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二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对于国外的华人来说邀请好友到家中喝茶、用筷子吃饭,见到家乡人用地道的家乡话交流、待人友好儒雅,过年时挂上灯笼、贴上对联、到唐人街看舞龙舞狮,这些习惯已经深入骨髓、难以改变。这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具有外国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请好友到家中喝茶、用筷子吃饭,用家乡话与家乡人交流,过年时挂上灯笼、贴上对联、到唐人街看舞龙舞狮,这些习惯已经深入到华人的骨髓、难以改变。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②正确;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③中的“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 ‎2.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这一重大治理成果离不开一代一代鄂尔多斯人的奋斗,生动彰显了“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库布其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 ‎②增强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 ‎③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④决定全球各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一代一代鄂尔多斯人在库布其沙漠治理铸就的“库布其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在于它是能增强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②③正确;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①中的“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说法错误,排除;④中的“决定……发展道路”夸大了“库布其精神”的作用,排除。故本题选C。‎ ‎3.2018年11月28日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四十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 ‎①有利于传统藏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②有利于研究藏族医药文明的演进 ‎③实现了传统藏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④创新了藏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有利于研究藏族医药文明的演进,也有利于传统藏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①②正确;③中的“实现了……转型升级”、④中的“创新了……价值导向”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4.2018年11月8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文明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论坛在乌镇召开。互联网打开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窗口,打通了文明之间互鉴共享的通道。文明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 ‎①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②表明互联网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④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互联网打开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窗口,打通了文明之间互鉴共享的通道。这表明网上文化交流共享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①④正确;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不是途径,②中的“主要途径”说法错误,排除;③中的“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5.全国2019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于12月16日正式启动。该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组织发动全国文艺工作者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基层单位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这一活动 ‎①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旨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文化进万家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这表明该活动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正确;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发动全国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单位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这表明该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正确;文化进万家活动的目的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②说法错误,排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6.核心价值观是一国之“维”、一国之“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旗帜,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启示我们要 ‎①强基固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弘扬主旋律,抵御一切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启示我们要强基固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①④正确;弘扬主旋律并不意味着抵御一切外来文化,②中的“抵御一切外来文化”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相关内容,③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 ‎2.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 ‎3.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怎么办?) ‎ ‎(1)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3)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7.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长期发展中,中华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文化,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这表明 ‎①通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不同的文化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这表明通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韵味,①正确;文化只能影响而不能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②不选;传统建筑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错误;材料中人们在冬至这天都进行相关文化活动,但活动的内容不同,这说明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8.2018年4月20日中国青年网报道,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当代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也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已成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助力器。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互联网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①符合题意;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②表述错误;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助力器,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符合题意;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表述错误。本题答案为C。‎ ‎9.“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清代袁枚的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俊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材料表明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综艺节目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优秀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中华诗词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发挥积极意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通过央视节目中一首小诗的咏唱,引起观众共鸣,体现了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说明了优秀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发挥积极意义,让你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没强调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中华文化的特点,①③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10.有分析人士指出,“颜色革命”给相关国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颜色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西方文化入侵在“颜色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抵御西方“颜色革命”需要我们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强基固本 ‎②坚持“以我为主”,抵制西方文化在我国境内传播 ‎③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颜色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西方文化入侵在“颜色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抵御西方“颜色革命”需要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该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要抵制西方腐朽、落后文化,而不是全部西方文化;材料强调的是要抵御西方“颜色革命”,③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对外输出,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C。‎ ‎【点睛】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的精神。‎ ‎11.“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华的力量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错误,正确说法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②③符合题意,题目强调“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④错误,祖国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故答案为:B。‎ ‎12.文化遗址公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建筑、工业遗产等多种类型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某省文物局出台《关于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创建工作。创建工作的开展:‎ ‎①旨在发展公益文化,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②体现了文化自觉,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④有利于通过管理,引导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开展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创建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体现了文化自觉,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故②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创建工作与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无关。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1、文化事业: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优化社会风气、行为规范以及价值取向为目的的文化建设。‎ 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 范围: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 ‎2、文化产业: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目的:进行商业经营,以营利为目的。‎ 范围:包括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 ‎13.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①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表述错误。“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体现了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③符合题意。“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4.2018年5月,厦门大学某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乙酰基转移酶T1P60作为经典转录调控因子之外的又一重要生物学功能为防治肥胖症及相关代谢紊乱疾病提供了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由此可见 ‎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②思维的发展决定着科技的发展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世界观是人们进行科研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厦门大学某研究团队揭示了乙酰基转移酶T1P60另外一重要生物学功能,这为防治肥胖症及相关代谢紊乱疾病提供了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这说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①③正确;选项②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②错误;世界观对人们进行科研有指导作用,但不是其前提,故④错误。故选B。‎ ‎15.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学者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他有过一段重要论述:“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气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中观点“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气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符合题意,“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的意思是凡是可以描述出来的东西都是所谓存在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有形态的,凡是有形态的东西都是由气构成的,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不合题意,“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意思是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消失,精神也就泯灭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不合题意,“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答案为:A。‎ ‎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反映出真正的哲学 ‎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可以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能够真正把握时代脉搏,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 ‎④都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的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①③适合题意;真正的哲学能够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突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A。‎ ‎17.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近8首次发现距地球约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这是该望远镜继发现11颗脉冲星后的又一重要成果。这表明 ‎①中国天眼是发现毫秒脉冲星的关键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 ‎③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们能把握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的相关知识。①观点错误,‎ ‎“中国天眼”这一科研设备的利用及其最新成果指重要的物质手段,但不是关键因素;②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及发现毫秒脉冲星,是我国广大科研人员意识活动具有有主动创造性的体现,也体现了人们能把握客观规律造福人类,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8.2018年8月8日,由中通客车牵头申报的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一新能源汽车专项高效纯电动客车动力平台及整车集成关键技术”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第一阶段的评估验收。它集行业最先进纯电动客车技术于一身,除镁合金外,还多处应用了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创造了行业镁合金纯电动客车的新纪录。由此可见 ‎①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的意识能突破新能源汽车工业化生产规律的制约 ‎④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真理的相关知识。①说法错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突破”规律制约的观点错误,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材料中顺利通过科技部第一阶段的评估验收,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正确;材料中创造了行业镁合金纯电动客车的新纪录,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注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9.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A.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 飞矢不动 D. 无动无静,无静无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观点是绝对静止的观点,C体现的是绝对静止,否认运动的观点,符合题意;A、B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否认静止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C。‎ ‎【点睛】理解运动与静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0.实践表明,有些人特别害怕数学,一想到数学题就觉得头疼。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这不是错觉,这些人有数学焦虑,而数学焦虑能引起生理性头疼。这说明 A.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C.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动创造性 D. 人的感觉取决于主观意志和精神状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有些人有数学焦虑,而数学焦虑能引起生理性头疼。这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实践活动才是客观物质性活动,意识活动不具有客观物质性,C项说法错误,排除;物质决定意识,D项中“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六、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④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故①错误;认识的发展波浪式的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故②错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的创新性重大论断,这说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故③④正确。故选D。‎ ‎22.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时说,4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表明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4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实践的物质性、社会历史性特征,也未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23.电子红包成了春节新时尚,在网上抢“电子红包”玩转了别样的年味。许多企业如京东商城、亚马逊、滴滴打车等纷纷推出了电子红包或优惠券,一夜之间竟然催生出千千万万个移动支付新客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材料表明人们可以 A. 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 B. 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 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D. 以主观意志为基础建立事物间的具体联系 ‎【答案】B ‎【解析】‎ 电子红包成了春节新时尚,许多企业如京东商城、亚马逊等推出了电子红包或优惠券,给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材料表明人们可以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选项正确;A选项中的“改造事物”说法错误;C选项中的“创造”说法错误;D选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 ‎【考点定位】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名师点睛】唯物辩证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①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4.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而这55公里连接的,不仅仅是粤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是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之后,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的经济增长极。一座桥梁的建设激发和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④遵循了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港珠澳大桥连接的,不仅仅是粤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5.6‎ 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的经济增长极,可见,一座桥梁(部分)的建设激发和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是因为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故①③正确;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建立新的联系,故②错误;④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于2018年7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强调,中方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得到包括阿拉伯世界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作为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双方携手同行,把“一带一路”同地区实际结合起来,把集体行动同双边合作结合起来,把促进发展同维护和平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造福地区人民和世界人民。“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带动中阿关系发展,中阿全方位合作进入新阶段。中方愿同阿方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做中东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互学互鉴的好朋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阿双方应如何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包容互鉴。‎ ‎【答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中阿双方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中阿双方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中阿双方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双方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对方文化的有益成果,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阿双方应如何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包容互鉴。”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有关中阿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分别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26.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本轮国家机构改革的视野宽、站位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次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全方位优化和重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此次改革方案的鲜明特点就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实现了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全方位优化和重构。本轮国家机构改革体现出系统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和整体性推进三大特征。所谓系统性改革,就是从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强调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的统筹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孤军深入、单打独斗式的改革。所谓结构性优化,就是要国家的机构职能配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新优化配置,提高国家机构运行效率。所谓整体性推进,就是由于本轮国家机构改革涉及面广,具有全局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改革策略。‎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合理性 ‎【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在机构改革中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 ‎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机构改革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性质;做到了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国务院着眼于改革的整体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改革问题,把各部分各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改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合理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本轮国家机构改革体现出系统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和整体性推进三大特征。因此在机构改革中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性质,做到了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可运用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方面,分析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合理性。‎ ‎【点睛】系统优化的方法:  ‎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中国古人很早就发明了以圭表测日的方法,到殷末周初,古人已经从认识冬至、夏至,进而发展出对春分和秋分的认识。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的逐步深入,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以后经过不断修改纠正,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的时候,二十四节气就正式形成了。‎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远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对于二十四节气耳熟能详,仍旧用它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实践在二十四节气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用圭表测日获得了节气的初步认识;不断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推动了节气认识的发展;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使人们懂得了二十四节气的价值;长期农业生产实践验证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二十四节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此为体现类试题,知识限定为:“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包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是设问又要求分析实践在“二十四节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即强调实践的作用,实践决定认识包括补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再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即可:利用圭表测日获得对节气的认识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断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推动了对节气认识的发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体现了二十四节气的价值,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的农业生产实践验证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23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这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该大桥设计寿命120年,能抗8级地震,16级台风。很多人不清楚在大桥中间,为何要修一条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而不直接建成桥?这样做设计不是増加投资和延长工期了吗?实际上,大桥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香港是个国际港口,有条重要的航道经过大桥通往香港。每天都有许多超大轮船经过这里。如果不建海底隧道,桥梁必须要架很高,才能保证巨型轮船通,这样建桥成本会更高。此外航道所在的还是个弱洋流海域,且桥墩阻水率高达10%,泥沙会在此大量沉积,从而淤塞了航道,影响通航。为解决这个难题,大桥工程师们,设计在最大水深40米,长5664米的海面下,用33节巨型沉管和一个接龙头连接大桥两端的方案。这样科学的设计,既保证了来往香港方向超高超大的轮船并行,又解决了航道的泥沙淤塞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①大桥在建设过程中,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并有针对性的解决了气候、生态、航运等一系列影响因素。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更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建设者们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充分发扬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③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大桥的建设过程直面实际困难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才智、主动攻坚克难,最终建成这一“世纪工程”。‎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如何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本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到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根据航道、洋流、泥沙等情况进行建设,体现了他们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大桥工程师们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的设计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因为尊重了客观规律,最后建成这一“世纪工程”,做到了二者结合。‎ ‎【点睛】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把尊重客观规律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