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5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5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5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学习哲学的重要性。“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要加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引导学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习主席的话意在说明:‎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总是直接地影响着我们 C. 哲学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和思维 D. 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习主席的话意在说明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因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注意学哲学、用哲学,不强调哲学的产生,A项与题意不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但哲学并不总是直接地影响着我们,B项说法错误;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和思维,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2.2019年3月22日,习主席在罗马访问时,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向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发问:“您当选中国主席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习主席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总是与人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习主席在谈到当选国家主席时的心情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可见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③项符合题意;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总是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而不总是与人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②项说法错误;哲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而不是真实反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有 ‎①“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强调万物由心而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④项与其观点一致,但与题意要求不符;①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观点不一致,但符合题意要求;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4.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决定了我国各地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与下列古代思想家的主张相一致的是 ‎①孔子主张“知命”,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②庄子主张“安命”,认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③墨子主张“非命”,认为命不是先天定下的,而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加以改变的 ‎④王夫之主张“造命”,认为人能够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可以改变命运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决定了我国各地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也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也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大意是指把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也否认了人具有主观能动,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②排除;墨子认为命不是先天定下的,而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加以改变的以及王夫之认为人能够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可以改变命运都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故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5.我国古代哲学命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思想精华,哲理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形式。下列哲学命题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又包含辩证法观点的是 A. 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王夫之)‎ B.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C.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王守仁)‎ D. 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格物只须反省内求就可以。(陆九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故A排除。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认为万物有道生成,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王守仁和陆九渊都认为万物皆在吾心之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考点: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6.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无其器则无其道——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无其器则无其道——心外无物,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沧海桑田——刻舟求剑,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②④项符合题意;理在事先属于唯心主义,断章取义则属于形而上学观点。掩耳盗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属于辩证法观点,①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 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7.2018年12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之所以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提出社会发展理想目标,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指导 ‎③把握了时代脉搏,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④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之所以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因为真正的哲学提出社会发展理想目标,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指导,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②④项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而只有真正的哲学正确把握了时代脉搏,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非升华,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8.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 ‎①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③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④它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它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物质各种具体形态的相加之和 ‎②“客观实在”是人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 ‎④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列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④项说法正确;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并不是物质各种具体形态的相加之和,①项说法错误;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简单说, "物质范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范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10.物质的根本属性是__________;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A. 运动、个别与一般 B. 客观实在性、共性与个性 C. 客观存在性、整体与部分 D. 运动、抽象与具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个别与一般、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关系:区别: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暂时的和可以消失的。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11.“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 A. 相对主义、只承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静止 B. 只承认相对运动、承认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 C. 诡辩论、承认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形而上学 D. 只承认相对运动、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体现了只承认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体现了承认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飞矢不动”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三种不同观点 ‎ :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飞矢不动);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12.习总书记关于发展的“三个规律”的论述中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一论述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把握和理性思考,是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思路、新目标的高度概括。下列对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所以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B. 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认识、利用和发现规律 C. 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革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D.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我们应顺应规律,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我们应顺应规律,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D项说法正确;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但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项说法错误;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根据主观意愿认识、利用和发现规律,B项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变革规律,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3.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们发现植物能够“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这进一步佐证了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①④项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②项说法错误;材料说明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而不体现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事实上,不同形式的物质在反应特性上有其共性的一面,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并不完全相同,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从意识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14.“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 ‎①意识是客观实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 ‎④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意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材料中未涉及,并且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能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③错误且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5.2018年,奉贤发展民宿不走寻常路,“乡村民宿+总部办公”成乡村振兴新途径。利用当地原生态农业的天然禀赋,发展“乡村民宿+总部(办公)”的新型民宿产业,为投资者找到一块真正“解乡愁”的地方,盘活了乡村资源,促进了农民增收。这主要得益于:‎ ‎①从实际出发,创造农业发展的新规律 ‎②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③对主观与客观内在关系的正确把握 ‎④发挥能动性,改变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①错误;利用当地原生态农业的天然禀赋,发展新型民宿产业,解乡愁、活资源、促增收,反映了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了主观与客观内在关系,②③符合题意;利用当地原生态农业的天然禀赋,不是改变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2019年3月22日,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公布了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发现了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并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这是进化古生物学界又一突破性发现。这表明:‎ ‎①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而逐步接近真理 ‎②人们对真理认识有不同的标准 ‎③人们可在规律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发现是人们在规律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表现,表明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接近”说法错误,我们的认识可以成为真理;②说法错误,对同一对象,真理只有一个,不因人们认识途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故本题答案选D。‎ ‎17.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办法,但其技术运用极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基因的变化会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基因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人类严格控制基因编辑行为是基于:‎ ‎①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二者间具有内在抽象统一性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应当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③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中渗透着谬误的成分 ‎④科学研究必须关注事物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人类严格控制基因编辑行为是基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应当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研究必须关注事物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②④项符合题意;从材料可以看出,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二者间存在着差别,①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并不渗透着谬误的成分,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价值观。‎ 方法论:(1)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18.造血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成功归巢到造血组织,分化产生全部血细胞类型维持生命。一直以来由于观测手段有限,科学家对归巢的探索进展缓慢。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团队历时6年整合了遗传调控、免疫荧光标记和活体成像等多种技术,在模式实验动物体内直接观测到了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过程。由此可见:‎ ‎①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对归巢认识的无限性 ‎②人们进行探索研究是基于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③实践手段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④人们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归巢全过程的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发现过程可以看出,人们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归巢全过程的认识,而实践手段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③④项符合题意;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对归巢认识的反复性而非无限性,①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实践手段的进步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不体现人们进行探索研究是基于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②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19.2019年4月,数百名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发布了他们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照片给出黑洞这一极端天体存在的最直接证据,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也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这一科研成果说明 A. 科研人员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B. 黑洞研究必须从广义相对论出发 C. 黑洞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D. 黑洞的存在源自人们对黑洞规律的把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发展是无限的,不是个人认识无限,A错误;黑洞研究必须从黑洞的实际情况出发,B错误;“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说明黑洞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C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人们对黑洞规律的把握源自黑洞的存在,D错误。故选C。‎ ‎20.《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播出。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下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名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正确的是:‎ ‎①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立足部分,统筹全局 ‎③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重视量的积累 ‎④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发展就是质变,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名句中,①③所包含的哲理正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对应错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体现了要支持新事物的发展,而不是强调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④项对应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 ‎21.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习总书记的讲话基于:‎ ‎①实践要以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生命来源 ‎③实践是把学问写进人民群众心坎的基础 ‎④学问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生命来源,实践是把学问写进人民群众心坎的基础,②③项符合题意;认识要以实践为源泉,而不是实践要以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源泉,①项说法错误;学问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学问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学问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碍作用,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22.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煎煮中药汤剂时正确选择器皿至关重要。煎煮中药以砂锅、瓦罐为好,还可以用陶器、不锈钢器皿、玻璃器皿。忌用铁锅、铜锅、铝锅、铅或有害塑料制品,以免其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材料告诉我们 ‎①煎煮器皿与药效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煎煮中药的器皿不同,药效就不同 ‎③对药效的分析不能只看到药物本身 ‎④药效的发挥离不开药物的煎煮器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煎煮中药的器皿不同可能会影响药效,故表述“就不同”是错误的,排除②。题目中只是表述了煎煮中药的器皿不同可能会影响药效,故“离不开”的表述错误,排除④。煎煮中药以砂锅、瓦罐为好,还可以用陶器、不锈钢器皿、玻璃器皿。忌用铁锅、铜锅、铝锅、铅或有害塑料制品,以免其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这告诉我们,煎煮器皿与药效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对药效的分析不能只看到药物本身,①③选项正确。选A。‎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23.像巴黎圣母院、巴西国家博物馆这样的百年古建筑,其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容易引发火灾。同时,这些文化遗产的防火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比如人们基于以往的经验往往认为配备先进的消防设备可能会对古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对此我们要:‎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重视联系的多样性,要学会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着眼于事物的要素,注重实现系统的优化趋向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去研究事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针对一些古建文化遗产的防火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比如人们基于以往的经验往往认为配备先进的消防设备可能会对古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对此我们要重视联系的多样性,要学会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去研究事物,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量变与质变的道理,①与题意不符;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而非要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4.最近,会玩的瑞典友人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跑步模式,名叫“Plogging”。所谓Plogging是瑞典语中“捡垃圾”(plocka)和“慢跑”(jogga)两个单词的合成,旨在改善自已健康的同时改善环境的健康。Plogging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是因为:‎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③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Plogging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是因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捡垃圾”和“慢跑”在改善自已健康的同时改善环境的健康,从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①③符合题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需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就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②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5.某科研团队以棉花为原料,利用无机盐溶液实现对棉短绒纤维素的高效溶解,形成机械性能稳定的水凝胶材料。这种新型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在电子器件、软体机器人、药物释放、电子皮肤等领域大显身手。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其自然属性的改变而不具有客观性 ‎②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③突破事物自身属性的限制才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②④项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事物自身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具有客观性,不能突破,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6.2018年6月,一则热鸭梨水能抗癌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其实,鸭梨含有较高的维生素B具有降血压和开胃清肺功效,是一种比较好的水果,但说到“能够补救所有类型的癌症”就过于夸大其辞了。类似房间放洋葱就可以防流感,喝白酒能抗癌等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的信息,事后证明都是谣言。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朋友圈中错误信息的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事物联系的条件发生变化,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 ‎③离开了事物的直接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④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的一些信息,事后证明都是谣言,由此可见,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我们要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联系的多样性,②项与题意不符;主观能动性无论是否离开直接联系,都会发挥作用,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具体感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的属性的概括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间接的但又是更为深刻的反映。具体感受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抽象思维与具体感受的区别只是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27.国际社会这两天对中美新一轮互征关税普遍表示忧虑,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会对世界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有人用“晴雨不定”来形容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并将贸易问题列为“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既对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各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②新的联系的建立必然会否定原有联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④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会对世界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有人将贸易问题列为“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既对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各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因此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新的联系的建立并不是对原有联系否定,②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8.2018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这要求我们:‎ ‎①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②把握条件,综合思维 ‎③根据需要,建立联系 ‎④着眼整体,系统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整体,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实现系统优化,②④符合题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而不是立足局部统筹全局,①说法错误;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能根据人的需要建立联系,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9.上世纪,收看电视节目是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收视率极高。到了21世纪,从数字机顶盒、到IPTV、再到智能电视,尽管相关部门努力做好服务,但收视率还是越来越低。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留给了手机、平板电脑。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事物总是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D.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变化,是因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说法正确;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也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因此事物并不总是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A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与题意不符;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不是运动变化,不是质变;判断事物先后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是以力量的先后表面的形式作为判断标准)‎ ‎30.有人说,如果量子信息技术是一棵竹子,过去一直在泥土中酝酿破土,现在则到了破土而出的时候,人们常说“雨后春笋”,它将进入快速生长的阶段。如果它被栽在花盆里,最多就长成一个盆景,如果可以长在山林中,就可能发展成一片竹林。材料告诉我们:‎ ‎①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②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③场所的变更能导致事物的质变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事物不存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不体现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不体现场所的变更导致事物的质变,③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原理内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每题8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1月4日晚间,央视《对话》栏目特别策划,邀请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等5位民营企业家,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经济运营历程。五位企业家每人带了一封信来到现场。陈东升(节选):中国企业家群体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经历了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业,九二派下海浪潮,海归网络企业家的形成,以及后WTO的创业浪潮,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历史伟大进程。近期,习总书记勉励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大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而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弘扬、发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模范精神,走创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遵循“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成为这个社会的正能量。‎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企业家精神。‎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企业家精神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改革开放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弘扬、发扬企业家精神有利于实现中国梦。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企业家精神就是模范精神,走创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遵循“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企业家精神。‎ 从材料可以看出,企业家精神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改革开放而形成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模范精神,弘扬、发扬企业家精神有利于实现中国梦。可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等方面,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分析。‎ ‎【点睛】关于辩证唯物论知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知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要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避免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危害;二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了外商投资法草案。2018年12月,国务院将外商投资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201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审。在两次审议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作出了统一规定,预期将为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以及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制定外商投资法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多种方式对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及法律实施的预期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外商投资法的制定将对我国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以及外商在我国投资办厂起到良好的推动及规范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制定外商投资法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多种方式对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及法律实施的预期,这一法律将对我国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以及外商在我国投资办厂起到良好的推动及规范作用。可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等方面,说明我国在制定外商投资法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点睛】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且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不断推动移动媒体建设,打通“报网端微屏”,重构“策采编发”,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正是基于我国网民与手机、新闻客户端、各类社交媒体间存在着普遍客观多样的联系。‎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弘扬主流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我们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重构“策采编发”,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运用综合思维加强媒体建设,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从材料可以看出,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正是基于我国网民与手机、新闻客户端、各类社交媒体间存在着普遍客观多样的联系。这有利于弘扬主流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重构“策采编发”,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相关知识,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运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等方面,分析为什么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点睛】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四十载波澜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因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逐个破题、逐项创新,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九宫格挖隧道”就是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如今,兰渝铁路工程已成为中西北至西南区间大能力运输的重要动脉。‎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答案】①实践具有能动性,中国筑路人将传统文化中的九宫格理论运用到筑路上,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等独特方法,推动了工程的展开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一批批中国筑路人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逐个破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逐项攻关最终破解了世界性难题。‎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中国筑路人立足实践逐个破题、不断创新并最终成功建成了兰渝铁路工程;工程建成后投入运行为客货运输带来了极大便利。‎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胡麻岭隧道地层复杂,筑路人历时多年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德国专家的“不可能”到中国筑路人的独特工法成功破解难题,中国筑路人不畏艰难,开拓了我国筑路技术的新境界。‎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筑路人将传统文化中的九宫格理论运用到筑路上,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等独特方法,推动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一批批中国筑路人立足实践,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逐个破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成功建成了兰渝铁路工程,为客货运输带来了极大便利。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从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方面,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点睛】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希望亚洲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必将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是当代中国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各国要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机遇,构筑民心相通,促进和平、友谊、合作,共圆美好梦想。‎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各国如何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答案】①事物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积累了丰富的文明成果。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应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亚洲文明对话这一平台,共圆美好梦想。‎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我们要对亚洲文明共同体充满信心,促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克服促进文明交流中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各国如何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从材料可以看出,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积累了丰富的文明成果,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亚洲文明对话这一平台,对亚洲文明共同体充满信心,促其成长壮大,做好克服促进文明交流中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共圆美好梦想。可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从事物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应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等方面,分析各国如何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点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