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9月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9月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9月月考)‎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扬”,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因此我们不能仅从经济利润角度来衡量文化的作用。这说明( )‎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选项①没有看到文化的两重性,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选项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辩证分析文化的“塑造”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强调的是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积极塑造作用,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我们可将其与教材第四单元的“走进文化生活”以及“先进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分析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2.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 ‎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它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①②正确;教育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大众传媒使文化传播途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3.‎ ‎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尚美,近代尚善”。追寻几千年中国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书法与社会同步,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从一个方面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 ‎①必须立足社会实践   ②要承袭传统文化   ‎ ‎③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④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各个时代的书法都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①正确;承袭传统文化的观点错误,②不选;各个时代的书法都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必须体现时代精神,③正确;文化创新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是材料要强调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看待,批判继承。因为传统文化也有糟粕,所以传统文化必须被继承,全面继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4.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发于神农 ,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 )‎ A.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C. 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 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题中描述了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不是强调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B适合题意。本题没有涉及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涉及到文化对人的影响,C、D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 ‎②文化自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 ‎③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 ‎④文化自信表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 ‎ 点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关系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要求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6. 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成功“刷屏",观众直呼“每一帧都美到想歌唱祖国"。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 ‎①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②主动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成功“刷屏",是因为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启示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①③ 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②项错误;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 ‎7. 在谈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时,哲学家卡尔•波普曾说,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因为谁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生或死有一种态度。有人认为生命不值得珍惜,因为它终有﹣死,有人却认为正是时时出现的丧失生命的危险,才有助于我们体会生命的价值。这说明(  )‎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哲学产生于对人生的追问和反思 C.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和意义的智慧之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谈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时,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对生与死的认识与态度蕴含着重要的哲学思想,这说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意识,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和意义的智慧之学,D说法正确;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指导作用。‎ ‎8. 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海豚湾》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认识到( )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题目中,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海豚湾》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故①④选项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D。‎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9. 2017年4月20日,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将按预定程序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验。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材料表明:(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人能够突破规律限制改造客观世界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①适合题意,排除②;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适合题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0. 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心理学上常把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者称为内向性格,但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也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时间和场合表现内向罢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②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③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相互分离以维持均衡 ④对人的性格认识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①说法是错误的,排除;内向与外向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②适合题意;性格的内向和外向不可以分离,它们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③说法错误;题目中“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时间和场合表现内向”说明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1. “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但人生中除了享受“小确幸”,还应去追求实现后所带来的“大欢喜”。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①由“小确幸”到“大欢喜”体现了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当“小确幸”变为“大欢喜”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③“小确幸”和“大欢喜”作为矛盾双方各占人生的一定比例 ‎④人生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中变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时具有的,转化的说法不准确,排除②。对立统一指的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而非双方各占人生的一定比例,排除③。 选项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 ‎12. 2017年,数不胜数的新词热词流行语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freestyle、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些流行热词不仅是2017年度的一个缩影,而且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文化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2017新词热词的流行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题目中,流行热词不仅是一个年度的缩影,而且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文化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2017新词热词的流行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故①④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与题意无关。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A。‎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电视刷《人民的名义》正式在湖南卫视黄金描开播。该剧真实震撼地演绎了类屏“打虎”,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不但收视告捷,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广泛热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形势依然严峻,效采容易反弹。在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然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本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也正是这部剧的真谛所在:以一部优秀电视剧的社会效果,厘清是非、明晰导向;有效引导社会典论,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推进腐败治理向制度化、纵深化发展。‎ 材料二 ‎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家庭的带动,能够影响周边的家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家风强调仁孝清廉、拼读传家、积德行善、克勤克俭……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其身修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加时代气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如何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斗争,净化政治生态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家庭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 ‎【答案】(1)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真实地演绎了荧屏“打虎”,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这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病败治理向制度化、纵深化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人民的名义》立足于反腐实践,有利于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积极参与反腐斗争,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净化政治生态。‎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人民的名义》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传播,为反腐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的名义》反映了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了反腐败的民心所愿,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获了观众热情的点赞。‎ ‎(2)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 ‎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作出正确价值选择。‎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良好家风传承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奉献社会观念,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家风带动世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析】本题材料一以电视刷《人民的名义》正式在湖南卫视黄金描开播,引起强烈反响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为背景材料,分别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如何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斗争,净化政治生态的。本题难度稍大,这需要考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二是要对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要熟悉,这样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才能够不遗漏相关知识点。故本题考生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散思维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大众传媒的作用以及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等多个角度展开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家庭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增强法治道德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努力形成中华儿女互有责任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美德善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文化化人,以人育人,发挥德育的作用,这离不开宣传和教育。请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围绕主题,郎朗上口,对仗工整)。‎ ‎【答案】(1)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在滋养民族法治精神、弘扬文化的支撑作用,把握了二者对立统一关系。 ‎ ‎②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履行法定义务,形成良好风尚;汲取传统精华,涵养法治文化;崇尚社会法治,践行核心价值;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增强法治道德底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原因。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措施类”主观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本题通过材料的解读,考生可以从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多个角度展开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履行法定义务,形成良好风尚;汲取传统精华,涵养法治文化;崇尚社会法治,践行核心价值;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