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专题练习(江苏专用)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理知识体系 明目标学法 1.明确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说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掌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5.归纳教育在文化传承和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考点一 传统文化 [系统知识—学扎实] 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和表现 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表现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掌握——传统文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国家、民族来说: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对个人来说: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4.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阐述 (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细解题点—考清楚] 依托文化现象,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例1] (2016·江苏高考)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解析]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变,仍被人们所运用,这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性”特征,故材料整体是想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 B [知识拓展]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以文化发展为例,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例2] (2016·全国卷Ⅰ)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华阴老腔”能够焕发新的生机是因为其不断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满足了人民大众的需要,故①②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说法错误;认同并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过关训练—练全面] 1.“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因此岁末大小理发店都爆满。古时候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民间一直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即“剃龙头”。“剃头过年”和“剃龙头”都是对( ) A.传统理论的继承 B.传统习俗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 解析:选B 材料揭示的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解析:选C 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出热销产品,说明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把握了传统文化与人们现实审美之间的对接,选C项;A项错误,文化继承的核心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挖掘其经济价值;B项错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不变,具体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D项错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是市场运作。 3.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超越时代和国家界限而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该( ) ①忠实地全盘继承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研究、继承和弘扬其精华 ④予以放弃,以开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儒家学派的思想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继承和弘扬其精华,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4.(2013·江苏高考·节选)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解析:本题设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解题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去阐述论证。针对材料中“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田园景象日益不再”“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等信息,可调动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知识去分析说明。 答案: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考点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系统知识—学扎实] 1.理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把握——科学技术的作用 角度 科技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交流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发展 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细解题点—考清楚] 以我国艺术发展为载体,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例1] (2016·全国卷Ⅱ)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形式和科技,对杂技艺术进行了创新,故③④入选;材料中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故①排除;现代流行艺术元素不能取代传统艺术元素,而是要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故②排除。 [答案] D [知识拓展] 全面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以推广传统文化为载体,考查教育的作用 [例2] (2015·江苏高考)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解析] 解题时抓住题干中“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之所以要通过高等院校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通过教育这一重要文化传播的途径,使我国的传统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B项正确;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项错误;C、D两项不选,排除。 [答案] B [知识拓展] 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 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交流与传播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过关训练—练全面] 1.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诵读经典”,是因为( )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对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解析:选A 题干强调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A项正确;B、D两项强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 2.2017年是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活动5周年。此项活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 材料中的“教育第一”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①③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说法错误。 3.为适应新一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某省演艺集团不仅在舞台声光电上紧紧追踪技术前沿,而且把3D技术运用到本省地方戏曲的演出中,生产出包括一些经典小戏在内的一系列3D地方戏舞台剧,把“舞台”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网站,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促进了传统戏曲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科技对该省文化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应从科技促进文化发展、壮大文化软实力,科技促进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继承等角度进行说明。 答案:①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引入3D和声光电技术,有利于该省文化的创新。 ②大众传媒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通过把“舞台”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网站,有利于促进该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扩大其文化的影响力。 ③对传统文化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科技的运用有利于使该省传统文化做到与时俱进,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运用有利于提升该省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其文化的竞争力。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说明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③入选;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插艾叶是传统习俗,故①符合题意,入选;端午插艾的习俗仅是一种民俗文化,不一定是优秀文化,所以②④都不妥当。 2.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 ) ①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杭州市保护历史建筑的措施能够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杭州市保护历史建筑的措施是“修旧如旧”,这并不能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④不符合题意。 3.有全国人大代表提议:把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设立为法定节假日,通过宣传金婚老人、和睦家庭等载体,大力宣扬爱情忠贞、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扭转当前不断被西方文化腐蚀的社会道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是传统美德的凝结 ②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和普遍的模仿价值 ③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 ④要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对民族节日的意义说法错误,“八荣八耻”是传统美德的凝结;材料中没提到“思想道德模范”且不具有普遍的模仿价值,②说法错误;③④符合题意。 4.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指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③保留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④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题干中这一艺术创作形式没有体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不符合题意;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选D项。 5.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孕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 ) 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B.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C.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 解析:选C 材料启示我们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 6.“抬头看春晚,低头抢红包”,“抢红包”成为热词。春节发红包的习俗始于压岁钱风俗,流传至今少说也有近千年历史了,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现在已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 ) A.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解析:选C 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项说法错误;春节发红包,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成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C项说法正确;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7.VR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今天,我们可以通过VR设备在课堂上感受浩瀚星空的变幻、社会历史的变迁。材料表明( ) A.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运动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发展 D.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解析:选B 我们通过VR设备在课堂上感受浩瀚星空的变幻、社会历史的变迁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了大众传媒的作用,也体现不了思想运动和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故排除A、C、D三项。 8.“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呈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着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 ③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这一标识创作体现了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①③符合题意;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④说法不准确。 9.“活化”,赋予古老建筑新的生命。“活化”,意味着要因地制宜地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赋予其自我的造血功能,在合理的利用中获得新的生命。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经过功能的再造,现在已成为北京最富活力的艺术文创产业园区。“活化”历史建筑( ) ①需要去其糟粕,拆迁翻新重建历史建筑 ②可以坚持经济效益为主,注重社会效益 ③需要保护历史建筑,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④可以保护文化遗产,使文物建筑历久弥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②说法都错误,“活化”历史建筑不是拆迁翻新重建历史建筑,也不是坚持经济效益为主,而是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在继承中发展创新,③④正确,故选D项。 10.“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移风易俗,全面剔除 解析:选A 从题干材料中可知,今天我们继承了“清明祭祖”的内容,但扬弃了其形式,A项正确;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中“全面剔除”表述错误。 11.为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7年9月“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在某中学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基于教育是( )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 ③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故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故③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故②符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④符合题意。 12.新疆手工艺品在运用民族工艺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域历史、神话人物、民族艺术等题材,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如今,通过“互联网+”,新疆手工艺品不仅在本地绚丽绽放,更飞出自治区,成为传播新疆文化的一张名片。由此可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应该( ) ①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实现各民族文化融合 ②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 ④继承优秀传统元素,展现民族特色和风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①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两面性,即具有精华与糟粕,我们应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而不是一切成果,排除;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 二、简析题 13.在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某历史文化名城就如何保护古建筑陷入深思,从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诗句“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中得到启迪,坚持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并重,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城市化道路。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首先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从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特点角度分析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的意义;最后可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能够提高中华文明的影响力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①传统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②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提高公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14.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年终岁末,人们都张罗着过年:吃团圆饭,放鞭炮……这勾起人们多少美好的记忆。而如今,年味儿却越来越淡: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外出旅游;本想放鞭炮除旧迎新,有关部门却颁布了“禁放令”。为弘扬春节文化,各级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改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为限放;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投入,并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春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既要继承和发展,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因时而变,赋予其时代内涵。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还感到有年味存在,说明春节文化还保留着基本特征;年味变淡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春节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变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传统春节文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文化繁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