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中)闯关检测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中)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7河北望都中学月考,1)暑期时,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意见。四个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018浙江温州9月适应性训练,23)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在《见字如面》电视节目中呈现出来,习惯了发短信、看微信的观众又重新领会到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传播的力度依赖于文化的力量 C.书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大众传媒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3.(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初考,20)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河北某地以文化为魂,将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厂的老房子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丰富了该村庄的文化资源。这样做是基于 ( ) ①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③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22)在我国历史上,每当经济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之后,往往就会出现文化、艺术的大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告诉我们( ) 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B.经济的发展往往与文化的发展同步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D.文化繁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5.(2018湖南湘潭调考,16)近期,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文化节以“文明相融、民心相通”为主题,目的在于促进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础。可见(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③文化已是经济、政治的基础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 6.(2017福建福州质量检测,19)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还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文化活动。近年来,庙会作为一种传统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在中国城乡盛行。它的举办有助于( ) ①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②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③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8江西九江一中摸底,18)2017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向人民提供的一种文化服务。该规定( ) ①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②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提高我国软实力 ③为保障公民享受文化教育权利提供了制度性支撑 ④为政府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2017陕西长安一中4月模拟,18)中国在向西方高度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中国的网络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都是我们同西方IT公司打交道时回避不了的考虑。可以支持上述观点的有( ) ①新兴传媒是某些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途径 ②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等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需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④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需要保障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7湖北枣阳一中开学考试,2)在当今世界,涵盖诸多领域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说明,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 ) A.经济建设 B.军事建设 C.文化建设 D.基础设施建设 10.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摒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在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 ( )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14)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那些翻山越岭的人,其实一直跋涉于人们的心灵。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撒播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 ①开启人的智慧,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 ③突破历史条件制约,超越时空,主导社会进步 ④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构筑民族精神航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7年广东茂名第二次综合测试,19)2017年2月18日 ,继《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屏后,《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这说明( ) ①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 ②文学陶冶性情,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活力和人生的高度 ④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治国,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反对以私害法。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这种崇拜权力、轻蔑法律的倾向,既不利于控制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又不利于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其危害很大。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7月18日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并要求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作为依法治校的重要方面,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的内容。为调动青少年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某校面向社会开展了首届“法治宣传教育公益广告词有奖征集”活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作用。(10分) (3)假如你想参加学校的有奖征集活动,请就法治宣传教育拟订两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4分) 14.2017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考察时鼓励“工匠之师”,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的每道工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句,形象地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孙中山将它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使萌芽于《诗经》切磋琢磨的工匠精神提升为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为一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 材料二 M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把“专业的人、职业的人、创业的人”作为人才培育目标。专题宣讲我国古代美妙绝伦的陶瓷、丝绸,巧夺天工的故宫、都江堰,善于解牛的“庖丁”,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等等;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先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邀请合作企业创始人来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宣讲;组织学生走进企业、亲身感受其文化和氛围;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培训中心、实训中心等,使学生入学即获得“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 (1)“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10分) (2)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语。(4分,每句广告语不超过14个字)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M职业技术学院的举措对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所起的作用。(12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蕨类植物化石属于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②④当选。 2.A 文化的力量依赖于文化传播的力度,B错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错误;教育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D错误;书信使习惯了发短信、看微信的观众又重新领会到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正确且符合题意。 3.A 文化离不开物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将老房子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这是基于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发展,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4.A 根据题干的表述,在我国历史上,每当经济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之后,往往就会出现文化、艺术的大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告诉我们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故A选项正确。B、C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选项错误,文化不是基础。 5.A 金砖国家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这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也说明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有促进的一面,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错误,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6.A 庙会既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又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文化活动,说明它的举办有助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符合题意。庙会既然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文化活动,那么举办庙会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①符合题意。题干侧重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不体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③不合题意。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是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表现,题干未体现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表现,排除④。 7.D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向人民提供的一种文化服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公共文化服务不是文化产业,②错误;该规定不是制度,“提供了制度性支撑”的说法不正确,③不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这说明该规定为政府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律依据,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D 新兴媒体属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更不能说新兴传媒是某些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途径,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中国的网络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都是我们同西方IT公司打交道时回避不了的考虑,这是因为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需要保障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9.C 加强经济建设、军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硬实力”建设,与题意不符,A、B、D不选;文化建设属于“软实力”建设,故选C。 10.C 优秀文化才能塑造完美的人,②说法不准确。流行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应该是先进文化,④说法不准确。①③正确切题,故选C。 11.D 长征精神让一代代人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说明长征精神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构筑民族精神航标,②④符合题意。长征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非智力支持,①不合题意。长征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不能突破历史条件制约,超越时空,主导社会进步,③说法错误。故选D。 12.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继《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屏后,《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感悟先进健康文化,丰富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的“主导力量”说法错误,排除;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法治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批判。(4分)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的主张道德教化、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等内容,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4分)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能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促进法治建设。(4分) (2)①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影响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法治的重要性,采取自觉行动维护法律权威。(3分)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法治的文化氛围。(3分)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 (3)示例:法律意识心中有,和谐社会需长久;提高守法意识,共筑美好家园;用法之公器,建平等和谐;以法治为基石,建和谐之大厦;遵纪守法让社会和谐,文明生活让生活无忧;读书明理,学法明智,知法明礼。(只要围绕法的作用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任意写出两条给4分) 解析 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应该注意本问限定的知识是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然后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第(2)问指定要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该知识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表现。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要注意字数在20字以内,不可偏离“法治”这个主题。 14.答案 (1)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2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促进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提供精神动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分)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爱国”和“富强”的价值准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4分) (2)示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每句2分,共4分) (3)①宣传我国古代优秀制造工艺、能工巧匠,展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自觉与自信。(3分)②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这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举措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工匠”。(3分)③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创造培养“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3分)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育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推动“工匠精神”的传递和创造;通过企业实训,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3分) 解析 本题第(1)问重在考查“工匠精神”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现实意义。材料一中包含着三层意思:“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为一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劳动者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感,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将这三层意思结合文化的作用进行转换即可。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第(3)问要将材料二中的具体做法找出来,分别阐述这些做法所起的作用即可。 u.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