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三明市三地三校联考期中考试联考协作卷 高一政治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云南鲁甸发生特大地震,党和中央高度重视,紧急调拨大量军用大衣、超轻薄帐篷、吊挂式多功能应急灯、长袖夹克式迷彩服等救援物资,这些“救灾物资”: A. 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 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C. 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D. 是商品,因为它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这些“救灾物资”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因此不是商品,C项符合题意;这些物资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A项说法错误;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灾民的需要的物资不等于就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必须用于交换,B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判断一个物品是否商品,一要从含义本身去判断,即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不是商品,是劳动产品而不是用于交换的也不是商品;二是从商品的基本属性上去判断,即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没有使用价值一定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也不是商品。 2.下列关于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三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 货币是唯一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商品同时产生 D.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选项A没有涉及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货币晚于商品产生,故排除。选项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3.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金银天然是货币 ②货币天然是金银 ③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④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货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再货币产生之前,金银就产生了,故题肢①错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只有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才产生了货币,故题肢④错误;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货币的本质 4.2018年9月,刚领到4000元工资的小杨决定趁国庆假期去大理、丽江旅游,选择了标价为每人2000元的三日游,小杨在地摊上花60元买了几件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小饰品。材料中涉及的货币的职能依次是( ) A.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D. 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故题干中标价为2000元执行的是价值尺度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故题干中花60元购买小饰品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购赊销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故4000元工资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用标志词判断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标价、价格 流通手段 购买、买卖、现金交易、现场支付 贮藏手段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支付手段 赊账、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世界货币 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 5.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亿元,这会引起 A. 纸币贬值 B. 物价下跌 C. 通货紧缩 D. 购买力提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流通速度=400/5=8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亿元,纸币实际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此时会发生纸币贬值的现象,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纸币贬值,物价会上涨而不是下跌,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会发生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购买力会下降,而不是提高,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纸币发行量 6.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下列有关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②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 ③国家可任意发行纸币 ④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①项符合题意,③项观点错误;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②项符合题意,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7.某市甲乙两家公司业务往来频繁,且单次交易额基本上都在百万左右。结算方式都是由双方会计人员携带支票到对方公司进行结算。从双方最佳的结算方式看,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会计人员可以携带此支票直接去购物 ②如被银行退回要及时向出票单位索换 ③会计人员能持此支票去相关银行取现 ④收款方要持此票去把钱转入自己账户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同城交易数额较大的最佳结算方式是转账支票。支票如被退回,要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付款单位开出转账支票后,收款单位要凭此票去银行将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②④符合题意。支票不能直接用于购物,排除①。③是现金支票的特点,与题意无关。 【考点】转账支票 8.2018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是100美元兑换676.7元人民币,而2018年6月20日外汇牌价是100美元兑换645.8元人民币。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①美国商人到中国投资设厂更有利 ②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的留学费用增多 ③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更便宜了 ④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能力有所减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在2018年6月20日至2018年7月20日期间,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多了,意味着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美国商人到中国投资设厂更有利,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的留学费用会增多,①②项符合题意;由于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贵了,而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能力有所增强,③④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人民币贬值,意味着美元升值,同样的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美国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增加;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美元贬值,用美元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提高,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到美国。 9. 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 A. 该商品的价值量 B. 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C. 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D. 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是价格变动的根本因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这是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10.去年某商品单位商品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5元,若今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 A. 12.5元 B. 12元 C. 10元 D. 16元 【答案】A 【解析】 【详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原有商品价格为15元,提高后的价格=15/(1+20%),提高后的价格是12.5元。A符合题意,是提高后的价格。B不合题意,不是12元。C不合题意,不是10元。D不合题意,不是16元。故选A。 【点睛】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低。 11.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假定某企业通过一种高新技术,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能正确反映该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意义的是 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③个别劳动时间缩短 ④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A. ③→①→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① D. ③→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指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使得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故A正确;选项BCD均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传导效应类选择题的题目要求中,常有“传导路径”、“传导预期”、“传导顺序”、“传导机制”等词语。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传导效应类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影响传导路径;一类是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传导路径。其解题思路是:1、确定一个传道源,弄清传导源的内容或表现。先要确定传导源产生的“第一波”影响是什么,根据“第一波”推断以后的连锁反应。2、各传导环节之间要形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必须构成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且传导链不能断裂,上一环和下一环不能构成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选项要排除。3、根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排除“因果关系明显错乱”的选项。4、确定传导的结果必须和题干相符合。 1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大幅下降,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其根本原因是( ) A. 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 B. 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C. 居民的家庭收入大幅增加 D. 物价水平的持续走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其直接原因是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居民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高低从根本上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所以归根结底,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大幅下降,是因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不合题意。答案选B。 13.下边如图和如图分别是甲、乙两种不同商品价格下降过程中出现的需求变化曲线。据此可知 ①甲可能是高档耐用品,乙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②甲可能是生活必需品,乙可能是高档耐用品 ③甲乙商品的降价会增加其互为替代品的销售 ④甲乙商品的降价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销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水平。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通过上述图示变化看出,甲可能是高档耐用品,乙可能是生活必需品,①适合题意,排除②;甲乙商品的降价,其需求会增加,其互为替代品的销售减少,其互补商品的销售会增加,③错误,④适合题意;故选D。 【点睛】曲线类型试题解题思路 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14.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而要发挥消费的重要“引擎”作用,就必须做到:让群众“能”消费;让群众“敢”消费;让群众“愿”消费。根据材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提倡适度消费 ②健全社保体系 ③改善消费环境 ④增加商品供应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收入不断提高才会让群众“能”消费;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形成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才会让群众“愿”消费;形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健全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才会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让群众“敢”消费;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所以答案选择B。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市场秩序;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要诚信经营。 15.在人们的消费中,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但不拥有该商品的所有权。具有这种特点的消费是() A. 生存资料消费 B. 钱货两清消费 C. 贷款消费 D. 租赁消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租赁消费。在人们的租赁消费中,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但不拥有该商品的所有权,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6. 近年来,在我国各类外语培训班特别是英语培训学校越办越红火。据统计,现在全国颇具规模的英语学校已经有500家,每家大约有300多万人学习外语。中国公民学习外语,从消费的目的上看,这种消费属于( ) A. 劳务消费 B. 生存资料消费 C. 发展资料消费 D. 享受资料消费 【答案】C 【解析】 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中国公民学习外语属于发展资料消费,C适合题意,排除B、D两项;中国公民学习外语也属于劳务消费,但这是从消费商品的类型角度划分,C不适合题意。 【考点定位】消费类型 【名师点睛】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绝对的。比如,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界限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后两者不可能取代生存资料的消费。 17.“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 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 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 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 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自己并不需要,属于盲目从众,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C项符合题意;合理的求异心理是可以提倡的,A项观点错误;材料的消费行为是从众心理引发的,B项不合题意;适度消费强调消费与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相符,材料没有体现适度消费,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区分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 表现:人有我有 态度:应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攀比心理 表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态度:基于夸耀性心理,是不健康的 1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S市某餐厅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该餐厅这一措施 ①体现了节约资源这一绿色消费的核心 ②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③凸显了该餐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④鼓励消费者坚持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S市某餐厅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该餐厅这一措施凸显了该餐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②③适合题意;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①错误;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9.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 教育 B. 物质资料的生产 C. 商品生产 D. 劳动交换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把物质资料生产出来,人类社会才能继续下去,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0.随着电视动画片的出现,连环画册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电视机、DVD、网上影院的出现,到电影院去看影片的人越来越少。这说明 A.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B. 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C.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水平 D.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决定消费有对象,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决定消费的方式四种,材料中随着电视机、DVD、网上影院的出现,到电影院去看影片的人越来越少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水平,C符合题意,A、B、D与题目无关,所以选择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产与消费。 21.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特别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②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 ③必须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启示类试题,解答时要把握“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这启示我们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①④适合题意;题肢②③有利于大力发展生产力,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大力发展生产力 【名师点睛】发展要靠改革,改革是生产发展的动力。但是,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而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 22.下列对国有经济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有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是同义词 ②国有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③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④国有经济同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同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②④适合题意;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①错误;公有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因为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不能理解为公有制起主导作用。 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2010年到2016年,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资产从5.70万亿元增加到10.61万亿元,私营工业企业资产从0.39万亿元增加到15.25万亿元。这说明( )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 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③应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④应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通过分析本题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这表明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同:公有制经济占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相同。①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名师点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点区别:(1)所有制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非公有制不是。(2)国民经济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市场地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4)对应的生产力层次:公有制经济适应较高层次的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适应较低层次的生产力。(5)分布领域: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广泛分布在竞争性行业。(6)国家政策:对公有制经济是“巩固和发展”,因为公有制经济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性利益,不是“削弱、放弃”;对非公有制经济是“鼓励、支持和引导”,不是“限制、防范和放任”。 24.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下列有关混合所有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③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④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公有制是根本经济特征。②表述错误,国有经济是支柱。③符合题意,发展混合所有制,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有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④符合题意,混合所有制经济利于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故选C。 【点睛】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高档轿车零部件已由原先的完全依赖进口到目前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据中国报告大厅2016年5月调查,2010—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由不足转为过剩。2015年,37家主要汽车企业采用车产能利用率为81%,商用丰产能利用率为52%。目前国内车企仍在扩张产能,在建产能超过600万辆。如今面临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结构加快的局面。传统汽车供需失衡,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在传统汽车竞争加剧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倍增。2014年近7.5万辆,2015年33.12万辆,2016年更是达到50.7万辆。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与不限购、免征购置税、购置补贴等多项新能源政策有关。 结合材料,运用“多变的价格”的知识,分析我国传统汽车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答案】①价值决定价格。汽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汽车价值量减小,致使传统汽车价格呈下降趋势。 ②供求影响价格。一方面,我国传统汽车发展迅速,供过于求,产能结构性过剩,且仍在进行产能扩张;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导致需求量逐渐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竞争加剧是传统汽车价格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 ③传统汽车价格还受到其替代品需求量变化的影响。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购置鼓励政策使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倍增,会导致传统汽车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汽车价格变动的原因进行解释,影响价格的因素有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从材料中看,汽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说明价值决定价格,汽车价格降低;根据材料中传统汽车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导致需求量逐渐减少,可以从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进行回答;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在传统汽车竞争加剧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倍增”可以回答替代品的出现对传统汽车价格的影响。 26.材料:随着入秋后天气转凉,猪肉消费渐入旺季,但由于近期饲料价格特别是玉米价格一直在上涨,且猪的存栏量在不断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不断上涨;而水产品,却由于目前进入捕捞旺季,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几乎全面下跌。 (1)实际上上述商品价格出现变化正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表现形式是什么? (2)材料中猪肉价格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生活: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猪肉价格上涨,会使人们减少对猪肉的消费,而导致其替代品如鸡肉、水产品等的需求量增加。 生产:①调节产量。猪肉价格上涨,利润增加,会吸引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猪肉供应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猪肉价格的上涨会促使食品加工企业减少猪肉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猪肉涨价和水产品价格下跌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设问难度较小。 【详解】设问一考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设问二要求回答材料中猪肉价格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考查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属于体现类解答题。关于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生活方面,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生产方面,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据此解读设问和材料,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进行分析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内涵无疑是丰富的,不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核心在于扩大居民消费从而提升居民福利水平。为此,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不仅要求从体制与机制的高度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更是首次强调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对消费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 材料二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强调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消费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大程度地促进供需匹配。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现阶段应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案】(1)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①收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人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越大。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加居民收人。 ③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人,而且受未来收人预期的影响。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要健全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改善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收人差距的大小切相关,收入差距越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高。要提高居民消水平,就要采取措施缩小居民收人差距。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背景材料,考查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收入与消费的有关知识。第(1)问侧重于消费的反作用,可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说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合理性;第(2)问侧重于收入对于消费的影响,可从当前收入、未来收入、总体收入差距等方面,说明现阶段应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合理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不仅要求从体制与机制的高度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更是首次强调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可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从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包括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说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合理性。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现阶段应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从材料可以看出,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必须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消费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大程度地促进供需匹配。可运用收入与消费的有关知识,从收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等方面,说明现阶段应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点睛】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③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28.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我国实有私营企业1209万多户、外资企业44万多户,非公企业已占到企业总数的80%以上。我国非公企业利润总额过去五年年均增长速度21.6%,就业贡献超过80%,GDP所占的比重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案】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长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可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等方面,分析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点睛】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因为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