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说明 A.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 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 C. 文化生活高于一切 D.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答案】A ‎【解析】‎ 材料说明文化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项符合题意;我们的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B项说法错误;生活中有文化,文化与生活相融,不等于说文化生活高于一切,C项说法错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都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2.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叉子经过人们的实践最后变成了进餐的工具,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用叉子进餐这种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人们在实践中又享受用叉子进餐这种文化,这说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②正确;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3.2017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从习近平总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亊、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 ‎①讲好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中国故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③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④优秀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习近平总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亊、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讲好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④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4.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③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材料中“在漫长的三干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①③适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特色文化的关系,②与题意无关,排除;古蜀道只是巴蜀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全方位展示巴蜀文化,④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5.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①要夯实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②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③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说明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启示我们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④适合题意;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①错误;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6.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③④适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①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7.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认识 ‎①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③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说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认识不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认识并未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故本题答案为A。‎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天下情怀,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人类探索的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但不能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③表述错误。故选B。‎ 点睛:正确区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 ‎①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 ‎②我们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等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具体标准。‎ ‎9.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 ‎①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②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 ‎③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②选项错误,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该观点忽视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首因效应以及近因效应均没有正确看到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①③入选。选C。‎ ‎10.《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 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C.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答案】C ‎【解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了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自觉的按规律办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选C。A和B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没有取得了尊重客观规律;D错误,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不能被改造。‎ ‎【考点定位】规律 ‎【名师点晴】有关规律的几个易错易混点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11.悠扬的旋律、精湛的技艺、凄婉缠绵的唱词……‎2017年11月4日晚,中国国家京剧院携名剧《白蛇传》来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当地民众献上一场跨越文化、传递真情的京剧盛宴,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国外观众能够欣赏京剧主要是因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个性 ‎③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④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特有的包容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国外观众能够欣赏京剧主要是因为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从而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能够听得明白看的懂,能引起情感共鸣,故①③ 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没有涉及包容性,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2.习近平曾就中西文化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茶的储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强调了 A.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B. 文化多样性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C. 要坚持求同存异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D. 要在平等基础上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是根本动力,故A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故B错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C错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说明了不同的文化可以做到求同存异,要在平等基础上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故D正确。故选D。‎ ‎13.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A. 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答案】D ‎【解析】‎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B、C均是世界物质性的表述;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D是错误的,排除。‎ ‎14.‎ 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在《见字如面》电视节目中呈现出来,习惯了发短信、看微信的观众又重新领会到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传播的力度依赖于文化的力量 C. 书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 大众传媒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通过一封封泛黄的书信,观众又重新领会到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通过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展现出来,没有涉及文化传播问题,B项与题意不符;书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而不是途径,C项说法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15.由吴京执导并主演的《战狼2》不仅打破多项华语票房纪录,还创造了国产片在海外影院爆满的上座状态。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普遍规律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由吴京执导并主演的《战狼2》不仅打破多项华语票房纪录,还创造了国产片在海外影院爆满的上座状态。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①④适合题意;②不符合现实,排除;③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16.我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力求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是因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②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③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特点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扶贫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方略,遵守的一起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故①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故②与题意不符;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根据不同情况,精准脱贫,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 ‎17.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 彻底的不可知论 B. 不可知论 C. 不彻底的可知论 D. 可知论 ‎【答案】D ‎【解析】‎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属于可知论,故本题答案选D。‎ ‎18.下图漫画《“恐龙”来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②要反对夸大意识的唯意志主义 ‎③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要反对只注重书本的教条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漫画中拿着放大镜把蜗牛看作恐龙,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反对夸大意识的唯意志主义,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9.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是 ‎①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必须将依法执政作为自己执政的基本方式 ‎④深入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这说明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把权力关进法治制度的笼子里,启示中国共产党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将依法执政作为自己执政的基本方式,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20.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017年12月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坚定不移。这是因为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潮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因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①③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④错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故本题答案为C。‎ ‎21.‎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说法错误,①排除。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开采资源,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符合题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③表述错误。掠夺式开采资源,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说明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我国古代有着很丰富的哲学思想,通过一些哲理性的名言可以给我们很深的启发。“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名言告诫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要时时反省自身。请选择与此作法符合相同哲理的名句(‎ A.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B. 物是观念的集合 C.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C ‎【解析】‎ ‎“吾日三省吾身是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哲理相近,都体现了体现了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C符合题意。“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A不符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是讲物是观念的产物,是唯心主义世界观,B不符合题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了矛盾特殊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3.‎‎2017年8月15日 是日本战败72周年的日子。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通过美化侵略历史,“维护”国家荣誉和“捍卫”民族尊严,使日本国民在历史的“自豪感”中支持政府的军事野心。下面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言论的是 A. 理在气先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吾心即是宇宙 D.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日本“美化侵略历史” 的言论,歪曲了事实,犯了唯心主义错误。选项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选项BC属性主观唯心主义,可见,都不能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 言论,故ABC不符合题意;日本的侵略历史是客观事实,是客观的,而日本“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论,故意歪曲事实,违背了客观性,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同时,D选项的说法强调人、天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因此,D选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 的言论,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4.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下列说法中能体现二者根本分歧的是 A. “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B. “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 “仁者心动”与“理主动静”‎ D. “形谢神灭”与“心外无物”‎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形谢神灭”属古代朴素于唯物主义,“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能体现二者根本分歧,D正确且符合题意;“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属于辩证法观点,“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仁者心动”与“理主动静”都属于唯心主义,其它选项都不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 ‎25.‎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屠呦呦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终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关键------青蒿素。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材料强调“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而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关键—青蒿素”,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重视农村的扶贫开发问题,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材料一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是有效供给跟不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导致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二是绿色生产跟不上,不合理的供给结构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三是新的动能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有所减弱。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材料二某地区精准扶贫所需财政资金相对充裕。该地区精准扶贫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8000万,但财政实际只投入6500万;该地区农民家庭成员上学和看病等民生需要开支3000元(财政有能力给予适当补助),但农民实际只得到2500元。‎ 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上述问题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答案】(1)影响:①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②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④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措施:‎ ‎①面向市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②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重视农村的扶贫开发问题,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生产与消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上述问题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有效供给跟不上,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绿色生产跟不上,不合理的供给结构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新的动能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有所减弱”,调动运用生产与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试题,可以从面向市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等角度思考分析。‎ ‎【点睛】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答案】‎ ‎(①美食从食材获取、辅材佐料搭配到烹制方法,体现意识活动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发挥意识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②美食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意识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③就地取材、应时而作、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的表述,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材料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考点: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国产电影要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保持高水平的艺术水准,借鑾国际化的电影语言,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对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各种现实社会题材资源給予现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观照,注意研究国际观众的欣賞口味和观影心理,既注意到差异性,更注意到共同性,引导和培养观众的中国式审美,寻找与世界观众审美的契合点。这就要求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秉持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功能,运用正确的国际史化传播策略,塑造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和国际性的中国新形象。‎ 运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坚持国际视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答案】答案: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既注意到差异性又注意到共同性,寻找中外文化契合点。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③运用正确的国际文化传播策略,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坚持国际视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媒介、任务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坚持国际视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目类型,调动运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媒介、任务等知识,结合坚持国际视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省情的特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两个基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三个优势”(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区”,进而形成“东西联动,核心驱动”发展新格局。近年来,长东北百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园区以“双合、双创”精神为文化内涵,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功能范围辐射整个长吉图地区的技术创新及科技孵化加速园区。“双合”即国内外技术创新合作、国内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双创”即科技创新、智领创业,为吉林经济发展再添风采。借助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全省GDP三年上了两个台阶。‎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吉林省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答案】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吉林省“联动”与“驱动”、“双创”与“双合”的发展战略指导实践取得巨大成就,“GDP三年上了两个台阶”。‎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吉林省发展战略不仅符合吉林省省情特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吉林的发展战略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问题的知识限定,即从真理的相关知识出发,形成关于真理的知识网络。同时要注意分析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科学合理的进行描述和阐释。‎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吉林省发展战略的合理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吉林省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