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第3单元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第3单元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江苏专用)

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 中国式农民理想的“天国梦”——太平天国运动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原因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直接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的推动下被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二、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 ‎4.军事全盛 ‎(1)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征:西征军不断打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变乱:1856年发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 ‎7.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三、纲领 主要内容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年)‎ ‎(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3)开设新式学堂等 ‎(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四、评价 ‎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2.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运动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史料一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史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的基督教发动组织群众以及从初期的“毁儒”到后期“尊儒”的变化,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借助尊孔的方式维持政权。‎  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发动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的方式维持政权。‎ 史料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史料二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空想性。‎  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 太平天国运动六大特点 ‎(1)爆发背景: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 ‎(2)起义形式: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3)革命任务: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4)先进思想: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5)对外交往:太平天国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可能遇到的问题。‎ ‎(6)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用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试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即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是起推动还是阻碍作用。大体分两步:首先明确态度,即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找史实论据进行论证,过程中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 答案:观点一: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客观上为洋务派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太平天国肩负时代的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 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提出了《资政新篇》,勾勒了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 观点二: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主力、政策等方面来看,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运动长期集中在长江流域,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颁布的《资政新篇》虽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文件,但并没有付诸实践。‎ ‎ 用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①从社会经济来说,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和地主阶级经济的萎缩,部分农民因此而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进一步瓦解了占领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土地租佃制度,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客观上对于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②从社会政治方面看,清朝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的统治出现自立的倾向,并且汉族官僚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而改变着清朝统治集团力量分配格局。‎ ‎③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使得长江流域传统的封闭状态被进一步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④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也发生着间接影响。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借此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接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的反面教训。‎ ‎(2)阻碍作用 ‎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严重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现,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  )‎ 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 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 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 D [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平等的许诺”可知,太平天国带有近代化的倾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特权的森严”体现了太平天国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可知,太平天国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教迷信色彩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到美国“邦长”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这反映出洪仁玕(  )‎ A.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振兴天国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D.意图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权力 D [洪仁玕的思想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符合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洪仁玕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信息,排除B项;洪仁玕的思想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且当时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C项;洪仁玕认为西方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的制度有助于实现“权归于一”,因此洪仁玕推崇西方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3.(2020·南通通州区调研一)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D [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既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又是中西文明碰撞的产物,体现了该运动与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特征相符,故D项正确;A项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故排除;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王朝,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故C项错误。]‎ ‎ 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条件 ‎1.经济:“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3.思想: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4.社会:《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5.组织 ‎(1)兴中会:1894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酝酿 ‎1.起义推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2.广泛宣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3.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三、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后占领武汉三镇。‎ 四、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2)内容:中 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3)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毛泽东 五、结局 ‎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2.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六、历史意义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习俗: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和观念的更新。‎ ‎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 辛亥革命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影响 史料一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清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如何理解史料一中的观点?‎  史料第一句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功绩,第二句反映的是其局限性。‎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清廷瓦解之表征”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 史料二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根据史料二,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史料二一方面体现了小学教科书内容的变化,即由重儒到重共和,二是反映了教科书改革的目的,即提高民众素质。‎  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4)生活上: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以唯物史观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民主和局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项目 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参与制定者 ‎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业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 ‎49人参与,其中同盟会会员38人,留学日本和有欧美经历的40人,40岁以下的37人(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35岁以下的30人 时间 ‎4个多月激烈争论,最终达成妥协 从起草到颁布经历2个多月 主要内容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及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制度 总统制 责任内阁制 实施 历经200余年,基本严格执行,确立了宪法的崇高地位 颁布仅仅三个月,袁世凯就公然违背;1914年被《中华民国约法》取代;20世纪20年代淡出历史舞台 特点 浓厚的法治色彩 具有典型的人治特色 ‎——摘编自姜士林主编《世界宪法全书》‎ 上表为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表格中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分别从参与制定者、时间、主要内容、制度、实施和运行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有相近或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确定论题可以从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深受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来说明。也可以从不同点,即二者的差异和差异的原因来确定论题。在确定论题后,要联系表格中的内容,结合史实,通过比较分析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一:‎ 话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关系。‎ 论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制定形式、主要内容、主要制度等方面,明显借鉴了1787年宪法的部分做法,并得以实施;但由于两国国情差异极大,时代相距久远,导致两者的命运迥异。‎ 示例二:‎ 话题: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差异分析。‎ 论证:参与制定者,前者更为多元化,历时较久;后者以革命派和欧美化的留学生为主,制定仓促;前者在妥协中得以制定,后者因人定法;前者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时代条件,因此能够持久;后者因自然经济、社会性质、社会环境不同,而未实施且很快被破坏。‎ 示例三:‎ 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行特点成因分析。‎ 论证:前者是移民国家,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后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基础薄弱。前者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封建传统;后者封建统治根深蒂固。前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后者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劣势;前者分权明确,后者机制不明,因人定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民主精神和局限性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精神:‎ ‎①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③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从中国后来的历史来看,它未能防止袁世凯的专制,就这一点来看,未能达到初衷。‎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20·南京期初摸底)辛亥元老李书城回忆:“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当时之所以这样宣传,主要是因为(  )‎ A.革命目标脱离时代 B.革命时机没有成熟 C.革命精神未能形成 D.革命基础尚需扩大 D [根据材料“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革命党人之所以侧重反清而轻视建立民国和平均地权,主要是为了借助民族主义扩大群众基础,D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时代要求,A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的表现,而不是革命时机没有成熟,B项错误;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革命思想取代了改良成为主流,C项说法违背史实,故排除。]‎ ‎2.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C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其在湖北创办洋务企业推动了湖北的近代化,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 ‎3.“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指的是反对封建专制,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民主性”指的是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A项正确。]‎ ‎2015-2019年考情统计 年份 命题角度 ‎2015年 T6: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2016年 T6:《天朝田亩制度》‎ ‎2017年 ‎-‎ ‎2018年 T8:辛亥革命 ‎2019年 ‎-‎ 命题规律:从内容看,近5年集中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从题型看,都是考查的选择题;从考查方式看,多原因与影响分析。‎ 趋势:2021年高考本单元预计会从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对近代化的影响进行考查。‎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题组一 太平天国运动 ‎1.(2016·江苏高考·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D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取基督教的思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是吸收儒家“大同”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2015·江苏高考·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D [“长歌涌入金陵”说明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说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 题组二 辛亥革命 ‎3.(2018·江苏高考·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B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爆发,与材料中“从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不符,故A项错误;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与材料中“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怕的是外国占路权”“近代四川”相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与五四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与材料中四川保路运动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4.(2012·江苏高考·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下令改变与共和政体不相符合的一些旧称呼,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说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 ‎5.(2011·江苏高考·8)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A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故选A项;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三项表述错误。]‎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南京学情调研)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 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 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 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 B [由材料“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的信息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选B项;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质还缺乏认识,甚至还抱有幻想,缺乏应有的警惕,排除A项;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是清政府,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尚无成熟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 ‎2.(2019·南通二模)《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能力。由题干中“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可知,这些都与农民小生产者希望拥有一块私产土地的诉求相背离,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故选D项;材料中土地归公、产品收归国家,与农民的要求矛盾,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与发展资本主义无关,排除B项;实现土地与产品平均分配与史实不符,‎ ‎《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基本没有实施,排除C项。]‎ ‎3.(2020·扬州中学调研)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 A [从材料“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可以知道,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故选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带来了社会进步,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王朝更替不同,故C项错误;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D项错误。]‎ ‎4.(2019·南京、盐城二模)孙中山说:“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来同志就要打同志,二来本国人更要打本国人,全国长年相争相打,人民的祸害便没有止境。外国尝有因宗教而战,自由而战的,但中国几千年来所战的都是皇帝一个问题。”这说明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A.推翻清朝   B.实现共和 C.防止内战  D.平均地权 B [材料“中国几千年来所战的都是皇帝一个问题”等信息体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的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故B项正确;推翻清朝、防止内战不是其主要目的,故A、C两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平均地权,故D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