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 历史
试卷类型:A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科) 本试卷共12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学校、姓名、试室号、 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4.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往往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改为县。县和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国君直属的地方行政区域。进入战国后,魏、赵、韩、燕等国普遍推行了郡县制,郡县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据此可知此时 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出现了诸侯集权统治 C.贵族制向官僚政治演变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5.下表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表。有人据此表认为这一时期的藩镇状况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如果要进一步证明这一看法正确,还可以补充的史实是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A.强大藩镇之间形成相互制约 B.朝廷政令统一,没有受到干扰 C.出现新的维持地方稳定的势力 D.边塞危机缓和朝廷藩镇矛盾 26.宋代官府制订有关经济政策时会邀请商人参加,如宋太宗至道二年,陈恕更定茶法时召茶商数十人进行讨论;王安石变法时让商人到“政事堂”参与变法有关内容的商议。这反映宋代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鼓励工商业发展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7.“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就了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故事题材涉及家庭、婚姻、爱情、官场、经商公案、侠义等广泛内 ·7· 容,据此可知明代小说 A.代表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B.真实再现明朝社会状况 C.体现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D.适应新兴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 28.《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向新领域扩张国家资本,以官督商办的组织形式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总行。此外,还积极倡导民间资本,扩大商办力度,准民招商集股开矿、筑路等。这些举措 A.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优化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D.以发展经济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9.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由此推知制度局 A.得到保守势力的支持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注重维护皇帝的权威 D.等同于英国式的议院 30.“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钱穆的这段话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B.认为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C.认为学习民主政治应当结合国情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31.“一五”计划期间,中共中央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建设工作中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二是有计划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这表明我国 A.厉行节约以保障工业化的战略实施 B.将农民生活纳入国家计划经济体制 C.国内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 D.杜绝一切浪费以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32.古希腊最初的教育包括两部分:锻炼体质的体操和陶冶精神的文艺,前者包括体育和运动,后者则涵盖了缪斯女神掌管的所有文艺活动,尤其是音乐与诗歌;到公元前5世纪时,随着智者的出现,又加入了关于理智的、特别是政治的事务。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A.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B.教育要兼顾体质与精神 C.智者学派主导教育发展 D.民主进程影响教育发展 33.十月革命前,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关系就是资本主义。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他指出,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这说明 A.列宁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改变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矛盾 D.苏俄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34.电影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时期电影主题的转变说明 A.美苏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瓦解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7· C.电影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D.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对立 35.《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1817-1862年)创作的散文集,记录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由此可见,梭罗的《瓦尔登湖》 A. 真实揭露现实的黑暗 B. 强调理性分析的重要 C. 提倡反叛怪诞的行为 D. 抒发作者浪漫的情怀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基于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认识,孙中山曾视满汉民族矛盾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因而在革命早期强烈主张“反满”“排满”,后来随着他对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问题的认识日益深透,其民族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早期主张“排满”到后来的“革命排满”,从开始提出“五族共和”到最后接受“中华民族”观念,孙中山总是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民族观。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述论》 材料二 甘地的宗教民族主义思想呈现出不同于时人的显著特征:一方面,他有强烈的民族独立诉求(尽管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并运用西方政治斗争,民族自决的理念和方法,坚决主张印度脱离英国统治,走向完全的独立自主;另外一方面,他又践行宗教修行之道(特别是印度教之道),通过自身宗教领袖般的魅力发动群众,号召全民参与,为提高受压迫者地位、促进社会不同教派的和解而努力。圣雄甘地以一份真挚深沉的爱面对印度不同种姓阶层,不同教派,这种“民族独立”和“宗教魅力”相结合的理念和方式,“在成功地吸引千百万人民的同时,他唤起了人们美好品格和高尚动机”这也是印度在世界近代史上能以相对温和的方式走向民族独立、并能让甘地赢得世界性永久声誉的根本原因。 ——《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种衍生的话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民族观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宗教民族主义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异同并简析民族主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饮茶习俗的变迁表 1630年 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 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为英国宫廷带来饮茶风尚。 17世纪末 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 ·7· 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 1750年 喝下午茶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习惯。有诗为证:当时钟响四下时,世界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止。 18世纪中期 《女性杂志》:女性因茶而沉迷享乐,嗜茶破坏家庭幸福。还有人批判:饮茶破坏了清教徒简朴勤勉的品质,让英国人崇洋媚外。 18世纪中后期 在英国,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一天喝两次茶。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茶成为英国的“国饮”;在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农工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 ——[英]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上表反映了17至18世纪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遵循集体保障、城乡有别的方针,分为定期定量救助和临时救助。前者主要是针对那些孤老病残人员和某些特殊救济对象,后者主要针对遭遇临时性、突发性变故致使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居民家庭。从大跃进运动开始,国民经济逐步遭到破坏,社会救助的相关款项也逐步停发。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救助工作遭到极大破坏,基本瘫痪。1978-1992年,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加快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步伐,社会救助方式、标准、财政运行等技术层面的规定不断补充和完善,救助对象的瞄准更加精准、科学,救助政策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1992-2007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获得全面实施,同时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住房救助等专项制度相应得到增加和发展。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颁行,使中国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社会救助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历程、原因与趋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本次测试暂不命题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出生于官宦之家,叔父与兄都以文章名世。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据他自己说,求官不仅是为衣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韩愈之道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积极主张讨伐淮蔡,并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韩愈的道又是关心社会现实、反对佛老的。在唐代,反对佛老虽不始于韩愈,但兼辟佛老,则以韩愈为最。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在“文以 ·7· 载道”的信念下,写了一系列出色的文章。最有代表性的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加上韩愈不同凡响的语言艺术,便成为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愈的历史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韩愈做出贡献的原因。(7分) ·7· 2020届肇庆市第二次模拟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24-25: B A 26-30:C D B C C 31-35: A D B C D 41.(25分) (1)原因:对社会矛盾和革命问题认识的深入;革命形势的变化(或革命需求的变化);孙中山不断调整自我认识;民族危机的加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受十月革命(或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共的帮助和影响。(每点2分,答对5点得10分) (2)同:追求民族独立。(3分) 异:孙中山的民族观由排满到接受中华民族,不断丰富完善;最初狭隘的民族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由革命走向民族独立。(4分,答对2点即可)甘地:依托宗教魅力;号召全民参与;运用民族自决的理念,以温和的方式走向民族独立。(4分,答对2点即可) 作用:推动殖民地国家进行反帝斗争,引领民族走向独立、富强;促进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振兴等。(4分,每点2分) 42.(12分) 评分说明: (1)论题(2分):论题基于材料,明确、准确。 (2)论述(8分):持论有据,史实引用合理,正确;紧扣论题进行解释,表述清晰。 (3)总述(2分):升华论题,形成认识。 示例1: 论题: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2分) 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贸易联系更加密切,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16世纪到17世纪末,饮茶主要是在宫廷以及上层社会中流行,由于茶叶价格昂贵,使得饮茶是一种奢侈消费行为。18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增加了英国社会的茶叶供求,又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饮茶日益平民化和大众化,饮茶已经成为英国民众重要的日常饮食习惯,流行于社会各阶层。(8分)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2分) 示例2: 论题: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折射不同地区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为密切,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饮茶习惯在英国社会的逐渐普及引发了部分人饮茶习惯的非议。有人认为女性喜欢饮茶是嗜茶,容易使人散漫,而且茶叶价格昂贵,与清教的简朴勤勉不相符,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这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18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饮茶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普及,体现出不同地区文化的交融。 综上所述,英国社会饮茶风俗的变迁,由不太认同饮茶到饮茶的大众化,折射出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示例3:论题: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受不同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略) 示例4:论题:18世纪中后期英国饮茶风俗适应工业化的需要。(略) ·7· 45.(15分) (1)改革开放前:集体保障;城乡有别(或存在地区差异);针对不同的社会弱势群体实施不同的救助方式;政策一度停滞发展。(4分,每点2分)改革开放后:逐步恢复发展,渐进改革(或完善了社会救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面得到扩展;专项制度得到增加和发展(或社会救助项目增加);规范化、法制化。(4分,每点2分) (2)作用:恢复了原有遭到破坏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社会公平(7分,每点2分,答对3点7分)。 47.(15分) (1)贡献:积极“行道”和“明道”;维护国家统一,关心现实社会;首倡“古文运动”;三教合一的推动者,开宋明理学的先声;提出“文以载道”,留下千古好文章。(8分,每点2分) (2)原因:晚唐藩镇格局,社会动荡;唐代儒学受到佛道挑战;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文学才华与正直的人格品质相得益彰(7分,每点2分,答对3点7分)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