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5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课件(全国)(50张)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考情分析 考点 考情分析 物质运动的规律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发展过程。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 通过引文、漫画的形式考查对上述知识的理解。 (2) 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 ( 如高考改革新方案、“单独二孩”政策 ) 、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 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人类重大科技新发现、新成果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 真理 认识的过程 体系构建 考点一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考点精析 1 . 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内容 启示 哲学与实践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决定于客观世界,同时又对实践和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把握任何一个哲学原理,都要注意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中去掌握 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在研究哲学的相关概念 ( 如物质、规律、矛盾等 ) 时,要把握其概括性,不能等同于具体生活中的相关事物 考点精析 2. 哲学的两大阵营 阵营 观点 派别 主要区别 唯物 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 如水、火、气、土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考点精析 唯心 主义 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 (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 (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考点精析 温馨提示: ①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 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 “ 从根本观点上看 ” 。 ② 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③ 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④ 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误区诊断 1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 ) 2 .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 ) 3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 ) 4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 5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 ) 误区诊断 提示 1. ×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 . ×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 3 . × 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4 . ×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 . ×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爱因斯坦说: “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 ①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 哲学是 “ 科学之科学 ” ③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B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点: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 “ 科学之科学 ” 是错误的, ② 排除; ④ 与题意无关,排除; ①③ 正确的表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且与题意相符,故答案选 B 。 拓展升华 考点二 物质、运动、规律 考点精析 1 . 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 原理内容 错误倾向 物质和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动和静止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考点精析 2.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3)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误区诊断 1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 ) 2 .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 ) 3 .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 ) 4 .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 ) 误区诊断 提示 1. × 认识规律不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应立足客观实际。 2 . × 客观规律不能改变。 3 .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 . × “ 征服 ”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自然界的客观性。 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 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 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 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D 拓展升华 解析: 考点定位: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本题体现了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了成功。这里需要明确: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尊重客观规律是事情成功的第一位的因素,是成功的前提,不可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做是第一位的因素。 拓展升华 考点三 意识能动作用、物质意识关系 考点精析 1 . 意识的能动作用 (1)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考点精析 2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阐释 方法论 物质决 定意识 ①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考点精析 温馨提示:通过三个 “ 并不意味着 ” 正确把握 “ 物质决定意识” (1)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 (2)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3)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 事物。 考点精析 温馨提示:区分意识的特点 (1) 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 (2) 自觉选择性强调意识对象的选择。 (3) 主动创造性突出意识反映的程度 ( 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 和时间跨度 ( 追溯过去、反映当前、推测未来 ) 。 考点精析 3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两个依据: ①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 四个要求: 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 两个结合: ①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 两个反对: ①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精析 知识链接: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 地位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侧重点 强调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 强调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联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辩证法领域的体现。二者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误区诊断 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 2 .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 3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 ) 误区诊断 4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 ) 5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 6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 ) 误区诊断 提示 1. ×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 × 机器人是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开展工作的,它没有主观能动性。 3. ×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并非简单机械的 “ 移入 ” 。 4.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因此不能说总是融合的。 5. ×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属于主观范畴。 6. × 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答题模板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歪曲事实)之分,意识有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拓展升华 俗话说 :“ 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 拓展升华 解析: “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故C项说法正确;ABD的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和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择C。 拓展升华 考点四 实践和认识 考点精析 1 . 实践及其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的含义 和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 和认 识的 辩证 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考点精析 2. 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 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特点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精析 认识发展的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误区诊断 1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 ) 2 .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 ) 3 .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 误区诊断 4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 ) 5.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 ) 6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 ) 误区诊断 提示 1. ×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而不是 “ 循环往复 ” 。 2 . × 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并不一定同客观相符合,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 3 . ×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非是推翻已有的真理。 4 . × 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5 . ×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经实践检验才能分辨认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错误的不是真理。 6 . × 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形式具有主观性。 答题模板 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察 认识的反复性、发展真理 。 这种四选二的题目务必用排除法,考生很容易确定①是错误的,立即可以排除 AB ,说明③一定正确,不用考虑,只要分析②④即可,大大缩小了判断的范围。 拓展升华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 60 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拓展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一特点,在学习中要注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不能说意识也具有直接现实性。 拓展升华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 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C 拓展升华 解析: “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故 C 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故 A 和题意不符; B 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故 D 和题意不符。故选 C 。 拓展升华 D 巩固练习 清明到来,祭品市场销售也进入最高峰。除了最新的 “iPhone6” , 还有各式电话卡、红包卡,可以往冥间给先人派红包,最贴心的是就连 “ 自拍神器 ” —— 自拍杆都有卖了。有店主说,卖这类祭品是为了 “ 让先人也能感受到社会的进 步 ” 。 下列观点中与店主观点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 ) A .万物皆备于我 B .气者,理之依也 C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D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显现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 (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往冥间给先人派红包、 “ 豪车 ”“ 豪宅 ” 、电话卡这类祭品,实质是封建迷信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符合题意。 A 是主观唯心主义; B 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巩固练习 D 巩固练习 宏观经济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着 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一个 “ 准 ” 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 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 “ 准 ” ,需要 ( ) ① 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 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解析: ①“ 唯一可靠依据 ” 错误;②“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 不符合 “ 改革 ” 题意要求。 巩固练习 B 巩固练习 1915 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场方程,建立了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在之 后的漫长岁月里,几代物理学家付出了无数努力,可这神秘的引力波却一直没有被 发现。 2016 年 2 月 11 日,研究引力波的科学家们向全世界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 到了引力波,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这一事例告诉我 们 ( ) ①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 伟大的理论产生伟大的实践 ③ 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 追求真理是人们实践的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解析: ② 颠倒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应该是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④错误, 追求真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巩固练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