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0唯物论与认识论-热门考点过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0唯物论与认识论-热门考点过关

一、 热点+问题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作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 二、 热点+考点 (1) 材料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方面,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需求;从供给侧看,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跃,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材料三: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这一目标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永远保持奋斗姿态,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奋进脚步永不停歇。唯有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党的十九大壁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开辟了新的奋斗征程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才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1) 知识体系 三、热点+视角 ‎[经济生活] ‎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述的科 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B ‎【点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表现为: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3(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能比较哪个更有用。①③说法错误,排除,答案选C。‎ ‎4(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共产党宜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5(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7年高考题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广湘24S/R900”‎ 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认识主体的实践水平、价值观念等也会对获得真理性认识产生影响,不是没有影响,②错误;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③错误;此次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说明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名师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前面的认识往往都是错误的。如果材料中体现的是人们以前获得了正确的认识,现在又取得了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那么这体现的不是认识的反复性,体现的应是认识的不断发展。‎ ‎2(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9).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 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CD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为B。 ‎ ‎【点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表现为: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4(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能比较哪个更有用。①③说法错误,排除,答案选C。‎ ‎5(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共产党宜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