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华侨双语学校高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灌南华侨双语学校高中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高中分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9年10月20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习近平在贺信中说: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类产品消费的增长,是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这表明(  )‎ ‎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生产创造出一切商品和服务 ‎③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类产品消费的增长,是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这表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生产创造出一切商品和服务,②不合题意。‎ ‎④:材料未体现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至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共有三项,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下列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是( )‎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属于我国的经济制度。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属于我国的政治制度,④⑤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019年是建国70周年。7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截至2018年底,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了70%,解决就业超过80%,纳税超过50%。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①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说法错误。‎ ‎②③:截至2018年底,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了70%,解决就业超过80%,纳税超过50%.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④: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繁荣活跃市场、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逐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我国之所以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是因为收入分配公平()‎ ‎①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物质前提 ‎②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④能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财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①说法错误。‎ ‎②③:我国之所以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是因为收入分配公平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②③符合题意。‎ ‎④:提高效率能增加社会财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这说明()‎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③哲学能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研究社会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进步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这说明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能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①③正确。‎ ‎②: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②错误。‎ ‎④:研究社会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明灯,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6.下图漫画反映的是影响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怎样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  )‎ ‎ ‎ A.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B. 确保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 C. 发挥财政作用,使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 采取强制措施,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A:漫画反映了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GDP增长速度,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A符合题意。‎ B:应该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而不是确保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B错误。‎ C:发挥财政作用,使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而不是“初次分配”,C错误。‎ D:“采取强制措施”说法错误,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①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7.在灌南华侨双语学校高二(1)班的政治课上,相校长通过投影打出了以下几个判断题,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④具体科学和哲学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⑤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 ①② B. ④⑤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错误。‎ ‎②: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错误。‎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和,③错误。‎ ‎④:具体科学和哲学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④正确。‎ ‎⑤: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⑤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1、哲学与具体科学 ‎(1)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8.201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James Peebles教授,以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以及瑞士的两位教授。James Peebles对于物理宇宙学的洞见丰富了整个研究领域,并为宇宙学从猜测转变为实证科学奠定了基础。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材料中强调James Peebles 对于物理宇宙学的洞见丰富了整个研究领域,并为宇宙学从猜测转变为实证科学奠定了基础,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符合题意。‎ B:“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不合题意。 ‎ C: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C不合题意。‎ D:哲学源于实践,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9.不管是从西方“进口”的泰勒斯、赫拉克利、德谟克利特观点,还是“国产”的荀子、王夫之、朱熹等先哲大咖们的思想,都是在揭露“水与万物、火与万物、原子与万物”、“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等方面“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其实他们思考的根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C. 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D:“水与万物、火与万物、原子与万物”、“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等方面“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其实他们思考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0.《华侨之声》广播台的编辑们在准备稿件时,引用了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下列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①朱喜:理生万物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 ‎③笛卡儿:我思故我在④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①:朱喜: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不合题意。‎ ‎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符合题意。‎ ‎③: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不合题意。‎ ‎④: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仅是一种宝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例如:“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1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具体形态。由此可见,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①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②多数与少数关系 ‎ ‎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②错误。‎ ‎③: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2.以下两个知识点是十分重要,又很容易搞混的,你能分清楚吗?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根本属性是____。( )‎ A. 运动 客观实在性 B. 客观实在性 运动 C. 相对独立性 联系 D. 客观实在性 联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2019年4月10日全球统一时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事件视界望远镜”,经过两年多的后续工作才拍摄完成的。黑洞是:( )‎ A. 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的具体形态 C. 物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的共同本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错误。‎ B:黑洞是物质具体形态,B正确。‎ C: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C错误。‎ D:黑洞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个性,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的物质概念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对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共同性的概括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具有多样性。‎ ‎14.每到夏季,一场暴雨后,灌南县城都会变成一片汪洋。目前,我县正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将城市建成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这一做法( )‎ A. 把握了事物的绝对静止 B. 改变了物质的根本属性 C. 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D. 创造了事物的固有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静止是相对的,A说法错误。‎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不会改变,B说法错误。‎ C:材料强调“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将城市建成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这一做法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C符合题意。‎ D: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创造固有联系的说法是错误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5.如下图,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由此可见(  )‎ A. 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B. 意识来源于创作家的创意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A错误。‎ B:意识来源于创作家的生活实践,B错误。‎ C:依据题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的设计理念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正确。‎ D:材料不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在日常学习中,总是有人厌恶对“哲学”的学习,认为自己的理解力不足,甚至带着一种负面的情绪走进政治课堂。此时,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否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这告诉我们( )‎ A. 规律是普遍的,我们可以创造规律 B. 客观物质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C.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科学地改造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不能创造规律,A错误。‎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错误。‎ C:在日常学习中,总是有人厌恶对“哲学”的学习,认为自己的理解力不足,甚至带着一种负面的情绪走进政治课堂。此时,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否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这告诉我们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符合题意。‎ D: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科学地改造世界,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 ‎①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7.2019年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美英的三位科学家William G.‎ ‎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授奖理由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疑难问题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③说法错误。‎ ‎④: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来源。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即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18.华侨双语教育集团艾伦校区的王同学在学习了与真理相关的知识后,向数学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您相信1+1=0而不是1+1=2吗?数学老师回答:可以成立,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  )‎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 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D. 人的认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依据题意,1+1=2,而在布尔代数中,1+1=0.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正确。‎ B:材料不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B不合题意。‎ C:真理的客观性是绝对的,C错误。‎ D:人的认识可以是正确的,D错误。‎ 故本题选A。‎ ‎19.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量变的过程 B. 意识对人体生理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D.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材料未涉及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量变的过程,A不合题意。‎ B:材料未涉及意识对人体生理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不合题意。‎ C:漫画中的儿子依据父亲日常中的行为给父亲画了一幅像,与父亲的形象相差甚远,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C符合题意。‎ D:材料未涉及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20.在浙江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要建立一个“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说明( )‎ A. 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新的联系 B. 世界是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 C.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必然存在着联系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们可以根据事务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A说法错误。‎ B:在浙江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要建立一个“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说明世界是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B符合题意。‎ 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C说法错误。‎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1.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 画饼充饥 B. 唇亡齿寒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画饼充饥”是唯心主义观点,但也突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合题意,“唇亡齿寒”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与发展观无关; C不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体现联系的普遍性,没有涉及发展观; D符合题意,“青出于蓝”体现联系观,“胜于蓝”体现发展观。 故选:D。‎ ‎【点睛】本题属于成语类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要准确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或题肢中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22.2019年9月29日,女排世界杯决赛中,中国女排以11连胜完美收官!这次女排拿下的冠军,“史上最强”的后勤保障立下了汗马功劳,现代体育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后勤保障乃至科技研发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说明( )‎ A. 事物之间都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B. 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 部分与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并且并不是都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的,A说法错误。‎ B: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说法错误。‎ C:这次女排拿下的冠军,“史上最强”的后勤保障立下了汗马功劳,现代体育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后勤保障乃至科技研发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说明部分与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C符合题意。‎ D: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4)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3.2019年10月1日,在70周年国庆阅兵及其他系列活动的顺利进行中,气象保障功不可没。气象工作者能够作出比较精确的气象预报,其哲学理由是 ( )‎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B.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可以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C.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完全掌握了大气运动的规律 D. 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改造”一词错误,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A错误。‎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整个人类而言,认识是无限的,B错误。‎ C:“完全掌握”说法错误,C错误。‎ D:气象工作者能够作出比较精确的气象预报,其哲学理由是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无不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未涉及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不合题意。‎ B:材料未涉及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不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不合题意。‎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无不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5.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下列对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③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 ‎④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①正确。‎ ‎②: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②正确。‎ ‎③: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但不一定是发展,③错误。‎ ‎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6.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各有功效。铁观音:抗衰老、抗癌症;龙井茶:净化血管,防中风和心脏病;碧螺春:抗衰老,抗菌;普洱茶:清热、消暑、解毒。这说明( )‎ A.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 B. 矛盾具有特殊性 C. 规律具有客观性 D.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A说法错误。‎ B: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各有功效,这说明矛盾具有矛盾性,B符合题意。‎ C:材料未体现规律具有客观性,C不合题意。‎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7.我们平时做事情,都有这样的体验: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段话说明了(  )‎ ‎①有了量变,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认为有了量变就一定能实现质变的说法是错误的,①说法错误。‎ ‎②:“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表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符合题意。‎ ‎③: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认为质变比量变更重要的说法是错误的,③说法错误。‎ ‎④:“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观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2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 A. 发展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 辩证否定观 D. 矛盾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ABC不合题意。‎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观,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9.2019年8月20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五年来,顺应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集全球之智,推动技术和产业进步,已成为多主体、全方位、有广度和深度的合作平台。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 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C. 矛盾是一分为二的观点 D. 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五年来,顺应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集全球之智,推动技术和产业进步,已成为多主体、全方位、有广度和深度的合作平台,体现了联系性和多样性。A符合题意。‎ 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是从唯物论角度分析的,B不合题意。‎ C:材料未体现一分为二的观点,C不合题意。‎ D: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的,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0.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的。‎ A. 内部矛盾 B. 主要矛盾 C.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D.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由决定的,而不是由主要矛盾或次要矛盾决定的,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1.2019年9月14日,天文学会举行了人类探测引力波4周年纪念活动。4年前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颗黑洞在合并的最后阶段产生的。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终于抵达了地球。100年前爱因斯坦的预言最终被证实!由此可见( )‎ A. 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践决定认识,A错误。‎ B:“4年前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100年前爱因斯坦的预言最终被证实”由此可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正确。‎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C错误。‎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错误。‎ 故本题选B。‎ ‎3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当前影响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是作风问题,必须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这表明中央善于(  )‎ A. 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B. 以部分的发展代替整体发展 C.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D:当前影响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是作风问题,必须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这表明中央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3.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群众路线教育,其哲学依据是( )‎ A.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 矛盾是可以消灭的 C. 实践是产生认识的源泉 D.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错误。‎ B: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B错误。‎ C:该项不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群众路线教育的哲学依据,C不合题意。‎ D: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群众路线教育,其哲学依据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意义: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4.2019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为期三个月的主题教育在全国拉开帷幕。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其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 认识具有反复性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角度,A不合题意。‎ B:“认识具有反复性”属于认识论角度,B不合题意。‎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属于辩证法角度,C不合题意。‎ D:“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18年出现了“C位”“skr”“锦鲤”“燃烧我的卡路里”“确认过眼神”等引人关注的网络热词。这些网络热词的出现表明()‎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依据题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系列网络热词的出现表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正确。‎ B: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B错误。‎ C: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不合题意。‎ D: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18分。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国家正在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起“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 ‎(2)要实现这种理想的分配结构,首先要坚持现行的分配制度。坚持这一制度中主体分配方式地位的前提是什么?除了坚持这一制度中主体分配方式外,还要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请你至少列举出四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素。‎ ‎【答案】(1)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社会财富。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的制度保障。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众,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数据等。‎ ‎【解析】‎ ‎【分析】‎ ‎(1)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首先审设问: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其次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最后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 ‎(2)本题两问都属于直问式主观题,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试题较为简单,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回答本题。‎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起“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依据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该知识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学生结合调动教材的基础知识,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2)本题共有两小问。‎ 第一问要求回答坚持现行的分配制度中主体分配方式地位的前提是什么,属于简答题。有教材知识可知,全国现行的分配制度中占主体分配方式地位的是按劳分配,其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二问要求至少列举出四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素,属于教材知识考查题,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点睛】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1)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4)分配政策: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这是一次创新的大会。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当下的现实情况,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材料中所说的公有制为主体,其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答案】(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三项基本经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体现了这一点。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三项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体现了这一点。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展道路;材料中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分析】‎ ‎(1)本题属于简答试题,考生根据书本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为体现类的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作答,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中所说的公有制为主体,其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属于简答试题,考生根据书本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材料“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材料“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展道路。‎ ‎【点睛】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得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三、探究题:本大题12分。请进入下列情境,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此次阅兵总规模约1.5万人,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游行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10万群众参与。第一篇章“建国创业”,由“开天辟地” “艰苦奋斗”等5个方阵组成;第二篇章“改革开放”,由“关键抉择” “一国两制”等 9个方阵组成;第三篇章“伟大复兴”,由“体育强国” “脱贫攻坚”“立德树人” 等18个方阵组成。‎ 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在第一篇章“艰苦奋斗”方阵中,出现了“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的铁人”王进喜、“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画像;在第三篇章“脱贫攻坚”方阵中,出现了独龙江乡、十八洞村等贫困地区驻村的“第一书记”,在众多第一书记的带领下,6年时间,8000多万人脱贫,这是人类社会难以想象的减贫奇迹!‎ ‎(2)在第三篇章中的体育强国方阵,向世人展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冰雪运动快速普及”。与此相应,国家出台政策,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结合材料,试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怎样实现人的价值。‎ ‎(2)请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来谈谈其体现的经济学原理。‎ ‎(3)群众游行第二篇章是“改革开放”。之所以把改革开放作为一个篇章,因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①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③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什么?‎ ‎【答案】(1)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材料中王进喜、时传祥、第一书记的事迹均体现了这一点。②要实现人生价值,还要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材料中的王进喜、时传祥、第一书记的事迹,都体现了上述观点。‎ ‎(2)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材料中国家出台政策,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体现了这一点。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材料中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增强了对健身的需求,从而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3)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得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 ‎【分析】‎ ‎(1)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本题为体现类的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作答,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3)属于简答试题,考生根据书本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试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怎样实现人的价值。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唯物史观角度。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在众多第一书记的带领下,6年时间,8000‎ 多万人脱贫,这是人类社会难以想象的减贫奇迹”可以从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要实现人生价值,还要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方面分析。‎ ‎(2)本题要求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来谈谈其体现的经济学原理。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材料“国家出台政策,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材料“国家出台政策,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本题要求回答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的作用是什么,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什么。属于简答试题,考生根据书本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4)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5)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