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江苏专用)

课时检测(二十六)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常州一中期初)《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解析:选B 根据题干《宣言》内容可以知道,反映的是1924年1月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在《宣言》之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2.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解析:选A 前则材料介绍三民主义,出自革命派创办的《民报》,后则材料主张创办学校,培养变法人才,出自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故A项正确;《天演论》宣传西方进化论,与后则材料培养变法人才无关,故B项错误;前则材料借西方进化论思想,宣传三民主义的合理性,因此不是出自《天演论》,故C项错误;《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与前则材料宣传三民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3.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故D项正确。‎ ‎4.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  )‎ 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解析:选A 1924年,孙中山公布《工会条例》,保护劳工权利,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实现了升华,由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A项正确。‎ ‎5.(2019·苏州一模)毛泽东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革命分两步走,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观点,故A项正确。‎ ‎6.(2019·苏北四市一模)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2)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3)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4)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5)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  )‎ 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 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 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解析:选B 由材料“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可知是土地革命时期,材料论证了武装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故B项正确。‎ ‎7.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里的“分水岭”是指(  )‎ 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解析:选D 1935年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使毛泽东掌握了领导权,同时这次会议是在没有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没有共产国际指示的情况下发生的,标志着中共独立自主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始,故D项正确。‎ ‎8.(2019·启东中学月考)“‎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选B “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故B项正确。‎ ‎9.(2019·苏州调研)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C.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 D.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解析:选C 由题干可知,毛泽东说的“社会主义的任务”是指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民主主义任务”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题干中的“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说明毛泽东主张二者不可以同时完成,也就是主张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选C项。‎ ‎10.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 A.《论持久战》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选B 根据“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可以判断该著作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即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11.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解析:选A 由材料“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可知此时为抗日战争期间,这“新的内容”自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 ‎12.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  )‎ 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 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解析:选A 材料中毛泽东所说体现了主动融入世界的意向;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意向,故答案为A项。‎ ‎13.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解析:选B “证券、股市”“社会主义能不能用?”“要坚决地试”,强调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摸着石头过河”,故B项正确。‎ ‎14.“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1992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解析:选D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发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故D项正确。‎ ‎15.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解析:选D “试错反弹”‎ 可以理解为允许犯错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15分)‎ ‎16.(2019·苏中名校联考)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摘编自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摘编自《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提及向俄国学习,可知此时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正在形成中,联系新三民主义相关内容,可知土地方面提出“耕者有其田”‎ ‎;第二小问,联系辛亥革命失败和十月革命的相关信息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厘清材料中相应关键词概括回答;第二小问,从巩固政权的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出现问题后主张及时解决问题可知,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4)问,联系所学知识,结合相关时代背景任务和三大思想内容予以比较,围绕三者目标的共同点予以回答。‎ 答案:(1)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 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关键:发展生产力。‎ 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 ‎(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