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莆田第六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第一学段 模块考试试卷高二历史(必修II) 命题人:高二史备组 审核人:陈 华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事件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2、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 A.《长安城的落日》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3、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4、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思想 B.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国王恩典 C.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皈依基督教 D.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7、下图描绘了少年沃尔特·霍利(16世纪英国著名航海家)与经验丰富的老船员交谈的情景,他们谈论的论题不可能涉及 A.达伽马的海洋冒险 B.蒸汽轮船的航行 C.非洲黑奴的贩卖 D.大豆、玉米的引种 8、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20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9、当代经济史学家非利斯·迪恩估计,英国在1700一1780年之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这一时期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工业革命推动 B.光荣革命之后政局稳定 C.对外贸易发展 D.对外扩张加快殖民掠夺 10、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11、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C.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和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上述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A.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 B.外资所占比重过大 C.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D.当时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3、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14、1918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并不幻想,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到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我们甚至远没有结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观点 A.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做出说明 B.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C.认为应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认为俄国缺乏到达社会主义的条件 15、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新经济体制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16、《苏联国民经济》记载: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B.“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C.苏联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D.对美国构成威胁,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直接原因 17、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6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C.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18、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 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 C.实行杀富济贫的政策 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 19、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不包括 A.承认商品货币关系 B.保持国家对经济的可控性 C.维持自由竞争的经济机制 D.承认不同所有制的合法性 20、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的这一认识 A.肯定了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B.突破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C.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D.彻底打破了苏联经济模式对我国束缚 21、《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A.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B.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C.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22、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8—1962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66—1970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71—1975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 A.开展“大跃进”运动 B.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困难 C.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3、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C.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D.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24、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成功在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25 、据统计,“在价格方面,1990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仅占25%,其余75%为国家指导价格和市场定价”。这表明 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B.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我国经济运行方式正向符合经济规律发展 D.市场调节开始主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19+15=50分) 26、(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是纪念哥伦布航行美洲500周年,很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技术革命引起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首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子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论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4 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首次工业革命相比较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体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5 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 分) 27.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览表 时间 战国(公元前300年) 西汉(公元2年) 唐 (745) 南宋 (1200) 清 (1820) 清 (1893) 现代 (1949) 现代 (1978) 现代 (2009) 比率 (%) 15.9 17.5 20.8 22.0 6.9 7.7 10.6 17.9 46.6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正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城市化的大体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城市化率逐步下降的经济因素。(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7分)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在今后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分) 28.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4分)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3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反映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2分) (4)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2分) 2016年上高二期中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25*2=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C D C B A D D B D B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A C A A C D A C 1. A【解析】铁制农具、牛耕出现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B项错误;井田制是一种名义上属于国有而实际上属于各级贵族私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C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形式,即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D项错误。 2.C【解析】唐、宋商业活动的大变化在于“坊”和“市”的变化。唐代对于“坊”和“市”有严格的规定,“坊”、“市”严格分开。宋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坊”内也可买卖。对比四个选项,只有c项体现这一变化。 3. 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废止明初以来“海禁”说法明显错误;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故本题选择B项; C项说法明显错误;D中信息没有提及。 4.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业发展的理解。由“……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得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商人勤俭致富和乐善好施。其它材料没有反映。 5.D 6. C【解析】传播基督教是推动欧洲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不信仰基督教就好像处于黑暗中一样。7. B 9. D 10. D 11. B 12. D 13. B 8. 【答案】A【解析】高耸林立的大楼是钢筋结构,与炼钢技术的改进有关,故A正确 14. 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18年,新经济政策实行于1921年,A项错误;1918年列宁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话时,当时尚未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到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说明苏联应该逐步的过渡到社会主义,C项正确;材料重在强调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说明俄国缺乏到达社会主义的条件,D项错误。 15. B 16. B 【解析】材料不能反映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故A项错误;据材料“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可知“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苏联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美国构成威胁,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 17. D【解析】材料数据德国相对其他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三个方面都不是最大的,由此不能说明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仅呈现六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由此说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1933 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故C项错误;据材料六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 18. A【解析】美国取消规章制度反映了美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故A项正确;美国取消规章制度反映了美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故B项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是杀富济贫,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减少福利开支,故D项错误。 19. C【解析】列宁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二者的相同点,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中大中型企业掌握在国家手中,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由竞争的经济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不是维持自由竞争机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列宁新经济政策承认私有制的合法性,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不否认国有制合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 A 【解析】材料“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肯定了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A项正确;“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并未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提出的科学客观论断并没有坚决落实执行,故C项错误;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束缚,故D项错误。 21. 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指的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都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两次变革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两次改革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性质仍然是私有制,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错误。 22. C【解析】依据材料,“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时间是1963—1965年,开展“大跃进”运动的时间是1958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发生较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在1959—1961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故C项正确;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3. B【解析】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B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D项正确。 24.A 25. C 二.非选择题(16+19+15=50分) 26.(16 分)【答案】 (1)影响:哥伦布航行到美洲,首次把欧亚大陆与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做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与掠夺。(4 分,必须正面、反面都涉及到) (2)部门:首次工业革命有新兴棉纺织业、机器织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通讯工业等。每一次对应任写其中两个。(4 分,一个1分) (3)特点: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3分,一点1分)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2 分) (4)过程: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世界市场形成的帷幕。 首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加快殖民扩展的步伐,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 第(3)问,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与特点,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第(4)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27. (19 分)【答案】 (1)(明清)经济因素:人口迅速增加;农业技术的发展基本停滞;农业平均生产力下降。(2分,一点1分) (2)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4分,两点4分,两点即可) (3)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4分,两点4分,两点即可) 影响: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改变城市布局;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3分,一点1分,两点3分) 原因:中国:受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2分) 英国:受工业革命影响工业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促使社会经济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2分) (4)注意问题:积极稳妥逐步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重视农业耕地的保护和重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对自由流动人口权益的保护;推动中小城镇建设;注意环境保护等。(2分) 【解析】(1)第一问,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依据教材的时间顺序整理成文即可,但要注意中国的城市是农耕文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所以在回答城市发展的因素时要依据各个朝代发展实际回答,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回答新中国的城市发展状况时注意其转折点是改革开放,并且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2)第二问,中国的古代城市发展在唐朝以前都是以政治功能与军事功能为主,城市的经济功较弱。到宋代以后政府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控制减弱,所以商品经济不断的繁荣,到了明清之际,虽然重农抑商政策达到了顶峰,这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却不可能真正的扼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依据空上背景来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即可。 (3)第三问,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特点可以从城市兴起的地点、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欧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最先在东南沿海的经济重心开始的,随着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近代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分析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其对自然经济的作用、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归纳。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可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分析即可,主要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角度分析。 (4)第四问,注意答题的内容是新中国的城市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确定了答题项后再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入手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城市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所以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协调问题,其次是从城市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关系方面分析,再次从近代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入手归纳,最后注意城市发展在稳步前进,不能盲目发展。 28. (15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进行分层概括特点即可。 (2)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二“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提取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事件,根据所学知识,该事件即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三小问原因,从理论的角度讲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从历史的角度讲是三大改造的实行是实现七届二中全会所确定的总任务的要求。 (3)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战后资本主义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原因是医治战争创伤、振兴经济、维持社会稳定;第二小问变化,出现的变化为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与私有制企业,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 。 【答案】 (1)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4分,两点即可) (2)政策: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 (2分) 事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3)原因:医治战争创伤(或吸取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振兴经济、维持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制度(4分) 变化: 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2分) (4)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制度;或公有制与私有制企业,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 2分一点即可)(如果答出“两个毫不动摇” 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给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