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9月)政治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华夏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智慧。材料表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 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上述材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③符合题意入选;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哲学的含义,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哲学的产生 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下列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故①入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③入选。②选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④选项均是唯心主义。故属于两大阵营对立的选A。 点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什么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1)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但从哲学派别上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因为在哲学史上,从来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而形成的。它们的对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相结合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结合,也出现过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结合;存在过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也出现过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程度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科学之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①正确;真正的哲学是反映自己所处时代的任务和要求,不是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不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③不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说明真正的哲学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4.“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和一定的哲学智慧相联系 ②哲学价值在于以正确的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③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失去其价值 ④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这句话表明了人们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相联系,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故①④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哲学是以整个自然界和社会为研究对象。③选项割裂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选B。 5.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 ③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考生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对政治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正确理解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排查,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该观点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三个主要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由此可见,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排除;选项④是其局限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6.一个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月球岩浆洋理论,认为月幔是由橄榄石等较重的矿物下沉形成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成功获取了着陆区高质量光谱数据。我国某科研团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这一研究成果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有利于揭示自然界之谜 ②人能通过实践把观念中的改造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认识发展是推动科学实验的根本动力,推动人类探索月球 ④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假说得到验证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有利于揭示自然界之谜,①正确切题;“嫦娥四号”探测器为人们证实这一假说提供了工具,表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④正确切题。材料并未体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②不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7.“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稳步前进,不断创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前进,不断创新”体现了: ①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 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稳步前进”体现相对静止和科学态度,“不断创新”体现了绝对运动和革命热情,①④ 符合题干。②本身表达是错误的,③只强调了“稳步前进”的一面,未分析不断创新,不全面。 【详解】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要在改革开放 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稳步前进,不断创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体现了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正确;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说法错误;运动是事物存在条件,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8.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利用物理改性天然纳米黏土作为主体材料,经过有机修饰,制备出超疏水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作为助剂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涂料中,制备出自清洁涂料,可以有效降低涂料表面对灰尘的静电吸附能力,显著增强涂料抗灰尘性能。这说明 ①依靠科技创新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形式 ③科技发展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日益简单化 ④科学技术能够提高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改造的,①说法错误;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深入而不是过程日益简单化,③说法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9.“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和下列表述一致的是 A.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B. 尽力而为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C. 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D.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A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句话是在强调思维的精神的重要性,强调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材料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A不符合题意。 B:尽力而为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这强调的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B不符合题意。 C:“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体现的哲学思想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C符合题意。 D: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引言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此题型与一般材料型选择题的不同点在于题干的内容引用了某人、某著作中的论断或论述,其它特点均等同于一般材料题。解题方法:要解好这类题型,必须在平时扩大知识面,加强古诗、古文的修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反复阅读引文,能清其原意,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分析题肢时,先运用排误法,然后将观点正确的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选出正确答案。 10.纪录片《航拍中国》借助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物境”,激发了观众更为深层次的意识行为——爱“国情怀这一“意境”。“物境”和“意镜”的统一得益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们可以随意改变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特点的知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不是意识,故排除选项②;人们改变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必须立足实际、尊重规律,故排除选项④。选项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1.过去考古主要是拿着放大镜观察,用笔画图;如今卫星遥感、光电科学、导航测绘以及化学分析等,被广泛用于考古工作,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工作的信息量和准确率。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④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和谬误。①:材料强调的是认识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向前发展,不是强调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过去考古主要是拿着放大镜观察,拿着笔和纸等;如今用上了先进的工具,这说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也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④符合题意。 ③: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此有获得错误认识的过程,也有获得正确认识的过程,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2.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80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由此可见,“红船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发挥了意识对物质具有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是激励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表明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源于历史,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④是我们党立党兴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映了意识是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才有积极的反作用,不能笼统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①错误。 ②③:80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红船精神”源于历史,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也是激励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表明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③符合题意。 ④:意识不是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3.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认识和真理。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故①错误,②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认识只有符合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14.要下好新时代社会发展这盘棋,必须正视新时代的新矛盾。唯有不回避当前社会仍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问题的复杂性,才有可能从社会发展走向社会全面进步。材料中的这一论断 ①坚持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②坚持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了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的统一 ④坚持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这一论断坚持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①正确;材料中的这一论断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不选;材料并不涉及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③不选;正视新时代的新矛盾、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问题的复杂性,这一论断坚持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想法要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一致。注意此哲学观点不能说成“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这样说,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15.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④人们能穷尽事物的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实践活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同时也表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①②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说法错误,排除;世界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的,这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中的“穷尽事物的认识”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6.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这几句诗,说明( )。 A. 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原型实现诗歌的创作 B. 正确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 诗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 D. 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作者用笙箫的响声、夏虫的沉默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体现了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答案选D。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客观存在的反映,A项错误。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 17.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矛盾和联系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重在检测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荒漠化现象是人类不遵循客观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的不良后果,要解决好荒漠化问题,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仍然需要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选C项。②③把人类活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然生态和尊重客观规律完全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只要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与自然可以协调发展。 18.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对真理相关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主旨。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就是在充分尊重和利用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实现,①符合题意;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经历了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 “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等不同发展阶段,不断进步和完善,②正确;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和发展真理,③说法错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④错误。故选A。 【点睛】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9. 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 )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观念的东西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现实,故排除;“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说法错误,②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③④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故答案选D。 20.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照片,这一由多名科研人员用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证实了百余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这说明 ①科学上的预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②正确的预言是科学实验的唯一源泉 ③意识活动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④借助现代科技能够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决定认识的相关知识。“捕获”的视觉证据证实了百余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表明意识活动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借助现代科技能够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③④正确切题。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1.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并努力实践这一原则。他的作品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修饰性从句,避免代替读者作判断、下结论,只是用准确生动的名词与动词描绘场景,讲述故事,将“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传达给读者,剩下的“八分之七”则需要读者再思考。他的作品深邃隽永,耐人寻味。针对“冰山原则”,下列见解正确的是 ①文学创作应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文学作品应避免用作家自己的创作意图影响读者 ③读者阅读的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品形成个性化契合的过程 ④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真实还原作品中场景与故事的过程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文学作品应积极用作家自己的创作意图影响读者。④选项“真实还原”的表述错误。他的作品只是用准确生动的名词与动词描绘场景,讲述故事,将“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传达给读者,剩下的“八分之七”则需要读者再思考,这说明了文学创作应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说明了读者阅读的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品形成个性化契合的过,①③选项正确。选D。 22.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项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②项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项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项正确;正确选项为B。 【点睛】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23.造血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成功归巢到造血组织,分化产生全部血细胞类型维持生命。由于观测手段有限,科学家对归巢的探索进展缓慢。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团队整合了遗传调控、免疫荧光标记和活体成像等多种技术,在模式实验动物体内直接观测到了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过程。由此可见: ①实践手段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②人们进行探索研究是基于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③人们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归巢全过程的认识 ④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对归巢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实践手段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归巢全过程的认识,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可以直接观测到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过程,不体现人们探索研究的原因,②项与题意不符;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对归巢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而不是无限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24.“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络流行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识的真理性。①: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二者不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①错误。 ②④: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也说明人们的主观认识会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真理性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5.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从真理观角度,这则故事告诉人们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前提 ③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④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①③④:面对迷路,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这意味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真理的获得必须以实践为前提,谬误的纠正并不是获得真理的前提,②错误。 故本题选C。 26.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开起来大而美丽。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敬称“昙花一现”。如今,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侧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上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②昙花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有意识地调控开花时间 ③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改变昙花的生长规律 ④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昙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花,原因在于其组成物质与其他花不同,①正确;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为人所特有,②错误;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可改变。园艺学家是认识昙花生长规律,合理利用取得成功,③错误;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④正确; 故选B。 27.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①: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的过程,①错误。 ②:对生物生长的认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有了重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说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正确符合题意。 ③:现在生物生长的认识与以前人们对生物生长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说明客观事物本身是很复杂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正确符合题意。 ④: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8.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建立适合各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的哲学依据有 ①把兴趣爱好作为活动的出发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②研学旅行作为直接现实性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认识 ③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直接经验 ④研学旅行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建立适合各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研学旅行活动属于实践活动,构建课程体系是因为研学旅行作为直接现实性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②④适合题意;把兴趣爱好作为活动的出发点说法错误,排除①;直接经验不一定比书本知识更可靠,③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29.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等)同步发布。黑洞是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这张照片帮助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之所以要证实,是因为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主观需符合客观 ③规律不可违背 ④意识能反映物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等)同步发布。黑洞是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这张照片帮助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之所以要证实,是因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①②符合题意。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③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④:意识能反映物质不是理论之所以要证实的原因,排除④。 故本题选A。 30.一个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月球岩浆洋理论,认为月幔是由橄榄石等较重的矿物下沉形成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成功获取了着陆区高质量光谱数据。我国某科研团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这一研究成果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有利于揭示自然界之谜 ②人能通过实践把观念中的改造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认识发展是推动科学实验的根本动力,推动人类探索月球 ④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假说得到验证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有利于揭示自然界之谜,①正确切题;“嫦娥四号”探测器为人们证实这一假说提供了工具,表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④正确切题。材料并未体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②不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部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语系中,英雄是最闪亮的标识;在我们国家的道德天幕上,英雄是最璀璨的星辰。中华民族伟大悠久的历史,由一代代英雄儿女热血语就,他们的英雄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近现代以米,英雄故事尤为慷慨,李大钊“成式不能控其气,利不能动其心”、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蔡和森“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英雄们身上展现出的英雄精神蕴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断涌现的英雄群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全国人民的岁月静好负重前行。其中,有抗震抗洪救灾中冲锋在前的战士、有撒侨行动中威式的特战队员,有隐灶埋名的科学家、有默默守护开山岛32年的边防民兵……无论是艰难日子里的鞠躬尽,还是普通岗位上的恪尽职守;无论是流血牺牲,还是无私奉献,他们都是民族和社会的瘠梁,都值得我们发自内心地尊崇。不忘本来,才能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他含深情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水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今天的中国,已然是方志敏烈士所愿望的“可爱的中国新时代,新征程。从历史走向未来,我们更应该传承英雄精神,坚定理想信仰,牢记使命担当,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沿着无数英雄用热血和生命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传承英雄精神的原因。 【答案】①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发扬英雄精神,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规律,促进自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遵循。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传承英雄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英雄精神以其强有力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励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民族的精神语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气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提炼观点、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传承英雄精神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解题的知识要点并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 ①认识世界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发扬英雄精神,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规律,促进自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遵循。 ②改造世界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传承英雄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③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英雄精神以其强有力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励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知识要点。第二步,回归教材,确认知识。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1979年7月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批出台的7部法律,就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标志着中国打开大门引进外资、实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意义。1986年和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先后制定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简称“外资三法”。 40年来,“外资三法”,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对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在新的形势下,“外资三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为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需要,推动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迫切需要在总结我国吸引外商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新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取代“外资三法”。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更加全面完善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促进、保障和规范外商投资活动,提高外资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的认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外商投资法进行修正。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修正后的《外商投资法》适应新形势,促进、保障和规范外商投资活动,提高外资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体现了顺应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和时代的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④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及其过程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将高度的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制定通过实施过程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的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唯物论主观题的解答主要涉及三个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考生用这三个关键词联想相关的知识角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 ①物质决定意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材料分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外商投资法进行修正。 ②意识能动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结合材料分析:修正后的《外商投资法》适应新形势,促进、保障和规范外商投资活动,提高外资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 ③规律普遍性客观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体现了顺应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和时代的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修改及其过程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将高度的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问题。用哲学原理分析相关问题时,可按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模式组织答案。这就需要解题时分三步走,第一步,确定知识要点,第二步,分析材料,第三步,将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一一对应。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因在病毒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SARS、甲流,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为了不让“猛虎”伤人,侯云德立志攻克难题。干扰素是病毒的“克星”,但长期以来我国干扰素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让干扰素“平民化”,候云德团队克服极为艰苦的条件,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与失败后,研制成功临床级干扰素制剂,并在美国的基因工程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成功研发出国际上独创的国家一类新药—alb型干扰素使上千万名患者得到救活。如今,我国干扰素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而且价格大幅度下降,产生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先河。 2009年,甲流横行。侯云德团队87天研制成功疫苗,打破世界纪录。在疫苗注射问题上,侯云德力排众议坚持仅需注射一剂,推翻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注射两剂”的专家共识.临床检验有效。另外,侯云德主导建立的覆盖全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体系”,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l0年来国内国际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世界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检验标准。侯云德团队根据国家需要选择科研课题,在实践中获得相关科研成果,并应用于临床,接受实践的检验。 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侯云德团队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③侯云德团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做到了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侯云德团队根据国家需要选择科研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直至成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接受实践的检验。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等方面,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 【点睛】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 法 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4.“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特正确的发展理念。党中央适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结合材料,分析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了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说明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解析】 本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设问指向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认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实践的含义及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及特征、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与上升性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