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收入与分配(2)专题练习
[考什么] 考查 范围 ①我国的分配制度 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③财政及其作用 ④税收及其种类 ⑤依法纳税 考查 重点 ①财政及其作用 ②税收调节与经济运行 [怎么考] 选择题 ①结合党和政府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政策措施,考查考生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理解 ②结合党和政府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常采用的财政政策,考查考生对财政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③结合增值税改革以及降税减费政策的实施,考查考生对税收作用的理解 主观题 ①多结合一些国家财政的收支调整,考查财政的作用 ②结合当前党和政府在薪资改革、最低工资标准方面的政策措施,考查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 考点一分配制度 1.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29 760元 17 000元 B.49 760元 20 000元 C.48 800元 20 000元 D.44 260元 3 000元 解析:选B 按劳分配的收入应该是在公有制经济前提下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应该是36 000+12 800+960=49 76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3 000+17 000=20 000元。答案选B项。 2.(2016·天津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选B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B项正确;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项排除;各类企业采用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项排除;D项夸大了股权激励方式的作用,排除。 依据不同标准判定分配方式 依据标准 具体判定 依据范围 (所有制)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但公有制经济中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另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依据 分配尺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动、管理、信息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凭借资本、土地等获得的收入是非劳动收入所得 依据 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土地房屋租金收入是非劳动收入 依据 所处阶段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初次分配中,再分配中的社会保障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 考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从2017年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 190 元调整到2 300 元,增加11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9元调整到20元。分析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增幅如果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日子会越过越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终将受损。下列既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符合这一循环传导路径的是: 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 ) A.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的发展受限 B.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 C.劳动者难以共享发展成果,有失公平→改革与发展失去稳定前提→人民生活难得保障 D.劳动者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受限→国内消费需求驱动经济乏力→经济良性发展受损 解析:选A 劳动者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发展受限,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同时又符合题中循环的传导路径,故A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强调效率,而没有强调公平,故排除;C项强调公平,没有强调效率;D项观点没有涉及效率也没有涉及公平,故排除。 2.“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②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 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需要我们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④错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选A项。 3.(2017·石家庄摸底)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的一种权利。这些人员可以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10年)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当股票价格上涨时,其将获得更多收益。对企业而言,这种激励方式( ) ①实现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统一,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②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③可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④为了拉大员工收入差距,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股票期权这种激励方式,对企业而言,它能有效地把企业高级人才与其自身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激发企业经营活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也不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①说法错误;这种激励方式是为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不是为了拉大员工收入差距,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项。 区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为例) 考点三财政及其作用 [典例] (2016·全国卷Ⅲ)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首先要对题中的图进行解读,通过解读明确两个主要信息:一是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长率自2011年开始下降,二是GDP增长率自2010年开始增速放缓。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状况下,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②③符合题意;①“提高企业税费”和④“减少财政赤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应排除。故选C项。 [答案] C [深化·点拨] 全面认识财政赤字 含义 出现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如果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不属于赤字 出现的 原因 ①收支不平衡:当年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财政收支结构失衡 ②调节经济: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产生的 影响 ①经济过热:出现财政赤字,会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物价持续上涨,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②经济过冷:出现财政赤字,可以促进消费增加,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回升 弥补赤字 主要通过发行国债 的方式 如何使用 赤字资金 ①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 ②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③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备课札记] 1.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推动基本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工作。这表明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解析:选A 国家用于医改的投入属于民生支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错误。 2.未来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财政支出会呈刚性增长,财政管理要求更规范科学。这种“财政新常态”意味着在保证财政收支大致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下列政策不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的是( ) A.扩大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适用范围 B.清理、规范、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的收费项目 C.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 D.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解析:选D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财政新常态”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A、B两项能够减少财政收入,不符合题意;C项会增加财政支出,不符合题意;D项提高效率,不涉及财政收支,符合题意。 3.(2013·全国卷Ⅱ)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解析:选A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因此A项符合题意,D项予以排除;财政赤字与企业减负无关,排除B项;一般来说,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态,财政赤字打破了收支平衡,因此排除C项。 考点四税收调节与经济运行 [典例] (2014·全国卷Ⅱ)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关税能够有效地调节进口和出口,在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条件下,降低进口关税,能够推动国际收支的相对平衡,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①可选。由于进口关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也会相应降低,能够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③可选。②④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A [深化·点拨] 理解和把握税收的作用与财政的作用的关系 1.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2016年“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5 000亿元。可见,推进“营改增”有利于( ) ①调节个人收入,体现社会公平 ②房地产业去库存,提高商品房价值 ③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营改增”针对的是企业收入,不是调节个人收入的措施,①不选;“ 营改增”会促使房地产业提高效率,但不能使商品房价值提高,②错误;材料中“营改增”范围扩大到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这有利于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③正确;“营改增”后企业为减轻税负,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④正确。故选D项。 2.我国个税改革正在加速推进。本次个税改革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为大方向,将部分收入纳入综合,同时建立基本扣除加专项扣除的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这有利于( ) ①完善我国税收制度,优化税收结构 ②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④平衡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平衡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②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税收结构优化,①不符合题意;个税改革调节的是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关系,③与题意无关。 对应学生用书P32 本专题命题热点常着眼于——“社会民生”领域 热点聚焦——坚持精准扶贫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共享发展问题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更是凝心聚力的政治问题。因此,本热点的意义重大,涉及知识面广,几乎和每个模块高考的高频考点都能有效衔接,因此在高考备考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材料一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市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二 2017年3月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关联知识]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本热点可以考查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业,分配制度和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 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截至2016年底,全国仍有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贫困人口脱贫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 ) ①促进社会公平,消除收入分配差距 ②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使效率的更快增长 ④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缩小收入差距,不可能消除,排除①;贫困人口脱贫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提高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②正确;扶贫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贫困人口脱贫有利于促使效率的增长,③正确;扶贫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排除④。故选D项。 2.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深度脱贫,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贫困家庭收入 ③实施降低个税政策,减轻个人纳税负担 ④加大财政扶贫投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增加货币供应量与深度脱贫无必然关系,排除①;贫困群体根本谈不上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降低个税政策的举措与题意不符,排除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加大财政扶贫投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有利于打赢深度攻坚战,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3.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共享发展问题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更是凝心聚力的政治问题。因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 ) ①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消除 ②贫困问题得到彻底地解决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④经济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①说法错误,因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收入分配差距会缩小,但没有消除,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我国近年来扶贫对象会大幅减少,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故排除;③④符合我国当前的现状,故本题答案选B项。 4.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市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近年来我们在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和典型,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义,并分析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做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解析:第(1)问,主要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作答;第(2)问,政府的措施方面主要从国家财政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实施相关的政策等方面总结分析即可。 答案:(1)①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转移就业。 ②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实现安置搬迁和就业。 ③发挥财政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增加重点生态转移支付,实现生态保护扶贫。 ④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扶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