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3.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  )‎ A. 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B.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 C. 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 D. 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4.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  )‎ A. 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 B. 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 C. 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 D. 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 ‎5.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  )‎ A. 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 工商业市镇繁荣 C.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6.日本学者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路造屋开门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北宋时期不再有坊市之间的界限了 B. 这种变化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C. 这反映了宋代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了 D. 这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有空间的限制了 ‎7.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 A. 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 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 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 ‎8.“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 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9.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A. 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 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 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10.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 A.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 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C.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 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11.“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 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12.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 B. 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C. 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 D. 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 ‎1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 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 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 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 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14.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这主要表明( )‎ A. 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 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 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15.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B. 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 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D. 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16.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 A.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 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 “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 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 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 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18.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 A. 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 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C. 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D. 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19.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A. 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 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  )‎ A. 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B. 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 ‎21.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 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 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2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 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 B. 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2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 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 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24.“你们上了特区这条船,就不怕船翻了?”1981年第四季度广东、福建走私贩私愈演愈烈以来,改革者开始受到类似“忠告”。一位领导从深圳回来后说:除了五星红旗还在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声音的出现表明 A. 特区经济活动排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 广东、福建缺乏建立经济特区的优越条件 C. 设立经济特区意味着国家出现分裂的征兆 D. 改革开放初出现围绕特区姓“资”姓“社”问题 ‎25.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时曾说:“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现在快三十七年了。这中间,中国走的道路很曲折……‘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冷静地估计了形势,考虑今后的路怎么走。界限的划分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界限的划分”到邓小平发表上述言论期间 A. 海南设省,并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B. 中共中央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中共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872~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90年上海燮昌火柴公司的“渭水”牌商标,是我国最早的经政府批准的“注册商标”。资料显示,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8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 %。1938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1:4。在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商标中,有一些成长为知名的、可与外来品牌相抗衡的民族商标。‎ ‎——摘自《中国近代知名民族商标标志的构图类型与文化特点研究》‎ 材料二 下面三幅商标图片,左中右依次为:石龙火柴社火花(1913年创办);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华强火柴厂“77”牌火花(1937年创办)。‎ ‎(1)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l:30”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状况?从“l:30”到“l:4”,促进民族工业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2)三幅商标图案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这些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们怎样的民族情感?‎ ‎29.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答案 ‎1-5.CBDDB 6-10.CBDAA 11-15.ADDDB 16-20.DCBDB 21-25.BACDD ‎26.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 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 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 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 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27.(1)特征:①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②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出现了产品过剩,商品价格和利润下降;④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重工业发展迅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加剧。‎ ‎(2)影响:①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观念,推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④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 ‎28.(1)状况:中国经济落后,民族工业处于初创阶段;中国门户被打开,外国产品霸占中国市场。‎ 因素: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政治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观念的进步。‎ ‎(2)商标图片一反映出民族资本家们拥护中华民国,希望它能强盛,屹立于世界;商标图片二反映出民族资本家们希望通过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商标图片三反映出七七事变后民族资本家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情感:拥护民主共和;实现国家富强;抵御外国的经济掠夺;挽救民族危亡。‎ ‎29.(1)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①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②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③1993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