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南昌十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 认识具有无限性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认识具有反复性 D.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认识具有无限性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指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中有些人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却不知道水是什么,没有体现对水的认识是否存在曲折性、也未体现对水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AC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而材料侧重意识的反作用,B不符合题意;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材料中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从而选择性的无视了“水”的存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D符合题意。故选D。‎ ‎2.为了生存需要,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人修筑缠绕大山的沟渠,在沟渠下开发梯田。他们将沟渠中的水引入田中,让水流经过梯田层层下注,汇入谷底江河,又蒸发为云雾并贮留在高山森林中,形成特有的生态循环。梯田因此千年不衰。哈尼族人的梯田建设 ‎①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 ‎②表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③说明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④说明只要有生存需要就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哈尼族人在建设梯田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规律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特有的生态循环系统,表明了他们利用了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也说明了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题肢①和③说法正确。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指的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此点,题肢②排除;联系是有条件的,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非只要有生存需要就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题肢④错误,故排除。本题选择C选项。‎ ‎3.安徽省某县大力推广“稻虾共生“产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运用“稻虾共生”模式的稻田,其产值从2000元,提高到了45000元。“稻虾共生”生态模式下的一亩水田的综合亩产值相当于过去20亩水田的亩产值。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稻虾共生”产业模式体现了:(   )‎ ‎①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②人们注意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充分利用事物间的有利联系,发展绿色农业 ‎③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新型业态农业 ‎④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运用现代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稻虾共生”产业模式建立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①排除;“稻虾共生”产业模式没有体现运用现代科技,④与题意不符,排除;“稻虾共生”产业模式的建立说明人们注意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充分利用事物间的有利联系,发展绿色农业,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新型业态农业,②③正确;本题选D。‎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5.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 B. 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C.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 只要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连战皆捷,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全功尽弃。吃了许多败仗之后,一个胜仗打开新局面。可见这里所强调的一个败仗和胜仗均属于关键部分,它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正确切题。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说法错误;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B说法错误;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但没有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及优化趋向,也有可能无法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6.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②正确;③中“更高级、更复杂”说法错误,排除;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7.“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有统计显示,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材料表明 A.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把握联系多样性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C.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 D. 必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综合认识事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中的统计表明了联系的普遍性,未体现规律的客观性,A不符合题意;“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表明联系有直接与间接、本质与现象之分,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B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系统和要素的联系,没有反映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认识事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8.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量变与质变状态 ‎  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9.2019年5月15日,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国际智库论坛在北京举办。会议指出,不管前面的路多么蜿蜒曲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合作、奋勇向前,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共同创造中国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材料表明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④新事物最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不管前面的路多么蜿蜒曲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合作、奋勇向前,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共同创造中国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这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共创美好明天,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事物发展的道路和前途,不体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①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不体现新事物最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10.很多摄影者在拍集体照时总是先数“3,2,1”,尽管人们尽量睁大眼睛,可总是有一些人在数到1的时候坚持不住眨了眼睛,后来有个人出了主意,让大家都闭上眼睛,喊“3,2,1”后再一起睁眼,照片拍出来以后一看,果然一个闭眼的都没有。这则小故事启迪我们(  )‎ A.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B. 创新的灵感源于个人的奇思妙想 C. 创新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 D.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C:有人出的主意是让大家都闭上眼睛,喊“3、2、1”后再一起睁眼。照片拍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都没有,这和以前相比大不同,这启示我们创新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C正确。‎ A:让大家都闭上眼睛,喊“3、2、1”后再一起睁眼,最后一个闭眼的都没有,体现的是创新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没有涉及到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A不选。‎ B:说法错误,创新的灵感源于实践,而不是个人的奇思妙想,B不选。‎ D:说法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不选。‎ 故本题选C。‎ ‎【点睛】理解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11.漫画《忧心忡忡》给我们的启迪与下列选项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C.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漫画《忧心忡忡》中浇花人发现一株花与别的不一一样,发出“这一株怎么不一样”的感慨,说明浇花人没有意识到每一事物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寓意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与漫画寓意不相近,A不符合题意;“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说明坚车和小舟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坚车和小舟各有自己的特点,与漫画寓意相近,B符合题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反映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与漫画寓意不相近,C不符合题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揭示的是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的哲理,与漫画寓意不相近,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京津冀流传多年的这句话,折射了对强大的“虹吸效应”下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无奈。“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十九大报告标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体现了 ‎①抓住重点,因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②创造条件,促使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 ‎③统筹全局,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④专注主流,因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注重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和抓主要矛盾的知识。抓住“牛鼻子”就是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矛盾”,①正确;京津冀协同发展属于区域发展战略,体现了统筹全局,从而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思效果,③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也没有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②④错误。本题选A。‎ ‎13.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这一启示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不是辩证法道理,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①正确。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④正确。选B。‎ ‎14.下图漫画《如此考试》中的考官没有做到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C ‎:漫画中的考官让所有的动物做一样的考题:爬树,此种做法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看到动物们各自的特点,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③符合题意,C入选。 A、B:漫画中的考官没有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设置考题,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与题意不符,AB不选。 D:漫画中的考官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涉及到主要矛盾,④与题意不符,D不选。‎ 故本题选C。‎ ‎15.为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在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等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在北京市、湖北省、广东省、深圳市等进行专项改革试点——总结经验,扩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改革——总结实施情况,完善具体措施,确保改革任务基本到位。下列对上述过程及其蕴含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改革试点——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全国推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住主流 ‎③扩大试点——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总结经验——将试点中获得的个性理论推广于改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要求,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也没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②不符合题意;进行综合改革试点、专项改革试点,然后总结经验,扩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改革,说明国家在扩大试点,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符合题意;“将试点中获得的个性理论推广于改革”,错误,应该是将试点中获得的普遍性原理推广于改革,④错误。故选A。‎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具体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6.“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也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辩证否定的含义、创新的社会作用。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说明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方面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一方面又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影响,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改变,③不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错误。故选A。‎ ‎【点睛】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17.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①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②正确切题。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8.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教育部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成趋势。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 ‎②辩证否定就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培养综合型人才 ‎④我们要从矛盾的普遍性入手,启动高考改革试点,总结成功经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教育部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启示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①正确;辩证否定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②不选;“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这启示我们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培养综合型人才,③正确;做事情我们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抛弃又保留。辩证否定之所以能够成为发展和联系的环节,事物之所以能够在自身矛盾的基础上通过否定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就在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扬弃观截然不同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它要求对任何事物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等亏、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就必须不断创新、吐故纳新,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实现不断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客观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是客观的,不会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②说法错误。‎ ‎③:批判和否定是新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要求,但并非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就能达到这个目标,选项表述不当,③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B。‎ ‎【点睛】辩证的否定:‎ 原理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方法论:①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从辩证法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创新驱动发展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主要矛盾 ‎②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承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 ‎③创新发展要善于把握联系推动事物发展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创新的前提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①正确。‎ ‎②: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承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属于历史唯物主义,②不符合题意。‎ ‎③: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因此创新就需要在新旧动能转化中把握联系,推动我国的发展,③正确。‎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创新的前提,属于唯物论且说法不科学,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1.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A. 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D.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体现要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答案为A。‎ ‎22.(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7)国务院移动客户端上线得到网民的热议和好评,从中得到的启示有:‎ ‎①实践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 ‎②通过网络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作出正确决策 ‎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就会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④与时俱进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愿望不一定都是科学合理的,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的说法太绝对,排除①;②说法片面,扩大网络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2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③→②→④ B. ②→①→③ C. ④→③→① D. ①→④→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运行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上层建筑的调整,题中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应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应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应的是上层建筑的调整,A选项观点③→②→④符合上述分析,故入选。‎ BCD:传导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24.“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推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更大奇迹!”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②错误;题干未涉及上层建筑,③与题意无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推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更大奇迹!”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5.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三权分置”改革实施的重点是在法律和实施办法上清晰界定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权利关系,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和利用制度。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三权分置”是人民利益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改革的先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是在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项符合题意;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农民的利益,是人民利益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③项符合题意;农村土地改革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②项不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改革的先导,而不是制度创新,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50分)‎ ‎26. 2004~2007年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过快增长和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答案】(1)要全面分析矛盾。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 ‎(2)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 ‎【解析】‎ 略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体积小的硅片,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粮食,电子设备的“大脑”。芯片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芯片产业快速成长,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但另一方面,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度低,人才缺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导致我国严重缺乏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和高端设备。在存储器、CPU等高端芯片领域几乎是空白,与美日欧的差距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亟待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要不断创新,创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业,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1)结合材料一运用量变和质变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材料二: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治动”,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无疑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两个抓手。‎ 传统阅读更适合于思想性强、具有收藏价值、适合反复阅读和高度吸收的阅读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24小时书店是推进全民阅读的有力形式。其核心是改变了传统书店单纯的“卖书功能”,而是锁定了卖书、读书和服务阅读的总体定位,以舒适的条件和服务营造读书氛围、着力阅读功能的构建和深化。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知识传播的途径增多、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新媒体阅读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现阶段普遍的快餐阅读,在于提供高附加值的阅读服务,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个知识点链接到更多领域,不断增值、承载、丰富,是一种“知识获得”。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两者互为补充,从而为全民阅读构建起一个各有所长的良性生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互为补充的原因。‎ ‎【答案】(1)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度低,人才缺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实现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蓄力量。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因此我们要抓住人工智能和信息化这一机遇,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实现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因此我国芯片产业,要不断创新,创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业,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2)①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数字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辩证否定,是阅读方式的发展;②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数字阅读继承和发展传统阅读的内容,又在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发展;③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各有特色,因此能形成生态互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芯片产业”、“全民阅读”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详解】(1)本题从设问中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依据课本内容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等方面回答。作答时注意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切忌只回答原理而不联系材料,或者只分析材料而没有原理。‎ ‎(2‎ ‎)首先,从设问中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主要包括的要点有: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其次,结合材料二分析数字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发展,各有特色。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就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解答时首先明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然后分析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最后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