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零班、培优班)历史试题(word版)含部分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零班、培优班)历史试题(word版)含部分解析

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卷(零班、培优班)‎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主张保护生产者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的主旨是(  )‎ 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                    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2.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即使是父子也用计算之心相待。”这反映出韩非子(  )‎ 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            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 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D.提倡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 ‎3.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之性”。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  )‎ A.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B.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 C.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 D.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 ‎4.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 A.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5.古希腊人崇拜的神,与人有着一样的七情六欲,与人有着一样的形体。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崇尚自然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反对神灵崇拜 ‎6.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 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启蒙运动(  )‎ 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                            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 ‎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的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B.有很强的封闭性 C.求善而不存真 D.落后于西方国家 ‎9.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10.“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  )‎ A. 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B. 集中表现农村生活 C. 内容凸显历史故事 D. 世俗化的趋势加强 ‎11.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12.根据北宋画家郭熙的见解整理成的《林泉高致》一书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该认识反映其艺术追求是(  )‎ A.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传达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感染观者 D. 逼真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 ‎13.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 ‎14.“牛顿是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由此…..科学已无数次地为牛顿自己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爱因斯坦赞赏经典力学体系,是因为它(  )‎ A.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 B.启迪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 C.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 ‎ ‎ D.系统合理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 15.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登刊标题为“科学革命”的文章,讲述了“宇宙新理论”与“牛顿观念的破产等”内容。该报所指的“科学革命”是(  )‎ A.相对论                B.地心说                 C.日心说                D.进化论 ‎16.从神学向科学的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从精神因果论向物质因果论的转变,始于此前的科学革命,但是19世纪的一些理论学说极大加快了这一转变步伐。其中最重要的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哥白尼的日心说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7.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入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  )‎ A.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 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 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 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 C. 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 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 ‎20.“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风头甚健,洋务派以“体用”“本末”的关系来努力论证中西文化可以相容,能够互补,极力证明中国固有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洋务派极力宣扬“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根本目的是(  )‎ A.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D.遏制革命形势发展 ‎21.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22.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 B.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D.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 ‎23.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24.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社会主义理论学派纷繁复杂 B.中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 C.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 D.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 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氏的民族主义既是自由民主的,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思想认识的特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产生的原因。(1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9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高潮时期 ‎ 主要方向 ‎ 方式 ‎ 规模及代表人物 ‎ 清末同治时期 ‎ 留学美国 ‎ 官费 ‎ ‎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 詹天佑、唐绍仪等 清末光绪年间 ‎ 留学日本 ‎ 官费自费各半 ‎ ‎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 ‎ 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 民初五四前后 ‎ 留美、留法、留苏 ‎ 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民间社团组织 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 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 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 ‎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 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 ‎27.(15分)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地冲击。 ‎ ‎——《自然科学与神学》 ‎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四 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1) 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4分) ‎ (2) 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 ‎ ‎(3)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材料四这一观点的认识。(7分)‎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零班、培优班)参考答案 ‎1、解析:据材料并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仁政,可知安居乐业的目的是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故选A项;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是安居乐业的表现不是目的,排除B项;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思想不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据材料“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即使是父子也用计算之心相待”,可知韩非子通过买卖、交易等形式来明确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因此强调重利的价值观,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重利的价值观,而非强调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可知侧重于重利的价值观,而未涉及到法律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借助交易、买卖等形式来强调等级关系,而非强调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是对于人性进行分类,主要是适应汉武帝时期思想统治的需要,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教化,不是刑罚,排除A。材料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不是强调君权至上,排除C。材料没有论述后天教育的作用,而是强调加强思想统治,排除D。‎ ‎【答案】B 4、 解析:据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可知王学打破尊卑贤愚不可逾越的界限,倡导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有利于个人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反封建专制倡导民主的内容,排除A项;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是欧洲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B项;程朱理学是明清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题干中古希腊人崇拜的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是一种对人的形象加以“完美抽象”,是一种自然崇拜,故选B项;古希腊时期,希腊人的宗教意识浓厚,排除A项;题干中未体现希腊人追求物质生活,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是一种神灵崇拜,排除D项。‎ ‎【答案】B ‎6、解析 材料中新教强调“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A项错误;新教思想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 ‎【答案】D ‎7、解析:据材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说明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主权的归属不是个人权利,排除A项;材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说明行政权的受托人对人民的服从不是自由平等,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权力的归属并未说明建立新制度的构想,排除C项。‎ ‎【答案】D ‎8、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故答案为A项。B、C项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均排除;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项明显错误,排除。‎ ‎【答案】A ‎9、【答案】D ‎10、解析:”赵家庄“”盲翁“”满村听说蔡中郎“表明宋代文学世俗化的趋势加强,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答案】D 11. 解析:宋代中国并未完成大一统,故A项错误; 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说明其创作风格并不是多元化,故B项错误;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其思想内容并未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故C项错误;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 ‎12.解析:‎ 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是文人画的特征,排除;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是花鸟画的特征,排除; C.山水画最大的特点是借助自然表达作者的心境以感染观者,正确; D.逼真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不属于山水画追求的特点,排除。‎ ‎【答案】C ‎13、解析 彩陶画和汉赋都是宋以前的,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话本与小说都是宋兴以来,故B项错误;唐诗属于宋以前,由于对文学水平要求较高,底层百姓很难真正参与其中,因而属于贵族的,而风俗画展现社会风俗,反映大众生活,故C项正确;文人画需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也不符合大众民间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C ‎14、解析:根据材料“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结合所学,牛顿首次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理论大综合,故选D项;“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是许多科学理论的共同特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典力学对自然世界的影响,排除B项;“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不能够完全表达牛顿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排除C项。‎ ‎【答案】D ‎15、【答案】A ‎16、解析:由材料“19世纪的一些理论学说极大加快了这一转变步伐”可知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冲击封建神学创世说,推动了从精神因果论向物质因果论的转变,故选C项;17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说诞生于16世纪 ,排除B项;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排除D项。‎ ‎【答案】C 17、 解析:据图示可以看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D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重工业领域,排除A项;根据所学,新经济出现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排除B项;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排除C项。‎ ‎【答案】D 18、 解析:根据材料“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结合魏源的思想主张,可以看出魏源根据实际提出了一些抵抗外敌的主张,反映了他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故C项正确;魏源的认识中没有涉及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制夷”,没有反映魏源要学习西方,故“师夷”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答案】C ‎19、【答案】C ‎20、解析:19世纪60年代由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为了挽救清政府危局,洋务派开展了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不是调和中西文化,故A项错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故C项错误;遏制革命形势发展是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 21、 ‎【答案】C ‎22、解析 从材料“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可知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抛弃传统文化以变革中国,使之摆脱被侵略压迫的命运,故C项正确。‎ ‎【答案】C 23、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陈独秀和胡适辩证、全面地看待文化传统,不是观点对立,排除A。材料强调陈独秀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但不否定传统,并非只是继承和发扬,排除B。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的是康有为,并不是陈独秀和胡适,排除D。‎ ‎【答案】C ‎24、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发生,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实践成果,因此《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C项正确。学派复杂是《新青年》对社会主义的客观陈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排除D ‎【答案】C ‎25、(1)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2分)‎ 特点: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存在;初步了解西方;认识到中国人自身存在不足。(任答2点得4分)‎ 原因: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6分)‎ ‎(2)进步: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开始具有民权的认识;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任答2点得4分)‎ ‎(3)简析: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实业救国)。(任答3点得9分)‎ ‎26、 第一段: ‎ 特点:主要官费;到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4分)‎ 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战败;西学的传播;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4分)‎ 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4分)‎ 第二段: ‎ 特点:主要到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4分)‎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4分)‎ 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 第三段: ‎ 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4分)‎ 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4分)‎ 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4分)‎ 评分标准:特点依据材料提取,概括准确(答出两点即可)历史解读必须包括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影响两部分。(解读要与所提取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解读清晰、史实准确)‎ ‎27、(1)说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4分,举其中两例即可。) ‎ ‎(2)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 ‎(3)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2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纸张革命的扩展。(2分)因此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