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豫南九校2019—2020学年上期第四次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属于哪个流派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可知,材料强调善待百姓,施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C正确;道家主张“无为、逍遥”,与材料无关,A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无关,B错误;法家主张“法治”,D与材料无关。‎ ‎2.黑格尔认为: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但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下列哪个时期的思想最符合黑格尔的所说的话的含义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 “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可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实在西汉中后期以后,故C符合题意;先秦时期不符合,A错误;秦汉时期,秦朝不符合,B错误;宋元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儒家思想哲学化,思辨化,但宋明理学在宋朝时并未上升统治思想,D错误。‎ ‎3.鲁迅的《我之节烈观》中指出:“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A. 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 B. 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社会生活 C. 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 D. 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可知,到宋朝时由于宋明理学的影响,宋代贞节观强化,这种变化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B正确;A、C两项与贞洁观的形成没有必然联系,A、C错误;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与宋代贞节观强化没有直接的联系, 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宋明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4.明代东林书院刻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这反映了明代 A. 知识分子深受政治压迫 B. 八股取士日益束缚思想 C. 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 D. 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价值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志不在君父…志不在民生…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可见明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强烈,体现了士大夫济世安民的情怀,故C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压迫,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选官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排除;D项,题干未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排除。‎ ‎5.有学者评价荷马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在于他对伟大众神的描绘:他们坐在奥林匹斯山上,注视着特洛伊的战斗,就如同一场垒球赛里的观众,他们总是乱哄哄的,小气、满口谎言,却又光彩夺目。简言之,他们就是人类。这表明古希腊 A. 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B. 强调人神互通 C. 人文精神色彩浓厚 D. 重视神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荷马将伟大众神形象描绘成为与世俗普通民众具有共同的特征,体现了对人性的赞美,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A项,题干未反映文学成就的繁荣,排除;B项,题干强调伟大众神与世俗人类无异,而非人神互通,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体现重视神的作用,排除。‎ ‎6.阿伦·布洛克在评价西方某一运动时说:“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该运动是 A. 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希腊罗马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的文化,故B符合题意;宗教改革与材料“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不符,A错误;启蒙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与材料“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无关,C、D错误。‎ ‎【点睛】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希腊罗马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的文化。‎ ‎7.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人类理性……建立……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即可选出A项;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自然科学……支配整个世界”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中“追求王权公平”、D项中“倡导阶级平等”的表述与其不符。‎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8.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指出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 儒家思想禁锢人才,阻碍科技的发展 B. 闭关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 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D. 腐朽的封建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 “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16~19世纪的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落后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潮流,D正确;“儒家思想禁锢人才,阻碍科技的发展”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具体表现,而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闭关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具体表现,而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是“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 ‎9.“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诗人 A. 工商皆本的思想 B. 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 C. 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 D. 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可知,诗句借商人之口说出商业功能,反映了作者认为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肯定了商业的作用,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工商皆本的思想,A错误;诗句借商人之口说出商业功能,反映了作者认为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肯定了商业的作用,但没有涉及诗人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故B项错误;诗人不仅肯定商业作用,而且质问“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表达了为商人争取应得社会地位的思想,故D项错误。‎ ‎10.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A. 元杂剧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的民族压迫 B. 元杂剧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 C. 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D. 元杂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可知,元杂剧体现了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反映了当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而A、B都是其消极的一面,A、B不符题意;元杂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材料强调的是元杂剧因为记录社会现象而体现的历史价值,故D项错误。‎ ‎11.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这反映出伽利略 A. 深受宗教的困扰 B. 仍受宗教思想影响 C. 对圣经不以为然 D. 对科学持怀疑态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都同样出自神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伽利略一方面具有科学实验的精神,一方面又具有宗教思想,说明他仍受宗教思想影响,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他深受宗教的困扰,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他对圣经不以为然,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他对科学持怀疑态度,故D错误。‎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伽利略 ‎【详解】‎ ‎【点睛】‎ 伽利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12.1907年,德国将军弗里希说:“战争是具有头等重要性的生物必需,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省却的一个定期性因素,假如没有战争,这将会排除种族的所有进步,并进而使所有真正的文明消亡。”这种观点 A. 说明了战争对人类进化的科学作用 B. 片面地运用进化论解读人类社会进程 C. 有力挑战了天主教宣扬的封建神学 D. 体现出法西斯所宣扬的民族主义观念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战争可以促进种族的进步,这是将生物进化论引入人类社会,片面地运用进化论解读人类社会进程。故答案为B项。A项本身错误,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的观点不是法西斯宣扬的,从时间信息“1907年”可以排除D项。‎ 点睛: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理论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成为西方殖民者为殖民掠夺政策辩解的理由。本题考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13.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 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B. 科学与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 C.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 科技发展带来组织生产方式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片文字信息可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分析,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学与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故B项正确;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不能涵盖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 A错误;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应该是越来越小,科技进步成为提高劳动效率的源泉,C错误;据材料没有具体体现科技发展带来组织生产方式变化,故D项错误。‎ ‎14.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 设议会、开国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未涉及经济改革;C、D项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故选A 。‎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5.新儒家贺麟说:“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乃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 旧道德与新文化不能兼容 B.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对儒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的否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乃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腐化部分进行清理,是有利于儒学的发展和更新的,C选项符合题意;旧道德经过改造后是可以同新文化相融合的,A选项排除;B选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并未全盘否定,D选项排除。‎ ‎16.学者郑大华认为,孙中山从1919年到1922年,其“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直至1923年到他病逝,其“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郑大华意在说明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经历了 A. 从民族独立到创建新族体目标转变 B. 从反对帝国主义向排满主义的发展 C. 从大汉族主义到近代民族观的演变 D. 从弘扬民族精神到振兴中华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郑大华认为,1919年到1922年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是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体现了大汉族主义,至1923年是以平等为基础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体现了各民族平等,材料意在说明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经历了从大汉族主义到近代民族观的演变,故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有创建新族体目标,排除A;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经历了从大汉族主义到各民族平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发展,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振兴中华,排除D。‎ ‎17.“……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材料中的“……”是指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可知,材料先后分别涉及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思想,而这些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故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而不是理论指南,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不能反映材料整体,排除CD。‎ ‎【点睛】本题最容易犯得错误是抓住材料的关键词然后以局部代替整体,这也提醒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是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18.1949年以来,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共颁布了1套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包含“文革”时期),组建了专门的统编教材编写和审查机构,建立起统一的教材出版发行渠道。这些举措 A. 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B. 服务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C. 反映出教育事业的发展 D. 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央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组建专门的统编教材编写和审查机构,统一教材出版发行渠道,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也反映出教育要与国家意识形态相符合,故答案为A项。B项表述绝对,“文革”时期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是适应当时“阶级斗争”的要求的,排除;“文革”时期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是对新中国教育的摧残,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9.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他们害怕外国‘帝国主义’威胁和外国‘共产主义’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A. “双百”方针提出——经营者革命 B. “双百”方针提出——福利国家 C. 人民公社运动——“人民资本主义”‎ D. 人民公社运动——罗斯福新政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强调文艺自由,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故B正确;经营者革命指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管理所有业务),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与“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无关,排除A;根据“20世纪50年代”,可以排除D项中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根据“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缩小自由,排除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联系所学“双百”方针的内容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分析解答。‎ ‎20.“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是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是感动中国栏目对一位科学家的颁奖词,这位科学家是 A. 李四光 B. 华罗庚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故D正确;李四光是地质学家,A错误;华罗庚是数学家,B错误;邓稼先是原子弹之父, C错误。‎ ‎21.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结合时代和新的文学要求,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战斗性和乐观主义色彩,据此推测,这一阶段代表性作品是 A. 《母亲》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日瓦戈医生》 D. 《安娜·卡列尼娜》‎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结合时代和新的文学要求,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战斗性和乐观主义色彩”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的特点,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B正确;《母亲》创作于十月革命前,与材料不符,A错误;《日瓦戈医生》是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解冻文学,C错误;《安娜·卡列尼娜》是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发表于十月革命前,D错误。‎ ‎22.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这反映了西方社会 A. 开始出现个人自由发展趋势 B. 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 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D. 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他们试图摆脱美国社会既有的惯例和陈规,并逃离现实社会和现实文化,希望走向自由,走向理想,实质反映出西方社会颓废、消极的精神危机,故C正确。A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3.如图是画家康定斯基创作于1939年的一幅油画。黑色的背景犹如黑夜,深沉而神秘,抽象的几何图案仿佛构成了一对热恋的男女,中间的种种抽象符号传递着浓浓的爱意。该作品的风格是 ‎ 《构成第十号》‎ A. 古典主义 B. 印象派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抽象的几何图案仿佛构成了一对热恋的男女,中间的种种抽象符号传递着浓浓的爱意”可知,该作品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特点——抽象、画面多以变形、夸张、怪诞,现代主义绘画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故D正确;古典主义的特点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A错误;印象派注重光与色的和谐,B不符合题意;现实主义注重表现社会现实,C与题意不符。‎ ‎24.有人说:电视是一个愚蠢的盒子,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看电视看出成果,一个靠看视频打发时间的人群,注定会集体走向愚蠢和懒惰。对材料准确理解的是 A. 希望人们少看电视 B. 完全否认电视的积极作用 C. 提醒人们警惕电视的副作用 D. 无限夸大看电视的潜在危害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一个靠看视频打发时间的人群,注定会集体走向愚蠢和懒惰”可知,材料强调看电视及视频打发时间的人,会走向愚蠢和懒惰,这是强调人们警惕电视的副作用,故C符合题意;据材料“一个靠看视频打发时间的人群,注定会集体走向愚蠢和懒惰”可知,材料不是强调人们少看电视,而是不能靠看视频打发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提到电视的消极作用,没有涉及否定其积极作用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一个靠看视频打发时间的人群,注定会集体走向愚蠢和懒惰”可知,材料没有无限夸大看电视的潜在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文主义在人类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一 ‎ ‎ 当代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二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答案】(1)特征:属于个人主义,强调人的个性和尊严。(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体现:伊拉斯谟反对将人视为神的附属品,反对将人与其他动物同等看待,突出强调的是人的独特性。‎ ‎(2)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 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解析】‎ ‎【详解】(1)特征: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强调人的个性和尊严。体现:据材料“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可知,伊拉斯谟反对将人视为神的附属品,反对将人与其他动物同等看待,突出强调的是人的独特性、尊严、地位和作用。‎ ‎(2)条件:据材料“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可知,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据材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可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的逐渐发展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文明之国,其进化历程必由渔猎社会而游牧、而耕稼,只是为时有迟速而已。‎ 二、至禹乃确立传位之定法。盖专制之权渐固,亦世运进步使然,无所谓德之隆替也。‎ 三、优胜劣汰……服从强权,遂为世界之公例,成力所及,举世风靡,弱肉强食,视为公义。于是有具智、仁、勇者出,发明一种反抗强权之学说。以扶弱而抑强,此宗教之所以兴,而人之异于禽兽也。‎ 四、本孔子专制之法,行荀子性恶之旨,在上者以不肖待其下,无复顾惜;在下者亦以不肖自待,而蒙蔽其上。自始皇以来,积二千余年,中国社会之情状,犹一日也。‎ ‎——摘编自夏曾佑《中国古代史》(1904—1906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1:评析:夏曾佑先生用进化论的观点编写历史,强调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和服从强权为世界之公例,这一思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相继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夏曾佑先生在这种情况下,撰写《中国古代史》一书,以国家、民族为中心,主张用进化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来告诫国人,如果我们再不奋发图强,改变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总而言之,夏曾佑先生的《中国古代史》一书是20世纪初的特设产物,他把生物进化论引入历史著作,起到了警示国人、积极进取、救亡图存的作用。‎ 示例2:评析:夏曾佑先生认为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孔子专制之法和苟子专制的“性恶”之学,导致“二千年间所受之祸”“不可胜数”。这一思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也在思考造成中国政治黑暗、思想闭塞和社会落后的原因。1901年,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实行新政,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他们把矛头指向孔子,一扫长期以来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树立的孔子的权威形象。夏曾佑先生在这种情况下,撰写《中国古代史》书,认为孔子和荀子的学说是专制之根源。‎ 总而言之,夏曾佑先生的《中国古代史》一书是20世纪初的特设产物,顺应了民主革命、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优胜劣汰……服从强权,遂为世界之公例,成力所及,举世风靡,弱肉强食,视为公义”,得出观点:夏曾佑先生用进化论的观点编写历史,强调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和服从强权为世界之公例。评析: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可知,这一思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联系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夏曾佑先生撰写《中国古代史》,用进化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来告诫国人,奋发图强,改变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夏曾佑先生的《中国古代史》正是20世纪初的特设产物。‎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特点: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 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的观点?‎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观点?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观点的相同点。‎ ‎【答案】(1)观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不能走“城市中心道路”,而应该走“工农武装割据”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观点: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我们有益的文化知识,反对故步自封,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同点:根据中国国情,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西结合,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强国道路。‎ ‎【解析】‎ ‎【详解】(1)观点:据材料“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不能走“城市中心道路”,而应该走“工农武装割据”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观点:据材料“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可知,邓小平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我们有益的文化知识,反对故步自封,从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同点:据材料二中毛泽东对国情的分析及材料三中邓小平对“……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做法的反对可知,毛泽东、邓小平二人都主张根据中国国情,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强国道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