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18年11月,我国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该遗产项目承载着藏族天文历算、自然博物、仪式信仰、行为规范、起居饮馔等传统知识,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藏医药浴法入遗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提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展现了藏医文化的多样性,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③丰富了世界医药文化,促进世界医药文化的发展 ‎④促进了藏医文化的传播,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展示出藏医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从世界层面扩大藏医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丰富世界医药文化,促进世界医药文化的发展,题肢②和③说法正确。藏医药浴法入遗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无法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肢①排除;题肢④中“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的表述错误,故排除。本题选择C选项。‎ ‎2.电影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如今,大量中国优秀的电影作品也开始走出国门,不仅在海外收获了喜人的票房成绩,也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当代主流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要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要:‎ ‎①保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 ‎②打造出大量真正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精品 ‎③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鸣 ‎④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走出去”要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当代主流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打造出大量真正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精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鸣,故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可见,材料没体现,故①排除;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源是社会实践,④排除。故选C。‎ ‎3.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拉开帷幕。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在本届大会上进行首演,通过艺术与科技、世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为嘉宾们呈现了5000年良渚文明的源远流长。另外,乌镇还设置十余个5G基站,嘉宾可以通过5G网络+8K 高画质的视频来观看相关节目。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②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通过艺术与科技、世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为嘉宾们呈现了5000年良渚文明的源远流长。这表明文化创作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③正确;乌镇还设置十余个5G基站,嘉宾可以通过5G网络+8K高画质的视频来观看相关节目,这表明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②正确;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①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4.2017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与观众见面。民歌是人生百科,一曲悠远的民歌唱出生活情态、民间智慧、历史文化、优美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生生不息。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的现实的反映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我们要推动民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符合题意;“民歌唱出生活情态、民间智慧、历史文化、优美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生生不息”,说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的现实的反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本题选A。‎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5.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表达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特有的文化魅力而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③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在表情达意卜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题意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特有的文化魅力而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而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①③项符合题意;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情绪,不体现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6.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 ‎ ‎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错误,文化影响而非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②不符合题意,对联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体现了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体现了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7.“时代楷模”王继才感人事迹将登上大银幕电影《两个人的海岛》。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这种精神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天的真实写照,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时代精神注入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③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夯实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 ‎④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种精神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天的真实写照”,说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①④ 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②说法错误;③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本题选A。‎ ‎8.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这一精神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②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重视学习国外优秀文化 ‎③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 ‎④在新的长征途中,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长征精神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要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的长征途中,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故①④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重视学习国外优秀文化;③错误,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故本题答案为D。‎ ‎9.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 A. 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遵循古训 B. 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C.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D. 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答案】B ‎【解析】‎ ‎【详解】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说明了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B选项说法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时期体现新时代的要求,并不一定要求遵循古训,A选项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本题选择B选项。‎ ‎10.2018年我国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和“节目质量提升计划”,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节目制作以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国家重视对文艺节目的管理和引导是基于 A. 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能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高尚起来 B. 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C.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D. 奏响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家重视对文艺节目的管理和引导是基于奏响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D选项说法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情况,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并不一定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高尚起来,A选项说法错误。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B选项说法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C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D选项。‎ ‎11.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 ‎③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完全相适应 ‎④我们要重视发展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从中启示我们,要重视发展民族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不受别国控制与盘剥,①④项符合题意;②项与题意不符;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相适应,需要我们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12.“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中国共产党人梦开始的地方,感受信仰的力量,汲取再出发的动力。重温革命历史意在 ‎①构筑中国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精神指引 ‎②弘扬主旋律,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传承红色基因,增加人民对革命历史的情感认同 ‎④引领社会风尚,满足人们追求高雅精神生活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重温革命历史,是为了传承优秀的革命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精神指引,传承红色基因,增加人民对革命历史的情感认同,①③符合题意;题干与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无关,②排除;重温革命历史与满足人们追求高雅精神生活的需求无关,④排除。本题选B。‎ ‎13.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通过把一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乱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旨在实现优秀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这一节目体现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②弘扬主旋律,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 ‎③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的引导作用 ‎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节目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旨在实现优秀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体现了弘扬主旋律,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的引导作用,题肢②和③说法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题肢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的价值追求,题肢④说法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 ‎14.2018年6月,浙江省在省直机关党团员中启动了“倾情援疆我先行,点亮万个微心愿”活动。活动面向受援民族地区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征集到1万多个“微心愿”,在微信平台发布后很快被认领一空。小到一双鞋子、一个书包,大到一辆自行车,价值数百万元的物资逐一发放给许愿人。开展上述活动 ‎①彰显了大众传媒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②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④有利于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不反映人们通过大众传媒满足文化需要,而是利用技术平台开展送爱心活动,①不符合题意;“点亮微心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在形式上是一种创新,但在基本内涵上并没有实现发展,②排除;“点亮微心愿”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爱国、友善等内容,通过这一活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正确;“点亮微心愿”活动能够增强参与者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力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15.“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于2015年由光明网率先在互联网上发起。三年来,光明网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断推出叫好又叫座的新媒体产品。如今,“网络中国节”这一品牌栏目己得到全国百余家网络媒体积极响应,影响力不断提升。该栏目影响力提升反映出 ‎ ‎①国家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 ‎②网络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增强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 ‎④人们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网络中国节”由于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以得到了全国百余家网络媒体积极响应,影响力不断提升。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人们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③④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排除;②中“功能增强”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D。‎ ‎16.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王泽山、侯云德两位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该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这有利于 ‎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②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③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推动自主创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有利于激发人们科技创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社会氛围,故①④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故本题答案为B。‎ ‎17.2017年11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典型示范引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上述举措 ‎①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旨在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为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④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①说法错误;上述举措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18.“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是古代人们对于环境的思考:在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这一哲学智慧说明了 ‎①人们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 ‎②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自于一定的哲学智慧 ‎ ‎③正确的哲学是人们处理好环境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④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人能够在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这一哲学智慧说明了人们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题肢①和④项符合题意。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自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来自于一定的哲学智慧,题肢②说法错误;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但不是人们处理好环境问题的决定性因素,题肢③说法错误。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9.下列与漫画《学蝉之驴》寓意相一致的是 ‎ ‎ ‎①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精准整合资源,打好扶贫攻艰战 ‎②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实现伟大梦想,成就伟大事业,党的领导是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漫画《学蝉之驴》的寓意是不能盲目模仿,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走适合自己的路。①项,走访调研,把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扶贫措施,做到了从实际出发,与漫画寓意相符;②项,“三严三实”的要求,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漫画寓意相符;③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漫画寓意不符;④项,坚持党的领导,抓住了关键,体现了抓主要矛盾,与漫画寓意不符。答案选A。‎ ‎20.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 ‎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充满诗情和画意的心愿改变不了客观的现实,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①④项符合题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项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但人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1.从规律的角度看,下列名句与图中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撸起袖子加油干 ‎②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 ‎③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本题考查的角度是规律,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便苦恼,这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④适合题意;①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不适合题意;②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22.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细尾鹩莺妈妈会对幼鸟传授“语音密码”,从而有效避免杜鹃幼鸟侵占鸟巢。当细尾鹩莺幼鸟还未破壳而出时,它们就开始学习妈妈的一种独特叫声,一旦孵化出壳,幼鸟必须在求食声中包含着这种“语音密码”,成年细尾鹩莺才会对它们喂食。这表明 ‎①研究人员这一发现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细尾鹩莺具有适应性,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细尾鹩莺具有能动性,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语音密码”‎ ‎④细尾鹩鸾对“语音密码”的习得是超越生命限制的本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特点。依据材料中“细尾鹩莺妈妈会对幼鸟传授‘语音密码’,从而有效避免杜鹃幼鸟侵占鸟巢”的信息,细尾鹩莺在与杜鹃的斗争中适应了环境,题肢①和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动物的适应性不等于主观能动性,题肢③表述不准确;“语音密码”的习得并不是对生命限制的超越,题肢④表述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 ‎23.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展示一系列照片并要求他们记住照片内容,接着让受试者入睡,在此过程中监测他们大脑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当受试者观看照片时,他们的大脑会产生高频脑电波。无论这张照片最终是否被记住,相关的高频脑电波都会在受试者睡眠时被重新激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直观反映 ‎③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揭开记忆的奥秘 ‎④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表明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揭开记忆的奥秘,①③正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②说法错误,排除;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会有什么的意识内容,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24.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④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这则故事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反复性,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5.2017年1月6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迎来一位特殊选手——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浓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可以模拟甚至超过个人分析记忆能力 ‎②科技发展使人工智能部分具备了意识的创造性 ‎③人工智能与人脑有相似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过程 ‎④科技进步使人工智能超越了对人脑的模拟阶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的创造性的表现,并没有超越对人脑模拟阶段。②④项错误;人工智能与人脑有相似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过程,可以模拟甚至超过个人分析记忆能力 ‎,是意识创造性的表现。①③ 项正确。正确选项为 A ‎【点睛】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6.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引发关注。2018年8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极棒2018国际安全极客大赛有两大“重头戏”:一是聚焦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的CAAD对抗样本攻防赛,另一个是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安全的数据追踪挑战赛。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展开,有利于 ‎①积极回应和解决人工智能使用中的新问题 ‎②借助比赛将参赛者的间接经验上升为直接经验 ‎③通过比赛检验参赛者的理论设想是否正确 ‎④提高人工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项,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引发关注,在此背景下开展的国际安全极客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展开,有利于积极回应和解决人工智能使用中的新问题。故正确。②项,直接经验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间接经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参赛者通过比赛实践可获得直接经验。故错误。③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展开有利于通过比赛检验参赛者的理论设想是否正确。故正确。④项,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针对人而言,而人工智能是人通过实践创造的物,不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错误。综上所述,因为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是对人的智能的延伸,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2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秋时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而朱熹写此诗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不可能去游春,是虚构想象之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万紫千红”皆着“我(诗人)”之特点,是想象产生的 ‎②诗人之想象与泗水之春风因孔学而产生了某种联系 ‎③某种联系因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 ‎④即使时间、地点的转换“我(诗人)”也期盼“万紫千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万紫千红”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主观想象能够产生的。①项错误;由于春秋时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因而诗人写出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诗句。在这里,诗人之想象与泗水之春风因孔学而产生了某种联系。②项说法正确;联系是客观的,不会因为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故③项错误;虽然朱熹写此诗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不可能去游春,是虚构想象之作。但即使时间、地点的转换“我(诗人)”也期盼“万紫千红”的愿望没变,故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D。‎ ‎【点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8.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被人们誉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但伴随地膜覆盖技术的迅速普及,残膜的“白色污染”导致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一些人士呼吁加快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全国推广,破解“白色污染”难题。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制于具体的实践水平 ‎②认识的深化构成了生产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的变化发展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 ‎④真理超越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就可能转化为谬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伴随地膜覆盖技术的迅速普及, 曾经让人们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白色革命”变成了“白色污染”,导致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地膜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受到了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影响,①符合题意。同时也说明实践的变化发展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③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表述错误。材料中不涉及“谬误”,④不选。‎ 点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  原理: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客观上,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主观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过程。‎ ‎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它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即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29.距今已有5300多年历史的木乃伊—水人奥茨,是欧洲发现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类木乃伊。意大利科学家近日利用电脑断层扫描,在不碰触干尸的情况下,重建其声带、喉咙和嘴巴,再利用电脑科技模拟,搜集相关咽喉组织密度和声带张力等数据,让奥茨发出母音。材料表明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②科学实验活动凝聚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意识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利用现代科技,重建其声带、喉咙和嘴巴,再利用电脑科技模拟,搜集相关喉咙组织密度和声带张力等数据,让奥茨发出母音。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实验活动凝聚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不少“关键词”,展示了新理念、新观点,给予了重大时代课题明确的回答,在理论上拓展了新境界、在实践上作出了新部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渐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实践提出新问题,所以党的十九大形成了新理念、新观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项符合题意;不同的时代需要相应的理论,新时代需要新理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项符合题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一定都包含谬误,所以认识的深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包含客服谬误的因素,②项观点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二者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5小题,共计40分)‎ ‎31.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新中装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新中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传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注入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时代理念,实现了创新。‎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电脑提花机织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也推动了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新中装针对APEC特定的外交场合,采用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 ‎【解析】‎ 本题以“新中装”为背景创设新情景,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点。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主要包括: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传统文化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知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新中装”的意义,实现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的一一对应即可。‎ ‎3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中,一些市场主体为谋取私利屡屡突破道德底线和触碰法律红线,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扰乱人民美好生活。某企业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劣质狂犬病疫苗;某公司董事长在减持企业股份后,未将约定的减持资金继续借予上市公司使用,使得企业经营陷入极大因境,其个人也先后多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诚信缺失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为追求一己私利不惜弄虛作假、抗蒙拐骗等,使诚信受到冲击;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诚信道德教育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在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双重价值标准的冲突下,人们难以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造成一些人诚信缺失;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对于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失信成本”过低,助长了失信行为。‎ 结合材料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营造使市场主体不能失信、不想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氛围。‎ ‎【答案】①国家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同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市场主体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树立良好的信誉,使之不能失信。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之不想失信。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建设,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推进诚信建设,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培育现代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使之不想失信。④要坚持依法治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失信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使之不敢失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诚信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营造使市场主体不能失信、不想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氛围。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抓住设问,分析考查的知识的范围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考查的方向为营造使市场主体不能失信、不想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氛围;其次,明确解决失信问题的主体为国、企业和个人,并回忆和对照该部分的理论知识点,最后,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去整合材料,采用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阐释说明。如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为追求一己私利不息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同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市场主体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树立良好的信誉,使之不能失信。对于诚信道德教育跟不上飞速发展形势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之不想失信;对于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一些市场主体屡屡突破道德底线和触碰法律红线等行为,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之不敢失信。‎ ‎【点睛】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 ‎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方面,而且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从供给侧看,虽然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跃,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作出主要矛盾转化这一判断的唯物论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要矛盾的转化正是从我们国家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个判断的提出,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唯物论的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作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的唯物论依据,从设问范围上看考查《生活与哲学》唯物论,即第四课和第五课的知识,从设问指向上看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唯物论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等内容。材料中“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十九大报告作出更改主要矛盾的判断,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要矛盾的判断和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体现了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34.2010年4月,雷军创办小米,2011年小米Ⅰ代惊艳亮相,一年之后,历经重重困难的小米才勉强站稳脚跟。2013年,小米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此时,雷军提出了“飞猪理论”,即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飞猪理论”的本质并不复杂,概括起来就四个字:顺势而为。伴随着“飞猪理论”的迅速走红,争议也由此而来,不少大佬矛头直指“飞猪理论”。如马云认为,“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掉死的还是猪,因为你还是猪。”百度李彦宏在出席IT领袖峰会时也对“飞猪理论”表示不满,他认为其充满投机思维。面对外界的质疑,雷军不得不对“飞猪理论”做出更全面的解释,反复提及“1万小时定律”和“选择比努力重要”两大理论,前者是“飞猪理论”的前提,没有深厚积累即便遇到发展良机,也会失之交臂;后者是“飞猪理论”的核心,“不能只顾埋头苦千,不去抬头看路。应该花足够时间研究风向,研究风口,这样你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类似“飞猪理论”的争论。‎ ‎【答案】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是正常的。②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同的观点之间应该平等交流。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同的观点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借鉴,使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飞猪理论”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认识与真理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类似“飞猪理论”的争论,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哲学认识论,问题指向是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类似“飞猪理论”的争论,属于认识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影响认识的主观因素、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材料中,对飞猪理论有不同看法,说明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是是属于正常的情况,因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观点之间应该平等交流,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飞猪理论的争论仍然将会继续,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同的观点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借鉴,使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发展,因为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由此整理,得出答案。‎ ‎【点睛】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属性 理解 误区 真理是客观的 ‎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 ‎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  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  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