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3、4单元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3)专题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3、4单元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3)专题练习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品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考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全国卷Ⅰ·20,4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本题的题眼是“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由题意可知,《校训的故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主要是因为“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从而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①②符合题意。校训不可能“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③排除;④‎ 夸大了校训宣传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悟方法——养成规范解题习惯…………………………………………………….‎ ‎[示例] [2015·全国卷Ⅰ·39(1),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练预测——瞄准高考命题靶心…………………………………………………….‎ ‎[命题分析] 2018年高考可能会结合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大政方针和具体事例来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和运用,结合各种优秀文化创建活动、模范人物评选和表彰、弘扬社会新风等问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而且上述知识可能综合起来进行命题。‎ 考向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预测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1.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这段话告诉我们(  ) ‎ ‎ ‎ ‎①歌颂社会上的美好事物比揭露丑恶事物更加重要 ‎②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 ‎③让人从文化作品中感到快乐是创作者的根本任务 ‎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 告诉我们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文艺工作者要引导人们向美、向善,②④正确;①不选, 因为歌颂社会上的美好事物和揭露丑恶事物同样重要;③错误,创作者的根本任务是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以促进社会实践。]‎ 考向二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考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2.对于当前的家庭、家风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这说明良好的家庭(  )‎ ‎①能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②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③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材料强调了家庭文明对社会的作用,并没有强调家庭文明对个人的作用,①不选;题干强调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这说明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②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③不选;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育文明、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这说明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正确。]‎ ‎[提分技巧] 两个角度把握文化作用的指向 把握文化作用的指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一是从国家或社会、公民个人、企业等主体角度分析,明确题干指向的是对哪个主体的积极影响;二是从文化的具体内容分析,明确题干指向的是对哪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民族精神、道德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中的哪一个。‎ ‎3.‎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同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体系。‎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出手相助时却往往有所顾虑:好心办坏事怎么办?民法总则引入“好人法”条款,‎ 规定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款体现了公序良俗这一民法的基本原则,意在匡正社会风气。‎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遵循公序良俗原则的意义。‎ ‎【解析】 首先,应站在整个文化生活角度来全面分析问题,多角度思考;其次,注意解答指向,即分析文化意义所在;再次,仔细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调动相关知识来分析遵循公序良俗的意义,如对公民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对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等。‎ ‎【答案】 ①有利于规范人们的交往,协调不同社会主体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矫正不良社会风气。③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弥补法律的不足,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考向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预测题型:选择题]‎ ‎4.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族,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学者认为善行有三:一为利他图报,以谋名利;二为利他为乐,自我满足;三为利他无欲,自觉自然。为了更好地弘扬慈善精神,营造人人乐善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该(  )‎ ‎①践行友善价值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唱响社会主旋律,避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弘扬慈善精神,营造人人乐善的社会氛围”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友善价值观,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①④符合题意;认识上的差异不能避免和消除,②错误;题中强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③不符合题意]‎ ‎[提分技巧] 不怕繁杂 逐个即可 对于类似于本题的选项内容复杂的选择题,在解答时,千万不要怕、不要慌。首先,从四句话中找出两个错误比较困难,但从八句话中找出两个错误比较容易,所以这样的题目更适合运用排除法。其次,静下心来,逐句逐词审读,‎ 逐句逐项判断,答案自然会“水到渠成”。‎ ‎ ‎ ‎[要闻点击]‎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传文化战线取得了一批开拓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学以致用]‎ ‎[命题猜想]‎ ‎1.一篇名为《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的文章被媒体纷纷转载,引起巨大轰动,有人还根据该文的标题推演出小苏打能治癌防癌的结论。医学家指出,以“‘饿’死了”为标题不科学、不严谨,‎ 甚至有误导作用。上述现象提醒文化部门(  )‎ ‎①要重视科普教育,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 ②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引导,规范传播秩序 ③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④提高公众道德水平,增强文化辨识眼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题干中,医学家指出,以“‘饿’死了”为标题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有误导作用,这要求文化部门重视科普教育、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引导、规范传播秩序,故①②正确;③观点偏离题意指向,排除;增强文化辨识能力的主体是公民,而不是文化部门,故④排除。]‎ ‎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直面当下的反腐败斗争,回应反腐败的民心所愿,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这表明文艺创作要(  )‎ ‎①立足并服务于社会实践 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③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 ④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人民的名义》直面当下的社会问题而取得成功,说明文艺创作要立足并服务于社会实践,①正确;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不是材料所体现的,②不选;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人民的名义》获得收视率与口碑,这说明文艺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④正确。]‎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乡土中国的根本。莫沟村用各种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每周六“和睦家园大讲堂”都会进行一次思想赶集,邀请知名专家讲课,或让村民们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村民在这里学习传统文化、村规民约,分享心得认识。每月召开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今的莫沟村,家庭和睦了,邻里纠纷少了。除了村民自发的思想赶集外,当地党委政府在这里实施“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 开展节庆活动、自行车赛、摄影展、无人机航展等多个项目,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村里的老苗书馆是全国最大的村级窑洞图书馆。企业捐资兴建的戏楼已落成,一场场大戏将轮番上演。在莫沟村,听讲课、看展览、读好书,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莫沟村传统文化的回归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解析】 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和解答方向,需要全面调动文化生活的知识来分析文化发展的措施。其次,全面梳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以此调动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如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工程、多项文化活动等体现出的提高公民素质、践行核心价值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措施。‎ ‎【答案】 ①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村民,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睦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③实施“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④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