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应 县 一 中 2017-2018学年高 二 年 级 月 考 一 历 史 试 题 2017.9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霍明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 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 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 3.“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 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 C.人文精神的跃动 D.王道学说的风行 4.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5.《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6.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助人探究儒家义理 B.弘扬“致良知”的学说 C.促进儒佛道的融合 D.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 7.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8.顾炎武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这表明顾炎武( ) A.挑战传统儒家思想 B.主张知耻和洁身自好 C.要求发展民间经济 D.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 9.“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下图是龙门二十品(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11.“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12.“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二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图三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四清代《墨兰图》(局部) 13. 泰勒斯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水,其本性就是一种变动的东西,由水生成物,由物变成水,这是一个无止无休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看,在精神气质上与之最接近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14.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政治主张 B.公民意识 C.批判精神 D.自由观念 15.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之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 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 16. 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 17. 《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 ) 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 18.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属于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19. 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D.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 20.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 国际地位的差异 21. 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22.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 )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C.符合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D.阐发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23. 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 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B.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4.一位科学家在回顾其科学成就时称:“当时,我已经为辐射和物质的问题而奋斗了6年,但一无所获。但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整个物理学至关重要,我也已经找到了确定能量分布的那个公式。”据此可知,该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是( ) A.电磁感应理论 B.相对论 C.光电效应原理 D.量子论 25.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26. 意大利经济历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是指( ) A.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B.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C.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D.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27.“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28.“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 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29. 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前辈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 A.狭隘地理解了西学的范畴 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 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 30.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世、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此时张之洞( ) A.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放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其思想与时俱进 D.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31. 梁启超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也是主张、观点不断变化,思想“多变”,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文化现象说明了(C) A.中国的现代化突飞猛进 B.西方侵略的冲击日益深入 C.近代社会剧变催人醒省 D.旧民主主义革命任重道远 32. 新青年》第1卷发表的易白沙《述墨》一文说:“周秦诸子之学,差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者,殆莫如子墨子矣。其学勇于救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面对死亡也不后退),精于制器,善于治守,以寡少之众,保弱小之邦,虽大国莫能破焉。”其目的在于( ) A.利用墨家思想猛烈抨击儒家思想 B.唤醒国人对国家危亡的关注 C.规劝青年树立爱国致用的人生态度 D.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主张 33.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4.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材料意在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 (共49分。其中35题10分;36题19分;38题20分。) 35.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以及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10分) 36. (19分)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西欧近代的思想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以以往的人文、科学、理性的成就为基础的。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地批判。他指出,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的影响并没有随着18世纪甚至19世纪的结束而消失。伏尔泰和潘恩的著作至今仍有影响,仍鼓舞着生活在普遍的状况和制度跟早先哲人们与之斗争的状况和制度相似的国家里的人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举例说明“以往的人文、科学的成就”是如何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的。(4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依据材料指出“他”的思想主张。(6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早先哲人们与之斗争的状况和制度”有何相似之处?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9分) 37.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8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6分) 高二月考一历史答案2017.9 一.本卷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DBCDD 6----10 ADDDC 11---15 CDBCB 16---20 ADBCB 21---25 ADCDD 26---30 DBADC 31---34 CCDB 二。本卷共49分。其中35题10分;36题19分;37题20分。 35.(10分)答案: 主张:孟子:人性善。 荀子:人性恶。 王阳明:致良知。 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知德合一。(8分) 共同问题:道德问题。(2分) 36.(19分)答案: (1)文艺复兴宣扬人性,反对神性,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或自然科学诞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科学基础。(2分) (2)卢梭。反对君主专制;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6分) (3)相似之处: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传统思想的束缚;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6分) 探索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 37. (20分)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6分)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8分)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