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1.如图为上世纪末出土文物秦朝“封泥”(官印按于泥上作为密封凭证)的部分墨拓款式效果图,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丞相制度影响官僚系统 B. 文书密封制度开创于秦朝 C. 秦朝官僚政治运行有序 D. 封泥上的篆刻字体为隶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宫司宫丞”“杜丞”“少府工丞”等信息可以看出,秦朝官僚行政已经出现结构分工和文书的密封制度,说明秦朝的官僚政治运行有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丞相制度与“宫丞”“杜丞”“工丞”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文书密封制度开始于秦朝,排除B项;图中字体为篆书,排除D项。‎ ‎2.《农政全书》记载有新的植棉方法,即“张五典种棉法”。它对棉花的制种、栽种气温、土壤选择、根株行距、田间管理、定苗锄耘、打叶掐尖等生产技术都有科学的规定。这表明明代 A. 植棉技术有了重大进步 B. 棉花种植的区域进一步扩大 C. 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 D. 棉纺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对棉花的制种……打叶掐尖等生产技术都有科学的规定”反映明代民间植棉方法已经相当成熟而且科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内容只涉及棉花的种植方法,没有涉及棉花种植的区域、棉纺织技术,也无法得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布材料是什么,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嘉靖年间,朝廷强力推行海禁,武力进剿海上走私贸易活动,造成了沿海地区将近半个世纪骚乱频出,国无宁日。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又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诸蕃”进行贸易。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统治政策 B. 朝贡贸易体制已经被打破 C. 政府成功剿灭海上走私活动 D. 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随着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继续推行海禁政策,导致沿海地区社会矛盾尖锐,在此背景下明政府开放海禁,故答案为A项;明朝仍然实行朝贡贸易体制,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明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点睛】明朝的海禁政策自洪武年间开始到明末,海禁的废弛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到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末海禁废弛。这些政策对明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因有清政府优先交付海运北京的漕米业务,每年可获运费银30余万两。左宗棠在西北创办的机器织呢局,在德国技师合约期满回国后便停工停产。这说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 B. 洋务企业徇私舞弊难以发展 C. 官办企业难以在清王朝推行 D. 洋务企业的独立自主性较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洋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政府和外国技术依赖性比较强,说明洋务企业的独立自主性较弱,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洋务企业徇私舞弊,排除B项;洋务企业本身就是官办企业,C项说法绝对,排除。‎ ‎【点睛】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5.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在创刊宣言中,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体现了毛泽东 A. 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B. 已经形成工农联盟革命的思想 C. 受新思潮影响对社会问题有深刻思考 D. 意识到进行民主革命的必然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分析更加深刻,并意识到了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和解决方向,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的“民众”并非专指农民,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毛泽东已形成工农联盟革命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毛泽东认识到中国应当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排除D项。‎ ‎6.1944年,前往延安访问的美军观察团记录到:“几乎在日占区的每个角落,延安队伍都有常驻情报人员或武装力量。因为他们不断与日军发生战斗,他们拥有敌军战俘与情报的出色资源。”这反映了 A. 情报互通是国共联合抗战的表现 B. 敌后抗战对日军的强有力牵制 C. 情报战是敌后抗战的最主要形式 D. 反法西斯同盟国支援中国抗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美军观察团的记录可以看出,中共在抗日战争中深入敌后积极抗战,并取得较大成果,说明敌后抗战对日军形成强有力牵制,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国共之间实现情报互通,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同盟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援,排除D项。‎ ‎7.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研究提出“黄金分割”的概念,称之为“神的比例”。希腊人在人体雕塑、城邦建设中广泛遵循“黄金比例”理念,包括著名的雅典巴特农神庙,这反映出古代希脂 A. 神明崇拜的流行 B. 民主政治兴盛发展 C. 自然科学的发达 D. 对理性精神的推崇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古希腊人在数学、雕塑和城邦建设中重视和遵循“黄金比例”理念,追求合理性和视觉上的美观,反映出古希腊人对理性精神的推崇,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对神明的崇拜,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 ‎8.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提出,“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由此可见,当时 A. 荷兰“海上马车夫”地位岌岌可危 B. 英国已经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C. 荷兰过于依赖商业资本弊端显露 D. 印度是荷兰殖民利益的重要屏障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等信息可以看出,荷兰仅仅依靠商业资本,没有强大的工业资本和军事实力作后盾进行殖民征服,在世界上的贸易地位难以维持,故答案为C项;17世纪初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荷兰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印度在荷兰殖民利益中的地位,排除D项。‎ ‎9.20世纪初的沙俄正处在一片混乱中:工人的游行示威和罢工活动蔓延全国,学生的抗议和罢课活动也愈加频繁;农村地区时而发生的农民暴动使得时局更加严峻。这一骚乱 A. 是政府改革不彻底的产物 B. 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得人心 C. 打断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D. 使俄国政府放弃了在亚洲的扩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20世纪初的社会骚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够彻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故答案为A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的,排除B项;这一骚乱要求变革,有利于俄国近代化进程,排除C项;俄国政府没有放弃在亚洲的扩张,排除D项。‎ ‎10.下表是1870—1913年间德英法美四国工业的发展情况,它说明了该时期 时间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1870‎ ‎18‎ ‎44‎ ‎34‎ ‎11‎ ‎1890‎ ‎40‎ ‎62‎ ‎56‎ ‎39‎ ‎1900‎ ‎65‎ ‎79‎ ‎66‎ ‎54‎ ‎1913‎ ‎100‎ ‎100‎ ‎100‎ ‎100‎ A. 各国工业力量趋向平衡 B. 英国率先实现重工业化 C. 美国成为第一大工业国 D. 美国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把1913年各国工业发展水平看做100的话,1870年时美国的起点最低,亦即在这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发展速度最快,故答案为D项;表格只是反映增长速度,没有反映各国工业总产值,排除A项;B、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 ‎11.1951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出了“将各国钢铁和煤炭统一置于一个共同的组织机构下管理”的政策方案,史称“舒曼计划”。1952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达成协议,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组织,“舒曼计划”也由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计划 A. 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宗旨 B. 开启了欧洲一体化之路 C. 消除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D. 打破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欧洲一体化是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开始的,即“舒曼计划”开启了欧洲一体化之路,故答案为B项;区域集体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这一计划缓和了法德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点睛】“舒曼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根据该计划,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政府代表在巴黎进行了近一年的磋商,于1951年4月18日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根据该条约,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一体化之路从此开始。‎ ‎12.美国特种部队一度是美军的王牌武装,冷战期间美国主要将其用于干涉地区冲突事件。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大量裁减特种部队编制,人员从越战时期的2万多人下降到3000多人。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特种部队在越战表现不佳 B.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 C.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 D. 美苏军事冲突升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滞胀”,美国在全球实行战略收缩政策,材料反映的美国特种部队的调整是因为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与这一变化无关,排除;20世纪70年代美苏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排除D项。‎ ‎【点睛】20世纪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经济滞胀导致经济实力大为衰减,霸权地位严重动摇。在此背景下,美国进行多方面的政策调整,如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实施对华关系的正常化;在第三世界实行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与盟国的“伙伴关系”;以实力为后盾,以遏制为手段,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将铁路修建视为“自强要策”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截至到1949年,共修建了铁路2.2万公里,远低于世界平均数。在近代铁路修建过程中列强竞相争夺铁路建筑权,直接投资和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所修铁路一般采用本国标准,各自设局管理,定价自成体系。铁路机厂技术落后,只能进行维修工作,机车都需要从不同国家进口,型号达198种之多,所以中国近代铁路被称为“万国铁路博览”。东北及热河地区占全国铁路里程总数的45.1%,而西北、西南地区仅占6%。‎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五年计划关于铁路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改造现有铁路和修筑新的铁路。五年内新建干线和支线约4084公里,主要有以下八条:贯穿甘肃和兰州的兰新铁路;贯通西北和西南的宝成镇路;内蒙古包头到兰州的铁路;广西黎塘到广东湛江的铁路……为适应工业和林业的建设需要,五年内拟修建铁路支线约800公里。改善现有铁路的运输组织工作,加强现有铁路设备的养护和维修,认真学习苏联的铁路管理经验,加强计划管理,逐步地推行经济核算制。加强勘测和设计的工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铁路建设做好准备工作。‎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1)问题:铁路建设受到外国资本控制;铁路建设集中在东部地区,区域发展失衡;铁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铁路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 原因: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掠夺中国路权;中国工业技术水平发展落后,经济实力弱;政局混乱,缺乏稳定的建设环境。‎ ‎(2)特点:新建与改造并重;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新建铁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注重铁路建设的规划协调。‎ 意义:推动新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发展和一五计划的实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铁路建设,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近代铁路修建过程中列强竞相争夺铁路建筑权,直接投资和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所修铁路一般采用本国标准,各自设局管理,定价自成体系”“铁路机厂技术落后,只能进行维修工作”“东北及热河地区占全国铁路里程总数的45.1%,而西北、西南地区仅占6%”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西方列强掠夺中国路权、中国经济实力弱、政局混乱缺乏稳定的建设环境等方面来回答。‎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五年计划关于铁路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改造现有铁路和修筑新的铁路”“贯穿甘肃和兰州的兰新铁路;贯通西北和西南的宝成镇路”“认真学习苏联的铁路管理经验”“加强计划管理,逐步地推行经济核算制”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推动新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1900年中国与世界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件 ‎1840‎ 英军炮轰广州,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856‎ 俄国与英法联军为争夺克里米亚爆发战争,最终俄国战败;法国人贝特洛合成甲烷和乙烯。‎ ‎1861‎ 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俄国沙皇颁布解放农奴法令,开启制度改革。‎ ‎1870‎ 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比利时人格拉姆设计出发电机。‎ ‎1872‎ 清政府派遣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侨商陈启源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渠丝厂。‎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1881‎ 苏丹马赫迪发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 ‎1894‎ 日本偷袭中国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建立兴中会。‎ ‎1898‎ 光绪皇帝主导实行变法;慈禧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变法六君子;‎ ‎1900‎ 义和团势力在山东一带兴起;美国打败西班牙,获得了对菲律宾的殖民权。‎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瑞典政府设立诺贝尔基金委员会。‎ 试从上述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不同年份的中外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示例: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有利于文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受制于内外环境;19世纪下半叶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加深。‎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解析】‎ ‎【详解】本题的解答首先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论题,如根据“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清政府派遣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等信息,可以确定“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有利于文明的发展”;根据“俄国沙皇颁布解放农奴法令,开启制度改革”“光绪皇帝主导实行变法;慈禧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变法六君子”等信息,可以确定“现代化进程受制于内外环境”;根据“苏丹马赫迪发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义和团势力在山东一带兴起”等信息,可以确定“19世纪下半叶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加深”。然后任选一论题,联系所学进行论述。如确定“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有利于文明的发展”的论题,可以从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来说明,如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本题的解答要做到论题明确,叙述清楚,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15.材料 美国1789年宪法只授权国会“征收各种税收、赋捐、关税和货物税以支付合众国的债务并提供国防和公共福利”,政府部门无权管理外贸。1816年前美国的平均税率没有超过8.5%。1816年国会通过关税法提高了棉、毛、铁等关税,1828年关税法使平均税率提高到45%。此后美国关税时降时升,至1861年及以后的关税法使进口税不断提高,直到“一战”后美国关税都维持在40%多的高关税上。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在得到外国相应的关税让步的情况下,在签订双边协定时,可以在50%的幅度以内降低关税。1934年至“二战”后,美国与29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相互减让关税。1930—1939年平均关税率43.6%,1940—1949年降为24.1%,1950—1959年降为12%,1950—1969年为11.8%。‎ ‎——整理自《美国关税演进史》等资料 ‎(1)根据材料指出,1934年前后美国关税政策的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从1934年开始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其实质。‎ ‎【答案】(1)由国会确定关税到总统有权降低关税;从关税政策不稳定、以保护性关税政策为主,到实行关税互惠政策,实行贸易自由化。‎ ‎(2)原因: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美国出口锐减;罗斯福新政时期降低关税,在刺激经济复苏、复兴国际贸易,乃至发展国家关系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有强大的经济竞争力;减少美国商品进入世界市场的障碍。‎ 实质: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1934年前后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1934年前后美国关税政策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在得到外国相应的关税让步的情况下,在签订双边协定时,可以在50%的幅度以内降低关税”“1934年至二战后,美国与29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相互减让关税”分析概括得出。‎ ‎(2)1934年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美国的国际国内状况,从高关税政策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罗斯福新政时期降低关税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和减少美国商品进入世界市场的障碍等方面来回答。‎ ‎16.材料 ‎ ‎ 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将“以夷制夷”为基础的既定方略转变为诉诸国际法进行抗争的外交方略。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又通过主动参与国际条约体系、运用国际法准则制衡列强的方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华盛顿会议并未从根本上废除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但不能因此否认中国外交在会议期间获得的相对成功。中国第一次据理争回了部分权益,尤其是山东问题的解决,虽然是有条件的,这是在中国没有实力的背景下通过国际会议从日方获得的让步,表明中国参与国际均势的外交方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奏效的。‎ ‎——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中国外交活动的特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一战后中国外交活动。‎ ‎【答案】(1)特征:外交从被动到主动;在无强大国力后盾背景下进行;形成与国际政治接轨的近代外交。‎ ‎(2)评价: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推动了外交近代化;推动了国内民族觉醒和反帝爱国运动;但本质上仍然是半殖民地外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战后中国外交活动的特征,以及对这一时期外交活动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1)一战后中国外交活动的特征,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又通过主动参与国际条约体系、运用国际法准则制衡列强的方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这是在中国没有实力的背景下通过国际会议从日方获得的让步,表明中国参与国际均势的外交方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奏效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评价一战后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推动外交近代化和反帝爱国运动的积极影响,以及本质上仍然是半殖民地外交等方面来回答。‎ ‎17.材料 ‎ ‎ 颜真卿(709-784年)唐代名臣,书法家。其祖上及同辈之中人多有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其母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得张旭真传,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他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结体宽博,骨力遒劲,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其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从不阿于权贵,受杨国忠的排挤,曾为朝中御史的他,被贬至平原郡任太守。安史之乱时,颜真卿招募义军20万对抗叛军,对平定叛乱作出很大的贡献。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颜书体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临沂人物——颜真卿》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颜真卿书法成就的取得及被世代推崇的原因。‎ ‎【答案】(1)特点: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讲究法度与规范。‎ ‎(2)家学深厚;勤学苦练;得大师指教;汲取众家之长新意独出;盛唐的繁荣安定。‎ 正直忠贞,字如其人;对后世书法艺术贡献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颜真卿书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他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结体宽博,骨力遒劲,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颜真卿书法成就取得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其祖上及同辈之中人多有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其母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后得张旭真传”“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被世代推崇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颜书体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等信息分析得出。‎ ‎【点睛】本大题属于典型的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分析颜真卿书法成就的取得原因,应当将涉及到的材料划分为五个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