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答案】B ‎【解析】A:选项A强调的是哲学的来源,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不符合题意,A错误。B:材料中“命由天定”、“人定胜天”是世界观,认为命由天定会采取消极等待的方法,认为人定胜天会采取积极奋争的方法。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正确。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说法错误。D:选项D强调的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2.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 关系。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符合题意。A:错误,哲学是一门科学,但并非是“科学之科学”,A:错误。C:材料不是反映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D:材料未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A ‎【解析】A: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B:该选项是唯心主义的分类,不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故排除B。C:该选项是对思维和存在是否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不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排除C。D:该选项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之一,不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排除D。故本题选A。‎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4.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A.新民主主义文化 ‎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D.毛泽东思想 ‎【答案】4.C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4题详解】‎ A:题意没有涉及社会的变革,故A错误。B:题意强调马克思主义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B项错误。C:结合材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指的是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故C符合题意。D:说法过于绝对,故D不选。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ABC错误。故选D。‎ ‎6.《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 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正确的运动观 ‎ 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本题材料中慧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表明慧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他看不到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慧能的观点属于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B。‎ ‎7.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往往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答案】C ‎【解析】A:材料中“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没有涉及“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故A排除。B:题干强调的是思维决定存在而不是存在决定思维,故B排除。C:‎ 材料中“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所以C正确。D:选项D强调的是不同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材料未体现,故D排除。故选C。‎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答案】B ‎【解析】A: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A错误。B:任何哲学的产生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所以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B正确。C:哲学不起决定作用,C错误。D:真正的哲学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D错误。故本题选B。‎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 A.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 B.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D.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以往哲学的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哲学,而不是彻底否定旧哲学。B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C不合题意,所有的哲学都是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的原因。D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故选:D。‎ ‎10.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 A.是全部科学的总和 B.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都是科学的世界观 ‎【答案】C ‎【解析】A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错误,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符合题意,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D错误,哲学与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故选:C。‎ ‎11.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 B.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B符合题意,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说明人类在实践中能够认识自然。A说法错误,自然界的变化会受到人类的影响。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认识自然,未涉及改造自然。D说法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不随人的意识变化而变化。故选:B。‎ ‎12.近年来封建迷信有所抬头,有的地方甚至呈蔓延趋势。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与唯物主义和一切科学知识根本对立的 ‎②它是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③它的出现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 ‎④它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④符合题意,封建迷信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派别,是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而非物质,与唯物主义和一切科学知识根本对立的;③说法错误,封建迷信思想并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故选:D。‎ ‎13.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 A.加大改造自然的力度,人定胜天 ‎ B.崇尚自然,崇拜自然 C.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 D.回避自然,顺应自然 ‎【答案】C ‎【解析】C: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C正确。A: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而非人定胜天,A错误。 B:改造自然界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错误。D:回避自然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4.歌曲《不想长大》中有“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这句歌词。但是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不想长大就不再长大了,这主要强调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 ‎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答案】C ‎【解析】ABD均不合题意,这三项与材料所要表达的“规律具有客观性”的主旨不符,故不选;C正确,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不想长大就不长大。这主要强调一个人想不想长大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故选:C。‎ ‎15.与歌曲《暗香》中“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这句歌词表达同一哲理的成语是 A.因地制宜 ‎ B.推陈出新 ‎ C.变化多端 ‎ D.顺水推舟 ‎【答案】B ‎【解析】“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这句歌词表达了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ACD不合题意,均排除;B符合题意,“推陈出新”表明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与题干材料表达了同一哲理。故选:B。‎ ‎16.《中国日报》报道,一种常被用作安眠药的药物对脑部受损伤、处于植物人状态好几年的病人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服用这种药物后,这些病人被唤醒,一些病人甚至能够和家人交谈。这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C.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 ‎【答案】B ‎【解析】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人脑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才会形成意识,所以,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故A错误;意识又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故C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因此,有了正常的大脑也不一定产生意识,故D错误;材料强调,处于植物人状态的病人,在服用了药物之后,这些病人被唤醒,一些病人甚至能够和家人交谈,这说明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故B正确。故选B。‎ ‎17.“博客不在多,有激情就行;内容不在深,无堆砌转载就灵。”“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在网络上的流行,说明 A.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决定客观 ‎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答案】D ‎【解析】A:“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决定客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说法错误,故排除。B: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B说法错误,故排除。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题目未涉及,C不合题意。D:“博客”上写的东西都来源于客观实际,内容是客观的,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8.“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 B.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 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答案】A ‎【解析】A正确,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B错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D错误,真理具有绝对性;故选:A。‎ 被称为“台风之王”的“桑美”在浙江登陆,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资料显示,“桑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仅次于1956年第十号台风登陆时的923百帕,成为5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据此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19.在台风来临前,气象部门已作出科学预测,有关部门也作了必要的防备,但台风仍然给浙、闽、赣造成了巨大损失。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客观性的制约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无法完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胜天”‎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0.台风登陆前后,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台风的袭击:浙、闽沿海强令出海渔船、渔轮泊港避风,临海居民暂时移居;江西等内陆省份的电力部门加固电线、电缆杆,确保台风来临后电力、通信的正常运作;国家防总急调各种抗灾物资运往灾区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A.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 B.意识具有能动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D.党和政府对防洪救灾工作、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重 ‎【答案】19.C 20.C ‎【解析】本题以“台风之王”的“桑美”为话题,考查考生有关规律的知识。‎ ‎【19题详解】‎ ‎①②:在台风来临前,气象部门已作出科学预测,有关部门也作了必要的防备,但台风仍然给浙、闽、赣造成了巨大损失。这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客观性的制约,①②符合题意。③:人无法完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说法错误,排除。④:人永远也不可能“胜天”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0题详解】‎ C:风登陆前后,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台风的袭击,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实事求是,C符合题意。A:选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不选。BD:选项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C。‎ ‎21.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认识正确与否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③④符合题意,“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故选:D。‎ ‎2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答案】D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故ABC项错误。本题选D项。‎ ‎23.“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______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 ‎ B.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答案】D ‎【解析】AC:材料不涉及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以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ABC不合题意。D:“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上述材料反映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C.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 ‎【答案】C ‎【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25.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对南非的意愿予以积极回应,吸收其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适应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协调在国际事务中立场的要求。由此“金砖四国”正式变为“金砖五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演变体现了 ‎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为适应当前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要求而改变了金砖国家的数量,这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如何验证这种合作机制的演变是正确的,即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不选;以前的合作机制是适应以往的情况,不能说它是“谬误”,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实践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合作机制的演变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④正确。‎ 点睛: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能把人们的想法变成直接的现实;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指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社会上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6.西方经济学家发现,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这种现象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正是由于经济萧条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才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所述要求不符;正确选项为B。‎ ‎27.强震引发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受灾地区各行业的生产活动遭受沉重打击。受此影响,刚刚复苏势头的日本经济短期内可能遭受重创。这说明 A.任何两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部分居于主导地位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B ‎【解析】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A项不选;强震引发海啸,海啸致使经济遭受打击,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②正确;整体居于主导地位,③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人们建立了新的联系,④与材料不符。‎ 点睛: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侧重点不同:联系普遍性侧重于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联系的客观性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侧重于强调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28.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是指人的情绪会对人的生理器官产生影响,这表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作用,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全部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D项说法正确但没有C项准确,排除。故本题选C。‎ ‎29.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材料中荀子的这段话,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实践,而不是间接经验,故①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故②说法错误。故选A。‎ ‎30.地铁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到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地铁经济可为地产、机械、建材、通讯、广告等30多个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因此②说法错误。③:事物的联系分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故③说法错误。①④‎ ‎:地铁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说明地铁与相关产业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由此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故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贝克莱先生哑口无言。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观点是“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1)贝克莱、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什么哲学基本派别?‎ ‎(2)这两种哲学基本派别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1)贝克莱、王夫之的观点分属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点。‎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质,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解析】本题以“贝克莱与王夫之的观点”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贝克莱”与“王夫之”“哲学基本派别”这些关键词。‎ ‎(1)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强调气是世界的本原,把这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这种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成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因此贝克莱、王夫之的观点分属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点。‎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质,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2.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运用有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强调低碳生活方式。‎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环保意识、低碳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解析】本题以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增强环保意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知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向对材料的认识,属于认识类题目。题目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比较明确,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等知识角度思考,然后对接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回答时从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角度分析。‎ ‎3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在北京举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十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请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的提出和发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来源于文化建设的实践需要。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制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目的是更好地指导文化建设的实践。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检验。‎ ‎【解析】本题以近十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为素材,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的提出和发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实践是认识基础。‎ 针对材料中我国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不同的实践,从而提出不同的战略构想,考生可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角度作答。‎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微公益”的时代。微公益之“微”,一是指微博上发起的公益活动,二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作为爱心平台,微公益致力于将求助者、爱心网友、公益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认证用户发掘求助项目、“爱心团”甄别信息真伪,到公益机构介入实质救助、网友参与提升项目影响力,几乎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有机会以个人身份,亲身参与到微公益项目中来,通过全民力量打造一条从项目发起、信息核实到实际救助的完整生态链,以高效、便捷、透明的运作机制,启动了一个“全民公益”时代。‎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微公益的运作流程。‎ ‎【答案】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作为爱心平台,微公益致力于将求助者、爱心网发、公益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②系统具有有序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从认证用户发掘求助项目、“爱心团”甄别信息真伪,到公益机构介入实质救助、网友参与提升项目影响力,体现了系统的有序性。③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们要注意优化组合。微公益以高效、便捷、透明的运作机制,通过全新的运作流程启动了一个“全民公益”时代,体现了这一点。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微公益的整个运作流程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本题以微公益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系统优化方法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微公益致力于将求助者、爱心网发、公益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系统具有有序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从认证用户发掘求助项目、甄别信息真伪,到公益机构介入实质救助、网友参与,这体现了系统的有序性;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们要注意优化组合。微公益通过全新的运作流程启动了一个“全民公益”时代,体现了这一点;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微公益的整个运作流程体现了这一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