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历史试题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二次考试 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2. 秦汉时期,统治者致力于实现“大一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 ) A. 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 B. 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 C. 皇帝个人的好恶 D.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秦汉时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均是基于政治和思想上强化专制主义的考虑。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详解】 3. “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思想是 A. “致良知” B. “心即理也” C. “知行合一”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中“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结合所学可知,明中期,理学学派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王守仁等很多学者主张以心学来更正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被称为“阳明心学”。其中,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学说反对了理学的“知先行后”主张,即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不符合材料“只说不做”,排除。 【名师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 4.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 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 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作者认为宋明理学背离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传统,故选A;顾炎武批评王阳明非儒学正宗,但不并不表明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排除C;BD不符合王阳明的思想构成,排除。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5.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 A. 民贵君轻观念 B. “天人感应”观念 C. “君权神授”观念 D. “大一统”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强调的是国家的统一,故D项儒学中的“大一统”观念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ABC三项也是儒家文化的内容,但与材料强调“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的主旨无关,故排除ABC三项。 6.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 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B. 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 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世俗文化”即是指市民文化,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有关,故本题选择C项。A不是主要原因;B不属于市民文化;D与市民文化没有关系。 7.下图是拉斐尔的《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文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有披着宗教的外衣宣扬人文主义的特点,而不是反对专制,故排除B项;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了人文主义,故选C项;摆脱了宗教束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8.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 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 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 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罗索强调文艺复兴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故可知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的发生,C项正确。题干对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分析具有片面性,排除A。题干涉及文艺复兴的背景而未涉及性质,排除B。题干强调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而D项是对题干信息的曲解,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9.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B.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苹果的故事,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C正确。A项是柏拉图的哲学观点,排除。B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排除B;D项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排除。 10.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 “人生而平等” B. “美德即知识”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也就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而对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即忽略了道德要求,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排除B和C,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详解】 11.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一时期应该是( ) A. 汉朝 B. 隋唐 C. 两宋 D. 明清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由于宽松的文化政策出现了重自由表达的文学艺术形式,例如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的宋词的出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两宋而非隋唐、明清,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2.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时期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雕版印刷的书籍 ③陶瓷花瓶 ④临摹的《女史箴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雕版印刷是唐朝时期出现的,《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作品。故排除②④。纸张在西汉时期出现,瓷出现在东汉时期,因此①③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 13.《宋史》记载: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讲述北宋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 B. 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 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 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关于宋江等农民起义后被朝廷招安的信息只在《宋史》中有记载,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属于文学作品,不能直接用来做史料,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两个信息突出的是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所以不是属于扬善抑恶,故排除B;《宋史》中的信息影响到了施耐庵的创作,而施耐庵的创作又影响了大众的历史认知,整个题干中的信息都是体现维护朝廷的统治这一主流价值观,故C符合题意,所以选C;题干不是体现的不同史家的历史理解,而是一个属于史家,另一个属于文学家,故排除D。 14.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 A. 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 开始打破“学在官府” D. 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结合所学可知,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有利于思想的活跃,促进各国变法的进行,即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故D项正确; 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不利于贵族政治的巩固,故A项错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是“百家争鸣”的背景,故B项错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与打破“学在官府”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的作用解答即可。 15.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去过考试合格可以做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得到极大发展,处于独尊地位,当时不可能学习法家经典,故①是不可能遇到的状况,排除;②③④是汉代可能遇到的状况,所以答案选C.②③④。 【点睛】 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16.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 从根本上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 认为人要有理性的认识 C. 使哲学转向了对人自身的研究 D. 强调人应有高尚的品德 【答案】B 【解析】 “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实际上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发展,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目无关,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苏格拉底的思想,需要掌握苏格拉底思想以及智者学派的异同,解题时注意对“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所有选项都要突出这一句话,都则被视为无关选项,排除。 17.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卢梭以“镣铐”喻指 A. 封建专制制度 B. “君权神授”思想 C. 罗马天主教会 D. 基督教神学 【答案】A 【解析】 “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指人生应该是自由的,可是却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故A正确;启蒙运动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18.从图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 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 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 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陶印和瓦当来看,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故①符合;东汉画像反映了当时两牛一犁的耕作法,故②正确;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故③符合;以上文物的材质均非瓷器,故排除④。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ABC,选D。 19.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但是在西方却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中西社会环境不同,因此C正确。A项说的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四大发明,和材料问题无关;B项偏离材料主题;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选C 考点: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影响 点评: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的典型的代表。与此相关的古代的其他的科技成就也需要了解。 20.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如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 逐渐形象化 B. 逐渐多样化 C. 逐渐简约化 D. 逐渐国际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图片所示,可知中国的汉字演进趋势是逐渐简约化。故选C. 21.下表《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反映出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 应用研究年代 生产推广年代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 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 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D. 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表比较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的代表性科学成果从研究到应用、生产推广的时间间隔,从中可以看出,从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到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科学成果从研究发明到应用、生产推广的时间间隔总体上是越来越短,这可以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B项正确;仅从图表材料中不能看出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事实上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结合并不紧密,故A项错误;仅从图表数据中无法得出“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的结论,故C项错误; 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故D项错误。 22.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的帝王将相奢求永葆青春、长生不老,希望时间这把屠刀对他们刀下留情,看来这并非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遥不可及的幻想可能会实现。”为此提供理论依据的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普朗克的量子力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遥不可及的幻想可能会实现主要得益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C正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排除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材料无关,排除B;普朗克的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排除D。所以选C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 23.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中期,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于19世纪中期,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也可以说优胜劣汰,西方国家得以以此为依据发动侵略战争,而中华民族也以此为依据发奋图强,②④正确,马克思的暴力革命与此无关,且时间比进化论要早,③错。答案为B。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解题关键是把进化论核心思想和各小项联系。 24.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标志科学时代的开始 B.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C. 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D. 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结合教材中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不仅标志近代自然科学本身的形成,而且其最重要的意义是使人类认识到自然界物体的运动规律是受的力支配而不是神,这就极大地解放人类的思想。B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影响,C是牛顿经典力学对物理学本身的影响而为涉及对人类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D是智者学派的贡献,故选A项 。 25.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通过谚语为载体的形式,来反映当时历史风貌。从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谚语 反映的相关史实 A 两汉时期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B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个天使掌权”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 C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 广义相对论 D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理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说明儒家思想备受重视,对应;“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为了防止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分权制衡原则,对应;“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这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不对应;“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说明要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理,对应。故选C。 考点:相对论与量子论 26.李鸿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指出:“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 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 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C. 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D. 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当中可以得出李鸿章只看到,日本学习西方技术强大起来,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富强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包括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等等。 所以他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所以选 D。A、B、C三项中A项已找到强国御辱之道明显不合题意,因此错误;B项是顽固派的观点,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因此错误;洋务派的李鸿章并未看到日本成功的本质因此并未有效法日本全盘西化的主张。因此C项错误。 27.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近代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B. 中国人自古以来勇于接受挑战 C. 中国人在被动中抛弃懦家思想 D. 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去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近代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不等于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且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排除。题干强调近代中国人勇于应付内外挑战,故B项“自古以来”的说法错误,排除。中国先进人士在被动中抛弃儒家思想的说法错误,且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从中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可知,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向西方学习,融合到世界中去,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28.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 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 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辛亥革命在梁启超的眼里是多种阶层的人凑在一起机缘巧合的开展了一场运动,因此组织的松散性和人员的混乱性都是其失败的最终原因。A选项说法错误,梁启超并不反对革命;B选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C选项与题意相符;D选项说法与事实不符,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特点 【名师点睛】辛亥革命失败的诸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革命组织的混乱。很多参与革命的人都是在听说革命这件事之后参与到其中来,各自有自己的利益代表,尤其是其中一些立宪派以及地方官僚投机革命,在革命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随风倒,叛变革命。这就是辛亥革命在组织上失败的原因。 29.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 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 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 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 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祟拜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极端化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陈独秀意在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30.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 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 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 C. 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D. 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1918年……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可知这应为使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变为现实的俄国十月革命。故本题应选B项。A是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指导思想,排除;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排除C;D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2分,第3题16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三:(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材料四: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材料二、三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答案】(1)因素: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2)材料三比较可信。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其中大量文字已经破译。 (3)原因:以儒家思想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归纳概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字的发展历程。 (2)考古发掘应是比较可信的第一手史料,材料三所说甲骨文属于考古发掘资料,较可信。在史马迁《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进一步证实了材料三较可信。材料二出自《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提到的仓颉造字属于传说,可信度不及第一手史料。 (3)据材料“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32.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 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3)从材料三看,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上分析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答案】(1)世界观: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住视为对清朝的效忠 (2)原因:西学东渐的影响;列强的侵略,(对外战争和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要求变法改革。 (3)转变: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转向学习马克思主义。 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4)轨迹:从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俄为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转向主动。 【解析】 (1)乾隆帝的“世界观”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等信息归纳总结得出。 (2)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西学东渐”“一系列战败之后”等信息,以及联系教材所述这一时期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等方面回答。 (3)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的转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等信息分析得出。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应当联系教材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来回答。 (4)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轨迹,可以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以上小题的答案来回答。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人“世界观”的改变。由于社会状况的变化和中外关系的改变,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更为客观实际,中外交流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也产生重大影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艺术作品反映的历史面貌包括三类情况:一类是后代描述前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艺术作品,如历史小说、音乐及舞蹈史诗、历史戏剧及影视片等;一类是历代记述或反映当时人物、事件和社会生活等的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后代认识前代历史的资料,如历代记述和反映当时人物事件的诗文、书画、音乐、照片等;还有一类是历代描述自然景物等的艺术作品,如写景诗、山水画、花鸟画等,虽非直接记述人物、事件,却也能折射出当时人们的习俗风尚、情趣爱好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艺术中的历史” 围绕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给予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观点:艺术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反映。 论证:艺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政治情况,如文学作品《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衰落的必然历史命运。艺术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经济情况,如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的日常生活与习俗风情,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分离,市民阶层壮大等社会经济现实。艺术还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思想文化情况,如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第五(命运)交响曲》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 总之,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具在鲜明的时代特征。 【解析】 【详解】本题观点的选择可以依据材料的主旨:艺术作品是具有史料价值的,材料分三个角度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如何体现出了史料价值。但是本题在分析艺术作品的价值时同学们可以利用辩证的思维进行阐述,即文学作品一方面是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同时文学作品又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夸张的成分,所以在使用文学作品作为史料时一定要配合其它史料加以论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