革 )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容,除上述知识体系外,还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 【 特别提示 】 明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包含的知识体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落后、地广人稀、战争需要以及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人们相信人多力量大。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 22 ‰ 以上,如此发展下去,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1971 年 7 月,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82 年 9 月,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 12 月写入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成就巨大,但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用工荒、男女比例失调加剧等等。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二孩”正式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合理性。 (12 分 ) 【 答案 】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人口政策应结合人口状况的变化而调整。( 4 分)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 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调整人口政策,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 4 分)(如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例题 综合考法 3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综合运用 (1)明确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内涵及规范表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果涉及党和政府时还要回答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注意:若题目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或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时,只要材料涉及人民利益等内容,则可以筛选本专题内与人民有关的所有知识,如: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等等。调动这些知识结合材料逐层分析即可。 (3)规范的应用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通常的考查角度有:怎么做(措施)、说明(体现)类、依据类、认识(分析)类等。 【 考法提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 【 答案 】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3 分)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 3 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 3 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3 分) 例题 [课标全国Ⅰ2017·40(2)] 综合考法 4 人生价值的实现的综合考查 (1)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规范表述是“人生价值是什么+评价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2) 综合运用时一般答题思路是“人生价值是什么+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 考法提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12 分) 【 答案 】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 (4 分 ) 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 (4 分 ) 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4 分 ) 例题 [ 课标全国 Ⅰ 2016 · 39(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视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术,“聚集土壤,聚集径流”,是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找准科技脱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36项农业实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利器”。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35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多天,帮助农民增收2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人们动容,他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李保国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10分) 例题 [海南单科2017·25(1)] 【 答案 】①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 分) ②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3 分) ③李保国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心系群众,长期在科技扶贫事业中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社会的称赞,无愧于“太行新愚公”的称号。( 4 分) 例题 [海南单科2017·25(1)] 敬请期待 模块综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