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万州新田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10月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随着近年特色小镇建设热的兴起,文旅特色小镇游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做一回小镇青年,来一把精神还乡”,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极具民俗特色的精致小店、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让人们感受到小镇文化的独特魅力。特色小镇文化 ①来源于小镇的历史建筑和美食 ②决定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③反映了小镇人们的生活实践 ④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极具民俗特色的精致小店、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让人们感受到小镇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表明特色小镇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反映了小镇人们的生活实践,③④正确;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①说法错误,排除;特色小镇文化影响着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 ①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富有时代特色 ②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体验的总结,富有个性特征 ③是推动时代进步的物质力量,要大力倡导 ④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要加强保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相关知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洪荒之力”、 “小宇宙”、 “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体验的总结,是对时代发展进步的生动反映,富有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①②正确;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③中的“是……物质力量”说法错误,排除;网络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但不是我国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志,④中的“标志着”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3.社会发展,经济、文明是两翼。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精神财富更不可少。几年前,杭州市一位主要领导曾这社会发展,经济、文明是两翼。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精神财富更不可少。几年前,杭州市一位主要领导曾这样阐释:精神财富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整个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的基石。为了精神财富,宁可舍弃眼前的物质财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所强调的是 ①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②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的发展 ③精神文明程度更能彰显社会进步 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精神财富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整个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的基石。为了精神财富,宁可舍弃眼前的物质财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强调的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程度更能彰显社会进步,③④符合题意。 ①: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 ②: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的发展说法错误,排除②。 故本题选D。 4.“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中华美育自古以来就注重以美养德,提升修养。当美无处不在,当丑无处可走之时,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必然进入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境界。注重美德修养 ①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全面发展 ②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③有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④是沿袭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这表明注重美德修养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全面发展,①正确;当美无处不在,当丑无处可走之时,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必然进入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境界。这表明注重美德修养有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尚,③正确;美德修养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②中的“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说法错误,排除;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中的“沿袭”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5.在各方努力下,广西已建立起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各项保护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截至2018年10月,广西共有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等5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618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039项市级非遗项目,2561项县级非遗项目。广西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用意在于 ①提高广西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②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反映广西历史文化发展成就 ④重构广西历史文化内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广西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目的在于反映广西历史文化发展成就,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②③正确;提高广西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不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用意,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中的“重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6.“谷雨前后,种瓜种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逐步告别看天吃饭。有人认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越来越弱,节气已经过气,应该躺进历史博物馆。题中观点 ①否认了优秀农耕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看到了落后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③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承接关系 ④弄清了先进文化随时间变化会成落后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应该躺进历史博物馆。这种观点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承接关系,也否认了优秀农耕文化的积极作用,①③正确;“二十四节气”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②强调的是落后文化,与材料不符,排除;先进文化若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实践经验,既是随着时间推移,其也是能够保持其先进性的,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使命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再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理念之所以能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启示,在于中国理念 ①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实践的普遍规律 ②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③以中国经济政治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 ④包含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个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讲好中国故事,要积极创新宣传理念、话语体系、运行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方式方法,提高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这说明讲好中国故事 ①要不断更新中国故事的内容 ②要积极吸收外国的各种文化成果 ③需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惯 ④要遵循宣传规律,做到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7. A 8. D 【解析】 此题以传播中华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7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的世界性的相关知识。中国理念之所以能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启示,在于中国理念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实践的普遍规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要求,①②正确;③说法正确但不是中国理念能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启示的原因,排除;中国理念包含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不是个性,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讲好中国故事,要积极创新宣传理念、话语体系、运行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方式方法。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要遵循宣传规律,做到与时俱进,④正确;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惯,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各种文化成果,②中的“各种文化成果”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9.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人民有着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不少日本民众对中国历史非常熟悉。前不久,京剧《楚汉春秋》赴日演出,在日本掀起了一阵京剧热,剧场内几乎座无虚席,每个人都在用心享受这场期盼已久的文化盛宴。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②加强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日两国文化都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京剧《楚汉春秋》赴日演出,在日本掀起了一阵京剧热,剧场内几乎座无虚席,每个人都在用心享受这场期盼已久的文化盛宴。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正确;中日两国人民有着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不少日本民众对中国历史非常熟悉。这表明加强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②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特点,①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日本文化不具有这一特征,④中的“都具有”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0.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所包含的奋斗精神,堪称中华民族赓续千载的文化基因。当今中国进入新时代,时代的宏伟蓝图也要靠辛勤汗水才能变为现实。这说明奋斗精神 ①在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实践中培育、发展 ②作为民族精神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具有一旦形成便保持不变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奋斗精神的相关知识。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所包含的奋斗精神,堪称中华民族赓续千载的文化基因。这表明奋斗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培育、发展起来的,①正确;当今中国进入新时代,时代的宏伟蓝图也要靠辛勤汗水才能变为现实。这说明奋斗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正确;奋斗精神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②中的“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说法错误,排除;④中的“保持不变”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1.近期,某城市向社会公开招募街头艺人,通过审核者可以在规定允许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街头演出。首批“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自2018年“五一”期间集中亮相以来,已经为市民带来多场精彩的表演。街头艺人的表演 ①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②增强了现代城市的文化氛围 ③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消除了腐朽落后文化的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相关知识。街头艺人自2018年“五一”期间集中亮相以来已为市民带来多场精彩的表演。这表明街头艺人的表演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现代城市的文化氛围,①②正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③说法错误,排除;④中的“消除了”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2.前不久,在一列行驶的列车上,有人提议把体味浓重的乘客赶下车,列车长用一桶热水洁净了乘客身体,也荡涤了他人心灵;一位贫苦老爷爷在大学门口卖零食被欺骗,好心人一句“抱歉”和百元补偿令老爷爷重拾信心;在宁波,一份名叫“顺其自然”的大爱如期而至温暖一座城。这说明思想道德建设 ①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向上向善的环境 ②需要完善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 ③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④需要严厉打击各种失德失信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列车长、好心人、“顺其自然”的大爱等模范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向上向善的环境,①③正确;②④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两点) 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2)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3)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4)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5)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现代诚信文化,弘扬志愿精神。 (6)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3.受封建礼教的影响,《红楼梦》中元春回家省亲,她的奶奶贾母也要向她跪拜行君臣之礼。由此可见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的相关知识。受封建礼教影响而行君臣之礼,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C正确切题。本题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也未体现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A、B、D均不符合题意。 14.丝绸之路在把古代中国的商品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养蚕、丝织技术传到了那里,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体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是 A. 人口迁徙 B 旅游 C. 商业贸易 D. 教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丝绸之路是一条商业之路,贸易之路,通过商业贸易传播文化,故选项C正确。ABD与题意无关,排除。本题选择C选项。 15.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位居世界遗产名录国家前列。我国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A. 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B. 是维系民族生产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 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D.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不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A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产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错误;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知识。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6.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必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必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②正确切题。各国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有先进落后之分,③说法错误;对待本民族文化要认同,对待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因此,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A。 17.近年来,中国兴起了一股“拉美文化热”,跳拉丁舞、吃拉美烤肉等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中国的绘画、美食、针灸和武术等在拉美国家广为传播,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中拉文化交流掀起新热潮,基于 A. 中拉有相同的文化发展历程 B. 中拉两地人民对彼此的文化认同 C. 中拉在文化交流中达到融合统一 D. 中拉在社会实践中拥有的文化共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拉文化交流掀起新热潮,是基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拉在社会实践中拥有的文化共性,D项符合题意;中拉基于不同的社会实践,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不相同,A项说法错误;中拉两地人民对彼此的文化相互尊重而不是认同,B项说法错误;中拉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吸收借鉴,并保持着各自特色,而不能达到融合统一,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8.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当年,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为国;今天,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为国。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爱国主义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爱国主义具有特有的感染力 ③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④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特有的感染力,故②错误;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故④错误;材料中,当年,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为国;今天,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为国,这说明爱国主义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故①③正确。故选B。 19.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必须 ①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知识。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结合课本可知,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必须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①④正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着眼点,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②不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所以③不合题意;本题选C。 【点睛】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①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③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20.构筑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撑,要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足功夫,让“敬业”诚信”爱国”民主”等美好的词语从纸上真正走进人们的心中。落实上述要求的意义在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强调构筑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撑要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说明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符合题干,通过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让美好词语走进人们的心中,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构筑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撑,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无关,排除。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落实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要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并不是其意义,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某村,利用闲置农房院落,引进蓝染、陶艺、篆刻、剧场、音乐酒馆、美术馆和主题民宿等40多个文创项目,吸引了100多位“新村民”慕名而来,如今,该村已形成陶、茶、竹三大特色产业,成为名声在外的文化艺术聚集地。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9000万元。成都现已启动100个川西林盘(指四川西部农家院落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的保护修复工作,到2022年,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在2018年5月份开幕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来自成都乡村的建筑“竹里”入围参展。如今已成了网红建筑,众多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道明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竹编手艺在道明镇代代传承。如今,他们设计的竹编艺术品等销量都非常好,村民们传承这门手艺的积极性也很高。发挥新乡贤文化、好家风在乡村自治中的作用。加强家风建设,移风易俗,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如今该村呈现出水清、花美、人和的景象,现代化的和谐乡村渐渐成了城里人羡慕的“诗和远方”。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阐述成都采取上述举措的文化意义。 【答案】(1)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文化则阻碍社会发展。发挥新乡贤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强家风建设,有利于发展先进健康文化,破除落后思想,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彰显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保护川西林盘,发展陶、茶、竹文化,可以凸显中华文化的区域特色和丰富内容;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在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成都某村打造文化村落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两个方式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阐述成都采取上述举措的文化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中华文化”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方式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2.解题规律 解答“意义”类设问的题目,关键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意义”类设问可从以下四方面找到切入点。 第一,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第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第四,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世纪50年代,相声由于表演中存在大量低俗内容,遭遇生存危机,侯宝林等人主动对相声进行革新,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相声得以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曲艺形式。80年代刚刚复兴的相声又遭遇电视文化冲击,在马季等人的努力下,突出时代性、群众性,经过十余年发展,相声与电视文化有机融合,迸发勃勃生机,于90年代风靡全国。现如今相声又遇上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这个庞大变量,面临新的问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正在重构娱乐文化生态,短视频、社交媒体、影视综艺中,脱口秀、四格漫画等幽默作品层出不穷,这无形中挤压相声的生存空间,人们期待着相声能拿出新作品新风貌,在时代面前做一次洒脱漂亮的转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传统相声怎样才能重放异彩。 【答案】立足社会实践,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资源,不断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相声注入时代精神;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它艺术的优秀成分,丰富相声的形式和内容;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推动相声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相声作品。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相声艺术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传统相声怎样才能重放异彩。” 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声艺术的发展过程的有关信息分别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助科技和大众传媒;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南省某县实施“门前三小”工程,在老百姓家门口建起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受到群众欢迎。每个月定期讲授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开展读书、文体、智力游乐等活动。社会风气也焕然一新:居民打牌的少了,打球的多了;进饭馆的少了,进书屋的多了;邻里矛盾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目前,该县已经建成“门前三小”阵地近500个,计划到2020年达到1000个以上。在小广场开上了“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在小讲堂办上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宣讲;身边的党员带头讲党课,带头推文体活动,带头搞读书会,带头参与志愿管理……在实践中,“门前三小”不仅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还是基层“党建+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的组织力、影响力、号召力,由他们担任阵地管理志愿者,使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文化阵地都由群众自愿自发建成,增强了老百姓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该县领导总结说,“门前三小”由群众广泛参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动实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该县“门前三小”工程为什么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2)如果你准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利用小讲堂为居民作一场演讲。请拟出发言提纲,字数不超过50字。 【答案】(1)该工程的开展,抵制了腐朽落后文化,发展了先进健康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开,利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对文化的新需求;发挥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作用,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明素质,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夯实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可从必要性、意义、行动等方面分析。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湖南省某县实施“门前三小”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该县‘门前三小’工程为什么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如果你准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利用小讲堂为居民作一场演讲。请拟出发言提纲,字数不超过50字。”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和相关字数要求拟出相应的发言提纲即可。 【点睛】“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简要说明理由”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1)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 (2)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的重视。 (3)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不要只盯问题内容而忽视了对主体的分析,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不全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