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林芝市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1.‎2018年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7周年,也是第16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很多地区将举行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向道德模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传递正能量,发挥传统道德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②加强公民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④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全国很多地区将举行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向道德模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道德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一定对个人发展起促进作用,①错误;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2.目前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强调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同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③说法错误,要发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④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一分为二,要摆脱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的羁绊。故本题答案为A。‎ ‎3.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④错误;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故本题选A。‎ ‎4.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文化”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在改变着人们的交流的同时也影响着文化的传播。这说明( )‎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B. 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沟通与共享 C. 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传媒的现代化决定了文化传播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不是途径,故A说法错误。‎ B:根据材料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文化”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在改变着人们的交流的同时也影响着文化的传播,可知现代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B正确。‎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C说法错误。‎ D:传媒的现代化影响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而不起决定作用,故D不选。‎ 故本题选B。‎ ‎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C. 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D. 传统文化是财富,要全面承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民族性,选项与题干不符,A不符合题意。‎ B:“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在如今对党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表明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B符合题意。‎ C:优秀传统文化才会推动社会发展,选项表述错误,C错误。‎ D: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有选择地继承,不能全盘承袭,D错误。‎ 故本题选B。‎ ‎6.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同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适合题意。‎ BD:这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 C:材料体现了文化具有区域性,但不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C排除。‎ 故本题选A。‎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指导将有利于 ‎①建设和谐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④发展文化普及,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徳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将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将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①③符合题意;各国要尊重中华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②选项中“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说法错误;④“发展文化普及,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指导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8.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排除①;‎ ‎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说明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②应选。‎ ‎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说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应选。‎ ‎④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排除④。‎ 故选C。‎ ‎9. 《星光大道》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大型综艺栏目。该栏目本着“百姓自娱自乐”的宗旨,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力求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放声歌唱,展现自我的舞台,深受观众喜欢。星光大道栏目的成功在于( )‎ ‎①立足于市场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经济效益 ‎②坚持形式的多样化,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③以创新为基础,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④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该栏目本着“百姓自娱自乐”的宗旨,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力求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放声歌唱,展现自我的舞台,说明人的文化需求出现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倡导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②④适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选D。‎ ‎10. 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会削弱大众文化的影响,故②不选;主流媒体的宣传会影响,但不是决定文化的发展,故④不选;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1.价值观念,是社会成员自觉调节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 ‎①能够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②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④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①③符合题意。‎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不选。‎ ‎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④不选。‎ 故本题选B。‎ ‎12.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题中材料不能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排除①;‎ ‎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而不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此种特质,排除②;‎ ‎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表明中华民族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故③入选;‎ ‎④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故④当选。‎ 故选D。‎ ‎13.‎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答案】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等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属于宏观考查。‎ 本题题型设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此类主观题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四个方面:①联系课本分析原因;②联系材料分析原因;③联系主体分析原因;④联系地位分析原因。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其原因。‎ 从本题材料来看,主要是强调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但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的不断消失,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在解答“原因类”主观题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①审设问析原因。通过审读设问,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有效性。②联系教材找原因。“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原因,有不少此类题能够直接运用教材上的某个具体知识加以解决。③分析材料找原因。在背景材料中往往蕴含有关“原因”的若干信息,所以要对材料内容充分重视,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4.‎ ‎“把古诗文给唱出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演绛经典名篇,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共同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焕发新的力量照亮未来;选择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具有普世情感;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众视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 ‎【答案】①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立足社会实践,让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人现代元素,赋予经典诗词新的生命力。‎ ‎③选择具有普世情感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节目走进公众视野。(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手机辐射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选择有关‘惜时’‘励志’‘家国’等主题的诗词,具有普世情感”、“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等关键信息,从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立足社会实践,让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人现代元素,赋予经典诗词新的生命力;选择具有普世情感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节目走进公众视野的角度回答即可。‎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我党如何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3)请你分别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命制一条标语。‎ ‎【答案】(1)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指导作用。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保证。‎ ‎(2)①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②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③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3)①思想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②行动上: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十九大为背景,主要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考查。(1)属于意义类的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知识限定明确:文化的社会作用。(2)本题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我党如何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知识范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属于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分别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命制一条标语。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详解】(1)在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学会明确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有哪些,其次,审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确定答题要素。材料中“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学生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等角度来作答。‎ ‎(2)依据材料中“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考生可从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等知识的角度分析。‎ ‎(3)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关键是围绕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和行动上书写标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