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古浪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基础知识竞赛政治试题
高二年级2019年秋季学期基础知识竞赛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④购买蔬菜、水果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⑦浏览网站,写博客 A. ①②③⑤⑦ B. ②③④⑤⑦ C. ②③⑤⑥⑦ D. ②③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不合题意,“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购买蔬菜、水果”是经济现象;②③⑤⑥⑦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因此“参加学校运动会”、“参加演讲会、辩论会”、“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服装表演队”、“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作为文化活动,都是文化现象;故本题选C。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产品。 A. 物质活动 B. 精神活动 C. 生产活动 D. 艺术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 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 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它既不是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3.“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而今,中国以“天宫”为探索太空的航天器命名,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点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中国以传统叫法“天宫”为今天的航天器命名,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①③符合题意;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不都是中华文化,②错误;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故本题选B。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 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却出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说明了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的传承性,C适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A 说法错误;B、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C。 5.“要想剪除狂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启示我们 A. 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 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启示我们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故D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先进的文化才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排除;B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排除;C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排除。故本题选D。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 A. 潜移默化的影响 B. 深远持久的影响 C. 积极向上的影响 D. 精神世界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符合题意。 A:该诗句强调文化影响人的深远持久,不体现潜移默化的影响,A与题意不符。 C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不体现积极向上的影响或精神世界的影响,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7.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之所以应该经常读好书,是因为() A. 读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 B. 读好书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C. 优秀文学作品能促进人的自立意识 D. 读书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B:我们之所以应该经常读好书,是因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符合题意。 A:书有好坏之分,材料强调读好书的作用,A与题意不符。 C:读好书并不仅仅是指优秀文学作品,C与题意不符。 D:书有好坏之分,读好书有利于健全人格,但不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8.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它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这表明家风 ①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②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故题肢②正确,“家风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题肢①正确;题肢③说法不正确,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是不是直接转化;故本题选A。 9.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 ①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②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 ④主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③: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保护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而不是主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0. 如果您要是看见两个俄罗斯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喝多了;如果你看见两个印度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姓氏不同;如果你看见两个以色列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政治信仰的不同;如果你看见两个东方人在打架,80%是争着结帐:今天的费用我来结帐,我看谁敢和我抢……。上述材料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 ③文化是一种竞争力 ④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样是打架俄罗斯人、印度人、色列人、东方人他们的原因不同,存在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也反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A。 11.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①:“汉语热”与孔子学院遍布世界,让中国的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说明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①正确。 ②:材料并未体现出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③:汉语能走向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确。 ④: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传播了中华文化,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中,要 A. 尊重文化多样性 B. 重视文化继承性 C. 理解文化发展性 D. 懂得文化先进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百花齐放”需要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求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3.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晚上到成都吃火锅”。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手段 ②扩宽人们的文化视野 ③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④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晚上到成都吃火锅”。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扩宽人们的文化视野,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②④符合题意。①③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D。 14.有人说,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尝试一下咖啡的味道,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 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 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 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尝试一下咖啡的味道,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品茶的韵味”,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未涉及不同文化的融合,B不合题意。 C:材料主旨与推陈出新无关,C不合题意。 D:材料强调的是正确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5. 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 A. 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 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文化遗产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文化遗产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关系; C符合题意,“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故选:C。 16.“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 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 文化不同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就不同 D.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表述错误,由于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其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表述错误,有不同也有相同的地方。D符合题意。材料讲到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故选D。 17.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 商贸活动 B. 人口迁徙 C. 互联网 D. 教育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C: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互联网,C符合题意。 ABD: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文化传播的方式,A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8.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 ①尊重差异 ②理解个性 ③和睦相处 ④不分你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①②③符合题意。“不分你我”说法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A。 19. 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 ( ) ①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 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 ④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应干预。使其适应社会的变迁。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③④项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本题选A。 20.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③科学技术 ④思想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由此可见,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属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排除。故本题选B。 21.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 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 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答案】B 【解析】 【详解】AC说法错误,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并不矛盾。 B说法正确,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说法错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故选B。 22.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 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 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强调的是要有自己的个性,与题意不符; BD强调的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题意不符。 “不继承优秀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从这里我们可知道该题强调的是绘画艺术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要做到薪火相传,推陈出新,C说法正确; 故选:C。 23.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 A. 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B. 学习和接受外来文化 C. 不能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 D. 否定了传统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二者都崇洋媚外,否定了传统文化,D符合题意。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D。 24.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重要途径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仍然发挥着作用。③选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题目中,基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②④选项入选。选D。 25.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繁荣振兴的决定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 ④爱国主义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①③适合题意;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繁荣振兴的影响力量,②错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6.《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说明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②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故选B。 27.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的内涵。“江山留胜迹、羊公碑尚在”,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符合题意;“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体现了文化具有继承性,③符合题意;“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说法错误。故选C。 28. 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扬弃传统文化 B. 既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C.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小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告诉我们既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传统文化,A不符合题意,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C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与材料没有关系。故本题选B。 29.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是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错误。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 C:优秀文化才能丰富精神世界,C错误。 D:优秀文化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D错误。 故本题选B. 30.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 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 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实质上是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D说法正确;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与题意不符;保护文化遗产注重的是遗产的文化价值,B说法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每点3分,共12分) (2)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进文化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从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每点3分,共6分) 【解析】 【详解】本题以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知识的理解。 (1)文化创新可以从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错误倾向等方面加以分析。 (2)文化创新的作用可以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两个方面分析回答。 32.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多年。它以评选出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十几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产生积极的影响。 (2)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感动中国》电视栏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评选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人们接受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产生积极的影响。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3.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的作用:(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33.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关系,并说明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 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并说明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即考查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至于“意义”隐含在三者的关系中,考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回答即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 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考查考生精准解题的能力,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解题时尽量精炼简洁,不能拖泥带水。试题难度不大。 34.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1)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 (2)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案】(1)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分为二地辩证认识。 ②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是不科学的。③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④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是财富还是包袱的辩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1)问可根据观点一的观点内容,指出该观点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是不科学的;可根据观点二的观点内容,指出该观点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并说明对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2)问作为简答题,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等方面说明即可。 【详解】(1)本题要求说明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 作为辨析题,要全面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辨识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由此指出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是不科学的;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2)本题要求回答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可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点睛】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