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学案
目题(一)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什么是意识的目的性?动物的活动有没有目的性?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如何理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天津高考)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 辨析:意识是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2.(北京高考)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辨析:意识具有能动性,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但就每个人的认识而言,认识又是有限的。 1.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 (1)立场不同。由于人们看问题的立足点不同,主要是阶级立场或者利益出发点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在认识上产生一定的差异。这里要注意的是,立场不同不仅仅是指阶级立场不同,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利益出发点的差别。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无不受到世界观、人生观及思维方法的影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法会使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形成正确的认识;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思维方法则往往会把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形成错误的认识。 (3) 知识构成不同。这里分两种情况:原有知识的正误,会影响人们新获得的知识是否正确;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会影响人们新获得的知识是否正确。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因知识构成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别。 2.正确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典例应用] (重庆高考)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 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解析]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材料中科幻文学的创造就是人类意识活动创造性的表现,选B。A错误,虚构世界不是现实世界发展的结果;C和D错误,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幻文学也是源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答案] B [融会贯通] 侧重点法区分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特点 区别 目的性 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 自觉选择性 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 主动创造性 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 目题(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有哪些体现?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3)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江苏高考)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辨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2.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辨析:一切意识均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1.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比较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区别 内涵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映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 “想”、“做”、“精神状态” 范围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意识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理解“意识的作用”时应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意识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警示:(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2)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3)由此可见,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并以此为媒介去促使客观事物变化的。 误区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的反作用 警示:(1)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前者是指意识通过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特别是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后者则是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所以,意识的反作用仅仅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表现,只不过是其突出表现而已。 [典例应用] (全国卷Ⅰ)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①错在“只有”上;③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人不可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客观事物;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C [融会贯通] 图示法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目题(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含义角度: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大纲卷)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辨析:工作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发展目标不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2.(四川高考)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辨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但与时俱进不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1.表格法理清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区别 侧重点 强调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着重于物质第一性 强调按规律办事,着重于规律的客观性 哲学依据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联系 都强调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后者包含前者的内容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1)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们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否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3)客观规律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位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为主观能动性制约客观规律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典例应用] (天津高考)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含义。漫画中,左边没有羊和右边有羊的围栏都出现了漏洞,而漫画中的人却一味坚持“亡羊补牢”的原则,先去补没有“羊”的围栏,这说明此人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且漫画中的人把“亡羊补牢”理解为“羊丢了才去补羊圈,羊不丢就不去补羊圈”,实属生搬硬套,故C正确。A、B、D均与漫画主旨不符。 [答案] C 知识点一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2015年两会期间,国内某著名网站曾对“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局部)见下表: 网上调查 网下电话调查 热点话题 得票率% 排序 热点话题 得票率% 排序 社会保障 52.4 1 环境问题 37.6 1 收入分配 38.1 2 食品安全 33.9 2 医疗改革 22.1 3 物价问题 32.5 3 注:网上调查的对象以中青年人为主,其中既有非农业户籍人口,也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网下电话调查的对象则主要是城市居民。 从哲学角度看,上表所示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 ) ①人类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目的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人类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选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 题干中对于“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的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属于认识世界,不是改造世界,②错误,③正确。网上调查的对象以中青年为主,既有非农业户籍人口,也有农业户籍人口;网下电话调查的对象则主要是城市居民,说明人类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选择性,不是目的性,①错误,④正确。本题选C。 2.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的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并依托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并依托自身才华让梦想得到实现,这表明意识具有目的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答案为C;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①错误;不同性质的意识作用不同,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③错误。 知识点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为贯彻《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强调,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之所以要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是因为( ) A.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解析:选B 加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对学生的世界观的一种培养和改造,因此这是一种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故选B,排除C。A、D表述都是错误的,不选。 4.右图中小鸟的态度启示我们,如果遭遇人生挫折,应该( ) A.反省自己的能力,客观地看待事物 B.承认客观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 C.发挥意识的调节作用,乐观地接纳现实 D.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臆断 解析:选C “没关系,我还有半杯满满的水”启示人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A、B、D均不符合题意。 5.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④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而不是正确的意识,③排除;①与题意无关;②④正确,故选C。 知识点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6.“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与下列表述一致的是( ) A.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B.量力而行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C.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D.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 解析:选C 材料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故选C。 7.“克强指数”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该指数包括三种经济指标,即“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克强指数”的三个结构指标从不同角度显示经济运行状态,并且不同程度具有先行指标属性,集中提供了观察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组定量观察指标。舆论认为,“克强指数”能够精确反映经济现状,不仅体现在上述三个指标更切合中国经济特征,还体现在具体数据的易于核实上。上述材料表明( )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可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②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克强指数”的三个结构指标从不同角度显示经济运行状态,并且不同程度具有先行指标属性,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不是主动创造性,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克强指数”较之以往更切合中国经济特征,说明人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③正确;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④说法错误。本题选B。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神医偏方包治百病;吃碘盐可以防辐射;孕妇穿防辐射服可以保护胎儿;星座不合就分手吧……近年来,类似这些不科学的说法颇为流行,并让一些人深信不疑。有媒体认为,我国目前的公众科学素质整体不高,而且许多人存在着“信则灵”等心态,导致各种伪科学流行一时。 学者建议,拨开伪科学的外衣,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揭露伪科学、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要求媒体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拨开伪科学的外衣,需要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谨言慎行,专家学者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避免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为伪科学推波助澜;拨开伪科学的外衣,还需要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迷信、贪小便宜等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说明反对“伪科学”的必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这一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围绕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三个方面,分别从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三个角度加以阐释。作答时,注意结合材料。 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伪科学作为错误的意识,其传播会阻碍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规律;(2)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伪科学传播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人的实践引向歧途;(3)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伪科学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导致人们的精神萎靡、悲观和丧失斗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