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衡水市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临考模拟(二)文综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衡水市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临考模拟(二)文综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临考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第I卷 ‎24.有论者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初期,诸侯国仅仅是数城而已,是周王室抵御蛮夷的据点。 到春秋末年,分封的诸侯王将长江黄河流域、河北、关中、山西、东夷地区的蛮夷政权几乎消灭殆尽,中原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地区。 这揭示出分封制 ‎ A.保障了周王朝长期繁荣 B.使周王有效地控制地方 ‎ C.促使民族成分趋于单一 D.扩大了中原文明影响力 ‎ ‎25.有学者指出,“文景之治”时期恰值汉代地方权力最为活跃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 唐朝虽然由盛转衰,但唐王朝经济活跃、文化昌明、作为东亚文明中心和世界仰慕之 国的地位继续保持了百年之久,这一阶段正是地方权力扩大而尚未失控的时期。 作 者意在强调 ‎ A.汉唐盛世都是以君主的开明为基础 B.地方分权有利于维护王朝统治 ‎ C.地方适度分权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 D.汉唐繁荣得益于地方分权政策 ‎ ‎26.下图中《吊古战场文》据说是岳飞真迹,其实很难考证,但人们愿意认可;下图中宋体字据说是出自秦桧的书体,但人们将其称作“宋体”而不是“秦体”。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人品高低决定了书品的价值 B.岳飞书法作品具有文人意境 ‎ C.秦桧的书体不具有艺术价值 D.社会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 ‎ ‎27.乾隆年间的木刻本《商书便览》,记载了 20 个省 252 个府州总共 1800 多种商品,其 中包括 140 多种新品种,还记载了日本、高丽、安息、波斯、缅甸、交趾以及大小西洋 诸国的70多种商品。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商品生产呈现专业化 ‎ C.各地对外贸易发达 D.具有良好的商业秩序 ‎ ‎28.1882-1883 年,胡雪岩收购了上海市场约 64%的生丝,企图垄断对欧洲的生丝贸 易。 1883 年,意大利生丝丰收,足以解决欧洲需求,洋行拒绝收购上海所有的生丝原 ‎ 料,导致胡雪岩破产。 这反映出 ‎ A.生丝贸易战重挫了中国的经济 B.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差距拉大 ‎ C.中外贸易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举步维艰 ‎ ‎29.胡适在论及辛亥革命时指出:“能有什么比经过几千年时间检验的帝制更有力量,也 更具持久性呢? 如果皇帝都能被时代的洪流扫除,那就绝无其他貌似神圣的东西能 在新思潮及其实践的冲击下岿然不动。”这揭示出辛亥革命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B.为社会深刻变革奠定了基础 ‎ C.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D.扫除了不利于近代化的因素 ‎ ‎30.1948 年,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口号”,酝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下图为《人民日报》 刊登的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拥护中共“五一口号”的通电和给毛泽东的复电。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获得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B.以政权建设为工作重点 C开始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革命领导地位更加巩固 ‎ ‎31.下表摘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 该表所示状况 1990-1997 年城镇从业人员统计表(单位:万人) ‎ A.反映出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变化 B.说明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 ‎ C.体现出社会经济体制正在转型 D.反映出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 ‎ ‎32.公元前 242 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他们在审理涉外案件过程中既不适用罗马市 ‎ 民法,也不适用异邦法,而是立足于固有的诚信观念,对与本案相关各国的实体法进 行综合处理,努力提取出相对简单的规则。 这说明罗马法的运用 ‎ A.淡化了罗马市民的权利 B.体现出实事求是的原则 ‎ C.依据诚信原则进行裁判 D.注重简化具体法律条文 ‎ ‎33.有论者指出,《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君主在力量上不足以压制整个社会。 社会力 量的强大、尤其是商人群体的发展促使英国经济迅速发展,正是英国率先发生工业 革命的历史渊源。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国王丧失了社会控制能力 B.各阶层社会地位发生巨变 ‎ C.商人群体是社会主体力量 D.制度创新释放了经济活力 ‎ ‎34.1926 年,苏联 9 岁至 49 岁的农村人口识字率是 51%,1939 年上升至 84%。1932 年农村小学生的数量比 1928 年增加了 75%,1940 年中学生的数量更是 1932年的三 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 A.文化素养水平领先于世界 B.注重创造社会发展的条件 ‎ C.社会面貌取得了全面进步 D.农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 ‎35.有论者指出,目前,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遍布全球,已经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内部政策和管理能力可以控制和制约的了,而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与之适应的全球范围内国际性协作组织及其制度、机制的出台。这体现出 ‎ A.国际经济形成了完善的分工体系 B.国家逐步丧失经济政治管理职能 ‎ 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体系的调整 D.世界经济多极化要求政治民主化 第II卷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 材料一 唐朝的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里面有大量的留学生,“高丽、百济、新岁、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唐代史书还记载新罗、渤海等国向唐廷请求中国书籍的故事;而朝鲜半岛的国家,言及经典常常首先历数中国的儒家经典。 ‎ ‎——摘编自孟宪实《大唐“朝贡”外交真相》 ‎ 材料二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凌。由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向“西”看。 无论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还是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华文化遭受相当冲击,西方思潮在中国泛滥。 ‎ ‎——摘编自田军《(辛亥百年)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渐”》‎ 材料三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大流行”的关键时刻,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 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贡献给各国的,不仅是宝贵的防疫窗口期和雪中送炭的物资援助,更有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合作精神。 中国科研人员迅速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并向世界公布;中国与 100 多个国家、10 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抗疫经验,钟南山等一批中国专家频繁与东盟、中亚、欧洲、美国的有关专家进行连线交流......得益于中国的抗疫努力,世卫组织专家表示,其他国家“不必从零开始”。 ‎ ‎——摘编自辛识平《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8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0 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援助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意义。 (7 分) ‎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 材料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结果,一是实现了“国家减贫”,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 之间的贫富差距开始缩小,财富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均衡分配,带来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关系的调整。 二是财富在国家内部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去工业化”导致蓝领工人的衰落。 两种不均衡带来的结果是全球化的 进程遇到了反全球化的阻力。‎ ‎——摘编自孙兴杰《贸易战的本质是旧有全球治理滞后于全球化进程》 ‎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 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 材料一 485 年,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此后,租调的征收由以户为单位转变为按授田对象为单位进行;每户纳税的多少,由按资产的多少将农户分为九等改为按丁征收,以受田丁口、奴隶、耕牛的数量来计算,一般来说大户纳税就多,小户纳税就少。 将一切税费包括在正税之内,不再另立名目,民户纳税负担也大为减轻。 ‎ ‎——摘编自《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后,相应的税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 材料二 2006 年取消农业税后,与改革前的 1999 年相比,全国农民减负 1045 亿元, ‎ 人均减负120元左右。通过配套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此外,农村改革从调整生产关系到改革上层建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 ‎——摘编自李金磊《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负 1045 亿元人均减负 120 元》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改革前后租调征收的变化。 (6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北魏租调制相比,新时期中国农业税改革的特点,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9 分) ‎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 材料 从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32 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 1.81 亿美元的军火。 1931年12 月,美国不仅拒绝国联邀请其加入调查团,国务卿史汀生还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美国政府都不参加任何压制行动或使用制裁”。 七七事变后,当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请华盛顿出面调停时,美国代表项白克毫不犹豫就拒绝了,理由是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不会使美国蒙受多大损失”。当时,日本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正是要靠日本解决国内头疼的经济危机问题。 因此,美国不打算对日本禁运,反而慷慨地为其提供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 1947 年,前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承认:美国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的政策直接导致了珍珠港事件。‎ ‎——摘编自许述、赵占豪《二战时的绥靖政策:美国为什么一开始不把住日本》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日本侵华采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8 分)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本侵华采取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 (7 分) ‎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 材料 刀安仁(1872-1913 年),傣族,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先驱。 ‎ ‎1891 年,19 岁的刀安仁承袭了土司职。 同年,英帝国主义入侵盈江等地。 刀安仁征调四五百名士兵到干崖铁壁关地区安营扎寨,痛击入侵英军,坚持了长达 8 年之久。 ‎ ‎1905 年初,刀安仁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 1906 年,他回国筹办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先后筹集了 7 万多银元,全部捐赠给了同盟会作为革命活动经费。‎ ‎1910 年,刀安仁成功发动腾越起义,成立了“滇西军都督府”。 接着,刀安仁倾其家产,筹措大量军费,支援起义军向纵深发展。 后因遭人暗算,被捕入狱,虽经营救出狱,因身心遭到严重摧残,卧病不起,于1913 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1 岁。 孙中山先生听闻噩耗十分痛惜,题写“中华精英,边塞伟男”挽联追悼,北京政府追谥他为上将军衔。 ‎ ‎——摘编自管毓树、刘祥元《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刀安仁主要活动的背景。 (7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刀安仁备受孙中山和北京政府赞扬的原因。 (8 分) ‎ ‎ ‎ ‎‎ 参考答案 ‎24-35 DCDAC BDCBD B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