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浙江)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纲展示]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1.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b a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b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b 考点一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关系?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如何?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提醒 (1)哲学不等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方法论不能影响世界观,更不能决定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而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不是一切具体科学的总和。 1.世界观与哲学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形成 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考向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典例1 (判断)(2017·浙江11月选考)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 答案 F 。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只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考向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典例2 (判断)(2017·浙江4月选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答案 F。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和特殊、指导和基础的关系。 1.(判断)(2016·浙江10月选考)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 答案 F。有的是自觉地,有的是不自觉地。 2.(2017·乐清市学考检测)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消极无为,等待神助;有人认为人能胜天,因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这两种处世方式反映了( ) A.不同的世界观 B.相同的方法论 C.不同的知识构成 D.相同的思维方式 答案 A 解析 上述两种处世方式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不同的方法论,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大数据是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它必然会对传统哲学理论提出新挑战,传统哲学也将随大数据革命而产生革命性变革,并随着对问题的回应而获得哲学自身的丰富和发展。这表明(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智慧产生并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 B 解析 A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材料主要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促进作用,没有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产生和作用,D不选。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易错提醒 (1)哲学基本问题的外延大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通过图表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 2.全面把握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大派别 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主观精神为唯一的实在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考向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例1 (2016·浙江4月选考)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彻底的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 D.可知论 答案 D 解析 “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说明世界是可知的,应选D。 考向2 哲学的基本派别 典例2 (2016·浙江10月选考)哲学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答案 C 1.(判断)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可见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 答案 F。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地震终有一天能够准确预测。 2.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所以排除①。 3.(2015·浙江10月选考)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 C 解析 “气是万物的本原”,即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符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C。 课时训练 一、判断题 1.考试前在学校创始人塑像前摆放水果,以期能考出好成绩的同学缺乏世界观的指导。( ) 答案 F。是缺乏正确世界观的指导。 2.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所以人类终将创造出具有意识的机器人。( ) 答案 F。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3.“生命不过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一观点体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 答案 T。 4.(2015·浙江10月选考)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 答案 F。否认世界的客观性,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5.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答案 F。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二、选择题 6.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两者区别的是( )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需经过系统学习才能获得 ②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而哲学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错在“世界观就是哲学”;④的说法属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7.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②表述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科学的哲学,④表述错误;①③ 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故选C。 8.下面漫画《求菩萨》蕴含的哲理是(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意识的内容并不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D.不同性质的意识起着相同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非相互决定,A观点错误;该学生之所以临时抱佛脚,去求菩萨保佑,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决定了其行为,所以B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内容源于客观物质世界,C观点错误;意识具有反作用,但不具有相同的作用,D观点错误。 9.恩格斯曾指出,自然科学家“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因此,自然科学家要掌握“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和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的理论思维根源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答案 C 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理论,故B说法错误;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D说法错误;A与题意不符。 10.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 C.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答案 A 解析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哲学都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A项正确;其他选项所指出的均不属于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不选。 11.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 ) A.唯物论与唯心论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论与不可知论 D.唯心论和可知论 答案 B 解析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故选B。 1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气者,理之依也”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与“存在就是被感知” C.“水是万物的始基”与“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与“我思故我在” 答案 C 解析 A说法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B说法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C的前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后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D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13.“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强调了( ) ①物质与精神是不可分离的 ②办成事需要主客观条件 ③精神作用受物质作用的制约 ④精神的力量可以任意发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精神不能离开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精神,①不选;④属于唯心主义。 14.“人用大脑思考吗?”对于这个问题( ) ①唯心主义者在根本上是无法回答的 ②唯物主义者能够肯定地回答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作了正确的回答 ④客观唯心主义可以客观的回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③④表述错误。 15.阅读漫画《期望》。从哲学派别上看,“期望蒿草能长成栋梁”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B 解析 “期望蒿草长成栋梁”,是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观点,把个人的主观意志当作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三、综合题 16.材料一 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科学。 材料二 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而对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便形成了哲学。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 (1)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区别,二者研究的领域、回答的问题及功能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具有反思的功能。 (2)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人类哲学史上,一些自然科学家是在关注和思考某一领域的基础上才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同时成为哲学家的。另一方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17.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 (2)以上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 (1)①材料一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材料二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材料三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①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②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