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2)专题练习
[考什么] 考查 范围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⑤真理与认识过程 考查 重点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真理与认识过程 [怎么考] 选择题 ①结合漫画、名人名言,加强对意识的作用、真理的特征等知识的理解 ②结合党和国家政策的制定及重大事件,掌握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等 主观题 ①结合我国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成功案例,分析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结合当前我国航天、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热点话题,综合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等知识 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 1.(2016·全国卷Ⅲ)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③错误,排除。故选C项。 2.现如今,微信成了绝大多数人生活空间的延伸,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微缩景观。有人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出卖了他的性格。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朋友圈内容是脱离实践的个人创造 ②朋友圈内容体现了个人生活现状 ③客观生活状况决定朋友圈内容 ④生活现状与朋友圈内容彼此不能分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朋友圈的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的生活现状,①说法错误,③正确。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朋友圈内容体现了个人生活现状,②说法正确。生活现状属于物质范畴,微信内容属于意识范畴,物质能离开意识,但意识离不开物质,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正确理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从世界的统一性看 (2)从意识的本质看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 [例1] (2016·全国卷Ⅱ)《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老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当选;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④错误。故选C项。 [答案] C [深化·点拨] 1.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2.侧重点法区分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主动创造性则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 1.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①③正确;动物心理具有适应性,材料中鳄鱼的不再进攻就是适应性的表现,②错误;动物有第一信号系统,但没有第二信号系统,终归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④错误。故选B项。 2.2017年3月10日,公安部就进一步推进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进行部署。这体现了(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解析:选A 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故应选A项。 综合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题常考点) [例2] (2015·全国卷Ⅱ·节选)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尝试答题] (先做后比对答案,找差距学规范)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意识能动作用 设问方式 说明类 内容限定 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从“抗日战争期间”到“壮丽史诗” 第2层 从“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到“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第3层 从“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关键词句: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由关键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意识的能动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抗战精神是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2层关键词句:形成了抗战精神 由关键词“形成了抗战精神”→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能动地认识世界 第3层关键词句:支撑和激励 由关键词“支撑和激励”→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激励人民最终赢得抗战胜利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如何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解答非选择题 (一)记答题公式不漏点 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节和控制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材料问题分析 (二)背答题术语保规范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备课札记] 考点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典例] (2017·全国卷Ⅰ)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体现了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正确;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创新意识的获得必须以实践为基础,②错误;想问题、办事情应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③表述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 [深化·点拨] (1)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没有好坏之分。 (2)规律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 (3)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客观条件。 (4)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并非相互制约,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进入2017年5月份,全球各地连续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再次引发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担忧。5月30日,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11人死亡,另外还有146人被送院治疗,其中108人仍在医院接受观察。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与自然不可能和谐相处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③人在极端天气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只要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极端天气,③错误;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的灾害,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②④正确,故选D项。 2.“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解析:选A “欲速则不达”指不考虑条件是否允许,违背规律去做事,就不能实现预期目的,A项与题意相符;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观点错误。 考点四实践与认识 1.(2017·全国卷Ⅰ)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体现了①;创业者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体现了④;直接经验不能用来检验间接经验,且材料未涉及对认识的检验问题,②不选;专家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创业者的实践,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2.漫画《拾脚印》启示我们( ) A.经验是虚假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克的经验抵得上一吨的理论,学习他人经验才是成才之道 C.经验是一面镜子,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 D.经验是知识之父,要用科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解析:选C 认识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亲身实践,二是学习别人的经验,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A项表述错误;经验与理论同样重要,我们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注意吸收前人经验,B项表述错误;漫画中的人不加选择地拾脚印导致自己负担过重,说明在汲取别人经验过程中要有所选择,才能有益于自己,C项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知识来自实践,D项表述错误。 理清实践与认识关系上的几个误区 误区 辨析 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如何正确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自身正确与否的标准 考点五真理与认识过程 真理与认识的属性 [例1] (2017·全国卷Ⅱ)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通过测产验收发现攻关品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多次试验、测产,包括面对失败的态度,都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④正确;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②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仍有价值,③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 [深化·点拨] 把握真理与认识的属性 真理的 属性 客观性、绝对性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辩证地把握真理 条件性、具体性、 相对性 认识的 属性 反复性 统一于认识(真理)的发展性 坚持真理发展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 无限性 上升性 1.(2018届高三·宜春联考)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这说明( ) ①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 ②物理学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确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科学家对质子的半径的认识,说明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①符合题意。科学家对质子半径新发现的理论意义,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③符合题意。②中“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成分”、④中“不确定的”都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A项。 2.科学家使用雷达测距新技术来测量地球和行星之间的距离。在分析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之后,天文学家发现二者之间的距离正在以每世纪7米的速度增长。换句话说地球正在以这个速度离开太阳。在考虑了所有已知的相互作用之后,目前天文学家依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这体现的哲理有(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真理会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④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科学家使用雷达测距新技术发现了新现象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说法正确;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说法正确;真理也是认识的一种,而真理只适合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落后和超前它适合的时代都不能成为真理,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追求真理的过程(主观题常考点) [例2] (2016·全国卷Ⅲ·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尝试答题] (先做后比对答案,找差距学规范)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追求真理 设问方式 措施类 内容限定 我国科学家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 分值定点 本题分值是12分,答案要点一般在3~4个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从“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到“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第2层 从“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到“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第3层 从“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第4层 从“世界卫生组织”到“标准治疗药物” 第5层 从“屠呦呦说”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 由材料可知属于无效信息 第2层关键词句:常用药物药效已经减弱,要找到新型抗疟药物 由关键词“要找到新型抗疟药物”→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3层关键词句: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最终提取青蒿素 由关键词“数百次试验”→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实践的客观性和历史性→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4层关键词句: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由关键词“成为标准治疗药物”→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5层关键词句:现代科学手段认识中医药、荣誉属于科学家群体 由关键词“现代科学手段认识中医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 由关键词“荣誉属于科学家群体”→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如何回答认识论的主观题 (一)记答题公式不漏点 实践决定认识+真理的特征+认识过程+材料分析 (二)背答题术语保规范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备课札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