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和调整(课件)(4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和调整(课件)(42张)

考点一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 . 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b) 范围广 (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时间长,破坏性极强,影响特别深远。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b) ① 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况,摆脱危机。 ②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b)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c) (1) 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 (2)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 .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c) (1) 经济 ( 直接作用 )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2) 政治 ( 间接影响 ) :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 社会影响: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 (4)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它不仅成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也对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1.1933 年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在短短的一年中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这得益于他 (    ) ① 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② 以 “ 炉边谈话 ” 的形式解释新政  ③ 迂回前进又敢于突破的作风  ④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助推社会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短短的一年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的因素,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从 1935 年开始,不符合题干 “ 短短的一年中 ” ,因此 ④ 错误。 答案   A 2. (2018· 宁波十校 9 月联考 )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1929 年经济危机在本质上是一场通货紧缩危机,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达到 “ 一箭双雕 ” 的效果。罗斯福的下列措施中无法用来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 A. 向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补贴 B. 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C. 规定每小时 40 美分的最低工资 D. 禁止雇佣 16 岁以下童工 解析  向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补贴属于 “ 通货膨胀的方法 ” ,故 A 项错误;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属于 “ 通货膨胀的方法 ” ,故 B 项错误;规定每小时 40 美分的最低工资以确保工人最低收入属于 “ 通货膨胀的方法 ” ,故 C 项错误;禁止雇佣童工属于保障工人基本权利的措施,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社会经济的多元治理模式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b) ① 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 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③ 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b) ① 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90 年代向 “ 多市场,少政府 ” 趋势转变。 ② 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b) ①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② 经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 “ 火车头 ” 。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b) ① 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② 经济快速发展, 1987 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b) (1) 原因 ① 克林顿政府实施 “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的经济政策 ( 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 。 ② 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 —— 解决赤字问题。 ③ 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 解决失业问题。 ④ 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 特点:新 ①“ 新 ” 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②“ 新 ” 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③“ 新 ” 在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特点与评价 ( 拓展 ) (1) 特点 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大力干预。 ② 社会改革:建立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③ 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形成 “ 新经济 ” 。 ④ 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比重不断提高。 (2) 评价 ① 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缓和。 ② 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1. (2018·8 月桐乡选考测试 ) 到 1982 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 100% ,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 90% ,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在 80% 以上。这反映出二战后的法国 (    ) ① 国有经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② 国有制是一种重要的所有制形式  ③ 政府加大了干预经济的力度  ④ 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国家主导色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有化率 “ 100% ”“ 90% ” “ 80% 以上 ” 等信息可知二战后的法国国有经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故 ① 正确;这些数据说明国有制是一种重要的所有制形式,同时说明政府加大了干预经济的力度,故 ②③ 正确;二战后法国主要行业国有化率水平很高,反映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国家主导色彩,故 ④ 正确。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 (2018· 台州 9 月质检 ) 联邦德国 “ 经济奇迹之父 ” 路德维希 · 艾哈德提出: “ 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 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 由此形成的经济模式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 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B.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C. 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 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路德维希 · 艾哈德认为国家应通过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选项可知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主要手段有:限制企业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维护市场的正常稳定;政府实施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利于保证市场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故 A 、 C 、 D 三项不符合题意; B 项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史实,与材料不符,符合题意。 答案   B 考点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b) ① 内容:实行 “ 余粮收集制 ” 等一系列排斥商品、市场的特殊举措。 ② 影响: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违背经济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c) 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政治、社会危机情况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社会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苏联模式 ” (c) 通过快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 1936 年苏联新宪法颁布为形成标志。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存在严重弊端,制约苏联经济发展,体制的日益僵化成为苏东剧变的历史渊源。 戈尔巴乔夫改革 (c)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转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用 “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代替 “ 科学社会主义 ”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使苏联社会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 主要原因 ) 。 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 拓展 ) (1) 单纯的公有制,人为的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2)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企业缺乏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3)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一,质量低劣。 (4)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品供不应求,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 (5) 为追求集体化,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6) 为了积累资金,对农民剥削过度,农业发展长期停滞落后。 (7) 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并造成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 1. (2019· 五校高三一联 ) 列宁认为: “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 ( 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 ) 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认识在联共 ( 布 )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 B. 当时正面临协约国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猖獗进攻 C. 这一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根本的修正 D. 根据这一认识实行的政策有效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解析  新经济政策在俄共 ( 布 ) 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已经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故 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 (2019· 绍兴学情测评 ) 有些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 殖民地 ” 。材料最能直接反映苏联 (    ) A. 小农经济仍长期占优势 B.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 D. 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是 “ 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 殖民地 ’” 。苏联苏联模式在农业方面建立集体农庄,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尽量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考向 1  罗斯福新政 [ 能力认知 ] (1) 从新政到新经济美国经济发展机制演变 (2019·4 主观题 ) (2) 罗斯福新政工业复兴法 (2018·4) (3) 罗斯福新政公平劳动标准法 (2017·11) (4) 罗斯福 “ 炉边谈话 ” (2016·10) 【考题例证】 (2018· 浙江 4 月选考, 22) 以 “ 狮子 ” 和 “ 狐狸 ” 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 “ 三 R ” ( 复兴、救济、改革 ) 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 “ 蓝鹰运动 ” ,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 A. 联邦银行 B. 全国工业复兴署 C. 农业调整署 D. 紧急救济署 “ 蓝鹰运动 ” 是题眼,它是罗斯福恢复工业生产的措施。 _ B [ 备考导向 ] 转换 思维 视角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 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 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 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 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拓展 教材 宽度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 “ 以工代赈 ” ,启动市场,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3)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4) 积极谋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 感悟 核心 素养 唯物史观 ——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这种调整适应了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经济逐渐走出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考向 2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治理模式多元化 [ 能力认知 ] (1) 美国经济发展机制演变 (2019·4) (2)9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和知识经济 (2016·4) 【考题例证】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 1995 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 2.8% ,比 1973—1975 年间的 1.4% 提高了一倍。到 2001 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 120 个月。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    ) A. 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 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 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理解美国 “ 新经济 ” 的内涵,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 “ 新经济 ” 时代,通过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_ B [ 备考导向 ] 转换 思维 视角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 “ 新变化 ” 的表现 (1) 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 “ 新经济 ” 形态。 (2) 生产关系调整: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 “ 福利国家 ” 制度。 (3) 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 (4) 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感悟 核心 素养 家国情怀 —— 福利制度是公平、正义的体现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福利制度对保障人民基本需求、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可以为我国福利制度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考向 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调整 [ 能力认知 ] 苏联模式的表现 (2016·4) 【考题例证】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 苏联模式的确立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示意图中的数据变化:根据材料图示,在这一时期的前期,个体农户大量存在,资产阶级和地主占一定比例,而集体农庄农户占的比例较小;在这一时期的后期,个体农户占的比例很小,主要以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户为主。 _ C [ 备考导向 ] 知识 纵横 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 (1) 目的不同:前者集中力量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后者则是解决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 (2) 实质不同:前者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排斥商品货币关系,而后者则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3) 结果不同: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市场与计划结合的典范。 拓展 教材 宽度 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1)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 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 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 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5) 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 感悟 核心 素养 家国情怀 —— 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与灵魂 苏俄 ( 联 ) 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探索。尤其是苏联模式在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严重缺陷,且日益僵化。表明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创新是保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灵魂。 【典例 1 】 (2017· 浙江 4 月选考, 23) 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 1820—1870 年、 1870—1913 年、 1913—1950 年、 1950—1973 年四个时期 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 1913—1950 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    ) 各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 A. 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影响 B. 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之一 C. ③   一战、被制裁、经济危机、二战 D. ④   战后经济复苏与发展 抓题眼   1913—1950 年,德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一片萧条。 析错因   “ 时空 ” 识记与阶段发展特征错乱。 _ C 【典例 2 】 (2019· 浙江 4 月选考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 材料一   1933 年 3 月 4 日,刚刚就任美国第 32 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 “ 一件惟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 国家干预经济的权力 …… 3 月 8 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 2 月 1 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 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 广泛行政权 ” 。 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 黄金 , 退回储存 黄金储备方面 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 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 3 月 9 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 375 名职工, 印钞机全部开工 。 增发纸币,刺激消费 不出一周, 13 500 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 —— 摘自 [ 美 ] 威廉 ·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932—1972 年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二   1990—2000 年美国经济数据 ( 部分 ) 类别 年份 增长率或产值 备注 通货 膨胀率 1990 4.3%   1999 1.1% 60 年来最低 失业率 1991 6.8%   2000 4% 左右 30 年来最低 国内生产总值 1991 - 0.2% 1991.3—2000.12 持续高增长 2000 4.1% 互联网产业产值 1999 5 070 亿美元 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 一大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选自 [ 美 ] 诺顿等《美国全史》、《历史》必修二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 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 。 “ 新政 ” 对 “ 改革 ” 的影响,且最多 2 分 (4 分 )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合所学,指出美国经济 (2)20 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 。 包括经济发展模式和运行新状况 一直没有改变 的是什么? (6 分 ) 新政及以后经济调整实质 (1) 内容: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 。 影响:国家干预 。 (2) 新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 不变: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 评分细则 其他参考答案:第 (1) 问,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成立联邦储备银行等酌情赋分。 第 (2) 问回答 “ 新经济 ” 等 A 酌情赋分。 增分策略 (1) 内容措施类问题紧扣教材基础知识:罗斯福整顿银行的举措、克林顿时期美国 “ 新经济 ” 经济运行机制变与不变等教材均有详细表述。 (2) 知道答案来源:材料信息+所学知识。 失分析因 (1) 教材基础知识识记欠缺,答案表述不够完整准确。 (2) 脱离史料信息,仅以所学知识为依据,使答案文字缺少针对性、有效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