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ww.ks5u.com 合肥九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是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广告语。对此,有人说,既然只是搬运大自然的水,那农夫山泉矿泉水就不是商品。对此,你的看法是 A. 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格的统一体 B. 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 C. 不是商品,因为它并不是劳动产品 D. 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错误,农夫山泉矿泉水是商品,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B表述错误,农夫山泉矿泉水是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C错误,是商品,并且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正确,农夫山泉矿泉水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且用于交换; 故选:D。 【点睛】物品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不是商品:(1)本身不是劳动产品,如自然状态的空气。(2)是劳动产品,没有用于交换。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3)没有使用价值,或失去了相应的使用价值。如变质的食品、假冒的伪劣产品等。(4)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如学生正在使用的学习用品。 2.货币从本质上看,它是( ) A. 商品 B. 金银 C. 纸币 D. 一般等价物 【答案】D 【解析】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D适合题意;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A不适合题意;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B不适合题意;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C不适合题意。 3.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中可以看出( ) ①货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与商品是孪生兄弟 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含义中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先有商品,后有货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与商品不是孪生兄弟,③错误;一般等价物与货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不能等同,④错误。故本题选A。 4.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 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D. 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的职能、流通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的职能、贮藏手段的职能、世界货币的职能,其中从产生的时候起,货币就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B、C、D均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 5.张女士单位给她的工资是每月6000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A. 支付手段职能 B. 价值尺度职能 C. 流通手段职能 D. 贮藏手段职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材料中的“6000元”是张女士的工资,执行的是支付手段,A符合题意。 B:材料中的“6000元”是张女士的工资,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而不是价值尺度,B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中的“6000元”是张女士的工资,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而不是流通手段,C不符合题意。 D:材料中的“6000元”是张女士的工资,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而不是贮藏手段职能,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 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这一阶段是指商品生产者将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 要实现这一过程,商品生产者必须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的商品。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应选;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但是商品生产者希望实现价值,消费者希望获得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将商品卖出去即失去使用价值从而获得价值。因此,选项B错误,不选。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中的货币。因此选项C错误,不选;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媒介的作用。因此,选项D观点错误,不选; 故选:A。 【点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7. 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A. 5万亿元 B. 6万亿元 C. 7.5万亿元 D. 10万亿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实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速度可以求出货币的流通速度是5次,据此得出今年实际需求量为:30万/5次=6万亿元,故本题选B,其他选项均错误。 8.下列关于信用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信用卡、支票、外汇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②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③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④支票不能够被直接用于购物消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因此,外汇不是信用工具,①错误。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而信用卡不是,②错误。 ③④: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支票不能够被直接用于购物消费,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9.个人消费将步入签单时代。当需要消费时,掏出支票来,签张支票,这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成为现实。关于支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支票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B. 支票是用于办理转账结算业务的一种信用工具 C. 支票作为一种支付凭证可以随意签发,不受存户存款数量的限制 D. 支票是向收款单位或个人签发的票据,可以不用记名 【答案】B 【解析】 【详解】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B是正确的;A、C、D均是对支票的错误理解,排除。故本题选B。 10.2019年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8586,2019年4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7329。人民币汇率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②中国居民赴美旅游可以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 ③美国减少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④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汇率变动及其带来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由题意可知,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国居民赴美旅游可以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美国减少对中国的直接投资,②③正确切题。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出口,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说法错误,①不选;人民币升值,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会增多,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1. 俗语“好酒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能够用来描述( ) ①“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②“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③卖方市场的情景 ④买方市场的情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卖方市场,题干说“好酒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说明好卖,那对卖方来说有利,故应该是处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指的是买方市场,供过于求,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这个俗语的意思,难度适中。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它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类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它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类型。 12.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季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农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 A.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 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C. 商品的供求关系受价格影响 D. 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季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农增收提供了保障,这一做法表明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商品销售环节不能创造价值,故排除;选项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商品的储存成本没有提高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故排除。故本题选A。 13.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 ① 价格决定价值 ②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 价值离不开价格 ④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④ 【答案】C 【解析】 价值决定价格,①错误;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正确;价值离不开价格说法错误,③不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决定的。 A.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 C.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D.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价值量的决定的理解。此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清题意,其次把握好设问,最后采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5. 针对自来水价格的上调,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水价的成本透明是调价的基础,要把水价的成本透明给老百姓。从经济生活角度,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A.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的影响 B. 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C. 商品价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中材料“水价的成本透明是调价的基础”体现了价值决定价格,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并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故C项表述不妥,亦不能入选;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故本题选D。 16.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下列推导能正确反映某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意义的是 A. 个别劳动时间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B. 个别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C. 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总量增加——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D. 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因此,无论个别劳动时间增加或者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变,故AD错误;劳动时间与劳动效率成反比,某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导致个别劳动时间减少,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但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不变的,因此,商品的价值总量(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产品数量)就会增加,故C正确,B错误。故选C。 17.下列关系中成反比的是 A.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B. 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成反比,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没有关系,A错误。 B: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成反比,而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没有关系,B错误。 C:劳动生产率越高,平均到单位产品上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是反比关系,这说明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二者成反比,C符合题意。 D: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价值量就越高,二者成正比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假定某种儿童玩具2017年的价值是5元,生产该种玩具的某企业2018年总产量为40万件。2018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2018年该企业生产这种玩具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分别为 A. 5元200万元 B. 6元240万元 C. 5元240万元 D. 6元200万元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价值决定价格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2016年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因此玩具的价值量不变,仍然为5元。2016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该企业的生产数量为:40×(1+20%)=48万件,那么2016年该企业生产这种玩具的价值总量为:5×48=240万元,C项计算正确;A、B、D计算错误。答案选C。 【点睛】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则: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X%)。 19. 下列几类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影响程度较小的是 A. 笔记本电脑 B. 等离子电视 C. 粮食、食盐 D. 轿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量影响比较小。 A.不合题意,选项属于高档耐用品; B.不合题意,选项属于高档耐用品; C.符合题意,选项属于生活必需品; D.不合题意,选项属于高档耐用品。 故选:C。 20.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该商品和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猪肉和牛肉,它们是( ) A. 互补商品 B. 互为替代品 C. 一般等价物 D. 高档耐用品 【答案】B 【解析】 如果两种商品能够相互替代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猪肉和牛肉,它们是互为替代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一种需要,B适合题意;A、C均不适合题意;猪肉和牛肉是生活必需品,不是高档耐用品,排除D。 【点睛】互补商品和互为替代品的区分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1. 消费者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乙商品需求变化的a、b应该是( ) A. 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B. 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增加 C. 需求量减少,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需求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略 22.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同一商品上,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高,有时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B. 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 C. 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D. 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不同的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是因为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各不相同;同一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是因为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时间的供求关系不同,即两种情况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A正确,D错误;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不同,本质不一样,BC错误。故选A。 23.同一城市不同菜市场上,蔬菜差价较大。与偏远城区、普通居民小区旁相比,中心城区高档小区旁的菜价一般较高。经营者反映,其主要原因是菜市场远离产地,运输成本高;蔬菜品质好,进价高;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以保证卖相。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高品质蔬菜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决定了它的价格更高 ②中心城区菜市场客流量大,蔬菜供不应求,是价格高的根本原因 ③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偏好对蔬菜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有重要影响 ④高档小区旁菜市场上蔬菜耗费了更多劳动,价值量较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高品质蔬菜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是从使用价值角度分析,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①错误;中心城区菜市场客流量大,蔬菜供不应求,是价格高的重要原因,根本原因是高档小区旁菜市场上蔬菜耗费了更多劳动,价值量较大,②错误,④适合题意;与偏远城区、普通居民小区旁相比,中心城区高档小区旁的菜价一般较高。这说明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偏好对蔬菜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有重要影响,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24.如图,当某商品处于A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可能会增加产量 B. 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明显减少 C. 以该商品为生产要素的企业可能会增加其投入 D. 对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可能会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A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时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图示可知,当某商品处于A点时,价格高于价值仍有上涨空间,商品生产者获利增加,可能增加该商品的产量,而不一定会增加生产投入,A正确,C错误。 B:当某商品处于A点时,价格高于价值,说明商品供不应求,需求量可能增加,B错误。 D:一般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D错误。 故答案你为A。 点睛:该题除了要准确解读图示外,还要多方面掌握所学内容,对选项涉及的知识点要准确理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偏大。 25.下图是某农作物的供需与价格变化图(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因素中,能使曲线S向S′移动的是 ①该农作物价格上涨 ②该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 ③该农作物的种植成本上升 ④农户预期该农作物价格下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示表示,其他条件不变,供给减少。 ①不符合题意,该农作物价格上涨,将导致供给增加。 ②不符合题意,该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将导致供给增加。 ③符合题意,农作物的种植成本上升,将导致获利减少,因此供给减少。 ④符合题意,农户预期该农作物价格下降,将导致供给减少。 故选:D。 二、材料题(共3题,总分50分) 26.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内涵及意义? 【答案】内涵: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意义。 【解析】 【分析】 本题本题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话题创设相关情境,考查学生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内涵和意义的知识掌握程度,属于教材基础知识考查,难度较小。 【详解】本题要求回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内涵及意义,题型设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其内涵: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其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意义。 27.生活中我们随口都可以说出一大串涨价的东西——“苹什么”“蒜你很”“割你肉”等。其实,在很多物品涨价的同时,有的商品却在降价。在电子行业,随着科技不断创新以及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蜂拥而上,不少电子产品的价格陷入“跌跌不休”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分析很多物品涨价的同时,电子产品为什么会不断降价? 【答案】①价值决定价格。随着电子科技不断创新,电子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生产成本下降,这是电子产品降价的根本原因。②供求影响价格。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蜂拥而上,电子产品供过于求,价格必然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本题以市场中的价格变动为话题创设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影响价格因素的知识,分析很多物品涨价的同时,电子产品为什么会不断降价。本题考查知识比较明确,即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的知识,题型设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科技不断创新”,可以从随着电子科技不断创新,电子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生产成本下降,这是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材料中“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蜂拥而上”,体现的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了价格的变动。 【点睛】在解答“原因类”主观题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①审设问析原因。通过审读设问,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有效性。②联系教材找原因。“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原因,有不少此类题能够直接运用教材上的某个具体知识加以解决。③分析材料找原因。在背景材料中往往蕴含有关“原因”的若干信息,所以要对材料内容充分重视,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28.材料:随着入秋后天气转凉,猪肉消费渐入旺季,但由于近期饲料价格特别是玉米价格一直在上涨,且猪的存栏量在不断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不断上涨;而水产品,却由于目前进入捕捞旺季,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几乎全面下跌。 (1)实际上上述商品价格出现变化正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表现形式是什么? (2)材料中猪肉价格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生活: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 变动。猪肉价格上涨,会使人们减少对猪肉的消费,而导致其替代品如鸡肉、水产品等的需求量增加。 生产:①调节产量。猪肉价格上涨,利润增加,会吸引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猪肉供应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猪肉价格的上涨会促使食品加工企业减少猪肉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猪肉涨价和水产品价格下跌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设问难度较小。 【详解】(1)设问一考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设问二要求回答材料中猪肉价格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考查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属于体现类解答题。关于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生活方面,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生产方面,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据此解读设问和材料,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进行分析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