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科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2分) 1.当前的许多流行语都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极受 青睐的一个流行词语,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糅合在一起,这个词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 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 网络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活动和享用文化。当前的许多流行语都产生于互联网,这些词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答案为A 【点睛】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实践,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2019年1月,山西省公安机关成功从境外追回几年前被盗的春秋时期晋国青铜重器“晋公盘”。“晋公盘”内壁的铭文清晰呈现了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铭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是因为 A. 文化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 B. 文化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 C.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文化载体是永恒不变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晋公盘”内壁的铭文清晰呈现了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铭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是因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符合题意。 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B不合题意。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说法错误。 D:文化载体并不是永恒不变的,D错误。 故本题选A。 3.《诗经·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重男轻女”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但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总是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同步;“重男轻女”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说明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调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4.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对经济与文化之间关系的传导顺序排列合理的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型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学生应该较为容易的确定①项为起点;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刺激生产资料流入文化产品领域,进而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产品生产发展的壮大,促使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故A正确;选项BCD均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5.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6.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动态调整、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①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而不是科技创新决定,②夸大了科技的作用;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而不是文化创新,③说法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所以国家重视科技创新,④说法正确;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7.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社会建设职能,提高游客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转变观念,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积极转变观念,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履行了政府的社会建设职能,有利于提高游客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无直接关系,①不合题意。 ④: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社会价值,不是经济价值,排除④。 故本题选C。 8.第十五届文博会于2019年5月16至20日期间举行。此次文博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举办的文博会,本届展会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创”“媒体融合”等国家战略,重点展示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③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博会举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本届展会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创”“媒体融合”等国家战略,重点展示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博会的举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②错误。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③错误。 故本题选C。 9.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制订了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使自己的两个女儿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然而,在美国人看来,蔡美儿的教育是残忍的、不成功的。从文化角度看,这体现了 A.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具有共性 B. 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受文化的影响 C. 文化对人的交往习惯和交往行为有影响 D. 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但不等同于不具有共性,A错误。 B:华裔教授蔡美儿制订了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使自己的两个女儿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然而,在美国人看来,蔡美儿的教育是残忍的、不成功的。从文化角度看,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B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交往习惯和交往行为有影响,C不合题意。 D: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D是不科学的且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上,根植在华夏儿女的精神基因里,激励着一代一代华夏儿女立志报国,奋发图强,追求真理。由此可见“五四精神” ①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能够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是我们国家应对各种思潮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五四精神”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上,根植在华夏儿女的精神基因里,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立志报国,奋发图强,追求真理。这说明“五四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能够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③符合题意。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①错误。 ④:“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不是我们国家应对各种思潮的指导思想,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现在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说明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①符合题意。鹤的寓意的变化从根本上看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③符合题意。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并不会趋于一致,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作用:(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2.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①③: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也活得老师和同学都的交口称赞,她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这说明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①③符合题意。 ②:“决定性作用”夸大其词,②错误。 ④:“主导力量”是对优秀文化的作用做了不切实际的拓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3.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②③正确;①中的“主导因素”说法错误,排除;④中的“规定着”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节味随着五月飘溢的麦香撒遍了神州大地,飘入了千家万户,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 ①是宝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 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重要标志 ④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是宝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②错误。 ③: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重要标志,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5.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造成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习近平上席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从中看出 ①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文化遗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法兰西文明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错误。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法兰西文明为世界各国所认同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6.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错误。 ③: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③符合题意。 ④: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唐园”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色,中国“唐园”落户泰国清迈,既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泰国民众通过参观“唐园”,可以加深对中国园艺文化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两国 A. 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B. 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逐渐趋同的具体体现 C. 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D. 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是两国文化的趋同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中国“唐园”落户泰国清迈,既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泰国民众通过参观“唐园”,可以加深对中国园艺文化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两国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故A选项入选。B、D选项错误,文化趋同的表述错误。C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传播途径的知识。 18.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正确。故选D。 19.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深入合作,利用腾讯“博物馆”和“数字敦煌”的AR、VR能力,使游客通过AR导览深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数字敦煌”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平台、数字展览、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走向世界。“数字敦煌”能够( ) ①助力游客更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③利用现代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根本上变革游客的参观方式和内容 ④提高莫高窟的游客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挖掘敦煌文化的经济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数字敦煌”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平台、数字展览、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走向世界。“数字敦煌”能够助力游客更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①②符合题意;“数字敦煌”并不能从根本上变革游客的参观方式和内容,③说法错误;“数字敦煌”有利于提高莫高窟的游客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挖掘敦煌文化的文化历史价值而非经济价值,④说法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文化 (1)文化遗产保护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③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2)中华文化的力量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20.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远古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兴旺发达开启了先基,伏羲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和共同财富。2018年6月2日,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典礼在台北市与甘肃省天水市同步举办。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 ①有利于增进两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②表明两岸的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③奠定了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地位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进两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所以①和④符合题意;两岸的和平发展取决于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取决于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②说法错误;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地位并不是因为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而奠定的,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1.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开讲啦》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为演讲嘉宾,以当下年轻人心中最关心、最困惑的一些话题与青年代表交流对话。节目不靠煽情,只是把杰出榜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观众进行心灵的分享,节目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这对人们的启示是 ①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②传递真善美的节目,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 ③杰出榜样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④文化交流是促进青年人全面发展的有益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开讲啦》节目以当下年轻人心中最关心、最困惑的一些话题与青年代表交流对话表明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故①符合题意;《开讲啦》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为演讲嘉宾,把杰出榜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观众进行心灵的分享,节目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表明传递真善美的节目,能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故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大众传媒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④是文化交流的意义,不是启示,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2.“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武侠小说底色是传统文化,精神龙骨则是儒家理论。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侠客基本恪守仁义、忠孝、志勇等品质,其作品表现出的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曾触动几亿人的心。他的小说正版发行已经超过5亿册,被影视圈数次翻拍。金庸作品的成功是因为 ①其创作来源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其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是文化传播的前提 ④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其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①错误。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但不是文化传播的前提,③错误。 ②④:金庸的武侠小说底色是传统文化,精神龙骨则是儒家理论,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侠客基本恪守仁义、忠孝、志勇等品质,其作品表现出的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曾触动几亿人的心,这说明金庸作品的成功是因为其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3.2018年12月,央视播出18集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记录片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激起了亿万观众的共同记忆。这一记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愉悦了群众身心,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动力 ③创新了传播手段,再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④立足社会实践,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和运动轨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材料中,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这并没有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激起了亿万观众的共同记忆,这说明该纪录片愉悦了群众身心,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动力,同时也说明该纪录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和运动轨迹,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创新传播手段,也就没有体现记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创新了传播手段,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近日,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从网上调查的图表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 )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相对稳定,具体内涵从未改变 ③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方言的具体内涵会改变,②说法错误;方言有其地域特色,不利于不同地区的交流,④说法错误;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①③符合题意。本题选C。 25.2019年央视春晚的《少林魂》节目采用新的创作手段,既展示了中华武术作为国粹的魅力,又展现出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诠释着祖国对于尚武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促进社会进步 ③文化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少林魂》节目采用新的创作手段,既展示了中华武术作为国粹的魅力,又展现出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诠释着祖国对于尚武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促进社会进步,②不合题意。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C。 26.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不一定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故选B。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二、材料分析题(2大题,共48分) 27. 材料一:《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A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结合《通知》精神,注重挖掘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传统,传承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茶叶文化、陶瓷文化等,通过文化元素的植入、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品牌的打造,增强特色小镇的文化氛围,提升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在现代新兴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陶瓷、茶叶这些带有鲜明A市印记、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产品、传统产业也随着特色小镇一起发展壮大起来。A市还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农民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A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是怎样发挥文化作用的。 材料二: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所构建的仪式感,彰显宪法权威,既是对宣誓人内心的激励和敲打,也是对公务员队伍乃至整个社会的法治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文化意义。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通知》是先进文化,反映了A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提升了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建设。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发挥科技、教育的作用,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了A市经济发展。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 (2)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宪法宣誓能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宪法宣誓活动所构建的仪式感,营造了浓郁的法治氛围。 ③宪法宣誓活动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人们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A市创建特色小镇、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A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是怎样发挥文化作用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A市创建特色小镇工作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文化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分析回答。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做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28.材料一:1937年12月13目,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南京之痛,国之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目,中国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牢记历史,捍卫和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行就意味着重犯。”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引人深思。这一年,“铭记”写在很多人心里。“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提醒着世人“铭记”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回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2点建议。 材料二: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是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答案】(1)意义: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此营造“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文化氛围,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年年公祭,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对国之痛的“铭记”写入心里。 建议: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通过开展有关“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够强化中学生对于历史的记忆。 ②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历史教育,让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惨案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因此为了让中学生牢记历史,学校可以为中学生购置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方面的书籍、带领学生参观记录日军暴行的遗址等,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产生强国的情感。 (2)①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回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两点建议。第一问属于意义类试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意义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营造“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对国之痛的“铭记”写入心里。 第二问考查文化的特点的知识,设问指向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两点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的特点包括: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分析做法,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解答时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设问指向,调动运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和媒介、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等知识,结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分析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