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在这一活动中( ) ①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证明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与英国歌剧的独特魅力,中英戏剧文化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增强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①③正确;②强调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各有各的价值,不能笼统比较大小,且材料没有涉及流行文化,④判断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2.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解析:选C 世博会就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表明文化交流、借鉴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2017年12月3~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美人之美要求推动文化继承焕发新的生命力 ③美美与共需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 ④携手推动需要发挥大众传媒传递、共享、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表明要尊重他国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美美与共”表明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①③当选;②排除;④“创造文化”表述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入选。 4.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解析:选B 通过4D电影,观众感受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说明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故选B项;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只是重要因素,A项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2017年9月2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 ) 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敦煌文博会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有利于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①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入选;②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6.2017 “墨韵昆山” 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于9月20~24日在昆台联合画院(周庄)及昆山侯北人美术馆两地举行。灯会期间,“两岸情一家亲”故事展,在周庄台湾老街温暖开展。绵绵密密的情深,众多血浓于水的故事让人感动不已。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鲜明的民族性 B.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C.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不断加强交流、借鉴与融合 解析: 选B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相对稳定性,A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民族文化,D项不选;B项符合题意,当选。 7.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的安排,一般是家长住正房,晚辈住厢房或者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 A.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 B.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 C.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选C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承载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说明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而不是强调传统文化与社会地理环境的关系,A项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优秀的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传统建筑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材料中强调的是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 8.回溯过往,从信笺到电话,再到邮件,如今微信更进一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微信拜年、微信发压岁钱、微信吃团圆饭、微信祭奠亲人……技术的便利从某种意义上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甚至带来新的消费增长。这说明( ) ①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 ②微信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微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新手段,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科技影响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文化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②表述错误,大众传媒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由此可见( ) ①只有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②社会主义文艺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是无条件的具体的 ③文化产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促进作用 ④深入群众生活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深入实践、深入生活”,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当选;深入群众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① 当选;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而非社会主义文艺与民族精神的关系,②不选;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只有先进文化才具有促进作用,③错误。 1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保护利用与普及弘扬并重。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因是( ) ①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②文化发展是改造传统文化与创造新文化过程的统一 ③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变革,传统文化就能焕发生机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表述过于绝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表述错误。 11.2017年7月9日,伴随着《梁祝》的经典旋律,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经典品牌“周末音乐会”迎来第450场特别策划系列演出。《梁祝》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用西方乐器和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是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民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中华文化只有广泛汲取世界文化中的精华,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 根据题干《梁祝》实现了文化创新,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说明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符合题意;《梁祝》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体现了继承传统,西方乐器和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体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体现了文化创新,②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说法错误,应排除;④说法片面;正确答案为A项。 12.2017年8月3日,教育部决定批准兰州大学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项目等27个本科及以上层次合作办学项目,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迈出新的一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中外合作大学,他们大多使用外国的教育模式和知识体系,学生在接触外国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时容易受“非中国人”立场的诱导,本土学术文化往往被弱化、淡化、边缘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国外教育理念与知识体系不符合国情 D.要坚决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解析:选B “在接触外国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时容易使本土学术文化弱化、淡化、边缘化”,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答案为B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中心无关。 二、简析题 13.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严峻的现实正如中央电视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宣传片指出的:“皮影戏有9个流派面临失传,水晶雕刻传承人不足8人,古琴斫琴师仅存7位名家,精通户撒刀锻造的工匠不到6人,中药炮制技术国家级传承人已不足5人,宣纸刺绣大师不足4人,花丝镶嵌国家级传承人少于3人,青田石雕2种技法濒临失传,勉萨派唐卡绘画传承大师仅剩1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传承文化之美”。这里用一段仅有一分钟的视频,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无人”之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刻不容缓。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现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重视其保护和传承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在实际的作答过程中要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不要遗漏答题要点。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②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展示民族文化的历史成就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重视其保护和传承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材料二 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 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解析:本题以网络文学的崛起为背景,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全面总结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做法,既要回答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根本途径,也要从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为自身创作寻找智慧的源泉和动力。②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要使作品体现时代精神。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实现作品创新。⑤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作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