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与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不同 C.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D.两种治理模式民众地位相同 ‎2.《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后来“山呼”万岁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在宣扬 A.皇权至上 B.君权神授 C.天赋人权 D.天人合一 ‎3.“人治”社会实质上是社会丧失对君权与权力群体的控制,政治权力没有受到制约与监督,不受控的权力必然会乱法,“礼治”对此的实际解决是期待与依赖符合德治理想的圣王品格。下列最能体现这种“期待与依赖”的是 ‎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B.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D.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4.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表明 ‎ A.中国象棋在宋代更普及 B.宋代时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D.宋代洋炮传入中国 ‎5.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A.宋代君主专制强化 B.宋代程朱理学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D.宋代市民文化兴起 ‎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8.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9.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0.清流派在晚清政坛十分活跃,他们品评人物、抨击时政、弹劾权贵,多洁身自好,操守廉洁,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代表。李鸿章评价说:“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李鸿章意在表明 ‎  A.清流派是传统儒家思想捍卫者 B.清流派阻碍洋务运动推进 C.清流派品行端正,有政治操守 D.清流派表里不一,顽固保守 ‎11.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严复转而认可清朝统治 B.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传播受挫 C.严复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近代知识分子思想新旧杂陈 ‎12.在晚清青年一代的阅读目录中,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是很常见的事。胡适指出,20世纪初年梁启超先生“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这反映了当时青年 ‎  A.认清了立宪与革命的本质不同 B.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 C.通过立宪宣传形成了革命思想 D.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 ‎13.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与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 ‎  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 C.推动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 ‎1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广为接受 ‎15.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 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 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16.某学者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后者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1912年到1940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  A.社会科学逐渐衰落 B.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C.科技发展举步维艰 D.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习西方 ‎17.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  A.坚守个人主义 B.崇尚精神追求 C.重视民主信念 D.倡导人类平等 ‎18.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旨在 ‎  A.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C.倡导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19.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20.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  A.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 B.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21.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22.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主要原因是 ‎  A.古人成就后人很难超越 B.人类历史上大师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C.近代科学研究分科细化 D.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23.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这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 D.经验的总结不再重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共52分)‎ ‎25.(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观念。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强调仁、礼,以教化的方式塑造人的道德规范,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路径。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与追求的生活目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与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以“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与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理论,对解决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材料三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都日益完善与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二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四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民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教育救国的思想屡屡见诸报章,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类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把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列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16分)‎ ‎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并指出维新派教育实践的变化。(12分)‎ ‎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认为应该拥护西方文化,甚至全盘西化,正因如此,要“打倒孔家店”,甚至主张废除汉字。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如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与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如何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10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CCB 6-10 CDBAB 11-15 DDCCA 16-20 DBBAC 21-24 ACCB 二、非选择题 ‎25.(28分)(1)不同:西方以个人为本位,中国以国家为本位;西方重视契约,推崇理性,中国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重视自我反省内心;西方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中国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6分)‎ 社会背景:西方: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城邦民主政治发达,工商业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代议制完善,人权意识增强。(6分)‎ 中国:儒家思想的出现及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不断发展。(4分)‎ ‎(2)原因:政治上,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崇尚文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上,农耕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理学的兴起与发展。(6分)‎ 变化:创办新式学堂;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以培养变法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6分)‎ ‎26.(24分)(1)态度:否定传统文化;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4分)‎ 原因:儒家内容方面:既有勤、俭、廉、洁等积极内容;又有维护封建专制、压抑人性、迷信落后等消极内容;民族文化、历史难以割断。(4分)‎ 时代背景方面:经济上,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文化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6分)‎ ‎(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文化存在优秀成分。(4分)‎ 社会价值: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改造儒家思想,使其契合现代化进程;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精神引领作用。(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