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6月份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孔子主张强公室,抑私门。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据此可知,孔子意在(  )‎ A.推崇以德治国理念                                B.发挥君主示范作用 C.稳定社会等级秩序                                D.提高儒学社会地位 ‎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  )‎ A.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B.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 C.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                    D.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 ‎3.汉代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管理官民上书的机构。据《廿二史札记》记载,汉代“上书无忌讳”,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东方朔、主父偃、严安等人因“上书言世务”,被简拔为官员。材料表明汉代(  )‎ A.君主专制的政治风气还没有形成        B.自下而上察举选官的方式已被改变 C.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官民可通过上书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4.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  )‎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 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                                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 ‎5. “循吏”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西汉循吏者,属“奉职循理,何必威严”之官吏。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循吏”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 A.儒学影响扩大    B.私学发展迅速     C.监察制度缺失    D.社会秩序混乱 ‎6.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他认为汉代(  )‎ 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                    B.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C.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D.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 ‎7.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8.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B.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            D.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9.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10.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  )‎ A.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                B.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 C.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11.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 ‎12.明代《常熟县志》记载:“至于货布,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清朝时,河北等地的农民开始在地窖里织布,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  )‎ A.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                        B.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生产地域性分工的加强                        D.对全国性市场的依赖 ‎13.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                                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 ‎14.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与“淫词艳曲、小说和俚唱”一起被列为学生禁止阅读的“闲书”。这说明当时(  )‎ A.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                        B.科举推动经世致用思潮 C.理学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D.八股取士不利文学发展 ‎15.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 等。这一情况的出现(  )‎ 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                        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 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16.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剧种的形成(  )‎ 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                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 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                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 ‎17.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将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在成年以前会得到城邦抚恤金,并把这些遗孤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说明当时雅典(  )‎ A.注重培养公民责任意识                        B.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C.戏剧表演融入民主原则                        D.教化功能贯穿戏剧始终 ‎18.公元前425年上演的《阿卡奈人》戏剧中写到,“我们定好了今天开公民大会,而这个会场却还是空空如也。大家还在市场里蹭来蹭去,躲避那条涂着赭石粉的赶人索”。公元前392年上演的《公民大会妇女》则提到,当妇女女扮男装参加公民大会达到开会的法定人数时,真正的雅典男性们抱怨自己来得太晚了,没有领到薪水。材料反映出当时雅典(  )‎ A.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B.人文精神已深入人心 C.城邦凝聚力日渐削弱                            D.民主体制潜藏着危机 ‎19.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  )‎ A.人文精神缺失    B.城邦财富外流     C.公民意识崩塌    D.贫富分化加剧 ‎20.图6为《民法大全》中所载的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述。其意在强调(  )‎ A.人的自然权利是平等的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奴隶制度违背法的精神                        D.法律具有至高权威性 ‎21.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这一变化(  )‎ A.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B.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                    D.标志着西方离婚法诞生 ‎22.古罗马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妻子可以要求丈夫返还女方出嫁时的嫁资。但又规定如果丈夫需要以全部财产承担,则可以留下一部分用以维持生活。这说明罗马法遵循了(  )‎ A.司法独立原则    B.程序法定原则     C.契约自由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 ‎23.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这表明罗马法(  )‎ A.创制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性                B.在实施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C.具有发达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D.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4.《国忆录》中写到,“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强调以德治国 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D.主张思想自由 二、材料阅读 ‎25.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s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 材料二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6分)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9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4分)‎ ‎2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印度、巴比伦都已经进展到了此种耕地的地位。但是占有耕地的人民既然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到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既然他们的航海——不管这种航海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所以他们和世界历史其他部分的关系,完全只由于其他民族把它们寻找和研究出来。” ‎ 对于黑格尔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关于隋文帝对府兵制度的改革,《隋书▪高祖纪下》有云:‚开皇十年五月己未诏:‘魏末丧乱,宇县瓜分,役车岁动,未遑休息,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窵之人,竞无乡里之号。’‛……按《隋书▪食货志》云隋文帝代周,‚其丁男、中 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前篇语及北齐武成帝 河清三年定令‚率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其制已开兵民或兵 农合一之端。……‎ 唐代府兵的基本条件,即兵民合一,实已完成于隋文帝之世。 ‎ 隋文帝对府兵的另一个改变是:当他尚未代周但已掌握政权的时候,下令恢复府兵的汉姓。……复姓,表明汉化的主流,终究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复姓,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军队,而是一支名实相符的汉人或夏人的军队。军与民的胡汉之分,至此消除。 ‎ ‎——摘编自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背景和特点。8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积极意义。(7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石竹高二6月份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强公室,抑私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推崇等级秩序,而未涉及到以德治国理念,排除A项;通过君主尊崇等级秩序,进一步规范民众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依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孔子通过编辑和整理文献,体现以古代思想为依托,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护“人伦秩序”,排除B项;孔子创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排除C项;据题干中“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不在于传承中华文明,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题干中“汉代‘上书无忌讳’,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可知官民可以上书参政且受到朝廷重视,故选D项;君主专制从战国时期尤其是秦朝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简拔是“简直拔选”的略称,不拘一格降人才,多用来赞美明君英主对人才的慧眼识珠,不是通过察举制录取的,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 可见政府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其目的也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说明对重农抑商的放弃,排除A项;“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不代表政府放弃盐铁专卖,排除C项;“复弛商贾之律”其改变作用是有限的,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制度,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可知循吏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亲民爱民的特点,故选A项;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迅速,排除B项;由材料“奉职循理,何必威严”可知循吏是法官,反映当时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由材料“教之以礼”可知注重礼乐教化,有利于形成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表明汉朝在学术上对儒家思想以外的诸子百家思想采取包容的态度,故选C项;“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表明不是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排除A项;“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表明中央的权威没有受到削弱,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说明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职”的功能增强了,故选C项;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据此可知其行政效率有所降低,排除A项;题干提及了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并没有详细地介绍了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可知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故选B项;宋代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排除A项;根据材料“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可知材料涉及城市与农村关系,未涉及户籍制度,排除C项;城市发展与农业商品化是相互推动的关系,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可知国家政治中心的雕版印刷品不如杭州的,“蜀刻甲天下”,可知南方的印刷品高于北方,侧面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趋势,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品地区差别,而未涉及到毕昇改进印刷术,排除A项;“宋时蜀刻甲天下”,可知蜀刻精良,而未涉及到交子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南方雕版印刷品超过北方,而未涉及到程朱理学相关内容,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明代“三言”中有关于宋代包拯、明代况钟的话本,‎ ‎“三言”对此加以描写一是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二是通过“包青天”“况青天”的描写来弘扬清官廉正,以进行社会教化,故选A项;“三言”属于世俗文学,不属于历史典籍,排除B项;话本小说等世俗文学不属于主流文学形式,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之后儒学宣扬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便依附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及明太祖认为对于“蛮夷”——少数民族或邻国要威惠并施,明成祖对于“蛮夷”要抵御与归服并用,两者都重视处理与“蛮夷”的关系,故选D项;“华夷观念”在近代以来才逐渐改变,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行政机构,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怎样尊重“蛮夷”,而是要威惠并施,排除C项。‎ ‎1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由于北方减少对南方购买的数量,从而导致南方棉纺织中心的衰落,从而说明南方的商业市镇依赖于全国市场,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商业市镇依赖全国市场,而未强调跨区域商业网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的商业市镇依赖于全国市场,而未涉及到商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南方的商业市镇依赖于全国市场,而未涉及到南北地区地域分工,排除C项。‎ ‎13.【答案】B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区域间长途贸易比较发达,商人的流动性非常大,这才会出现题干中“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内容,故选B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不是人们旅游的“指南图”,而是商人们的“旅行”“指南图”,排除A项;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是为商人来往各地的地图“指南”,不属于“社会服务体系”范畴,排除C项;“专业的旅行指南图”为商人们的商旅往来提供了诸多方便,不能反映出南北方经济文化的差距缩小,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由材料“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可知明清时期受科举制的影响,读书的目的在于做官,可见八股取士不利于文学的正常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科举制对文学的影响而非雅俗文学的交融,排除A项;明清时期科举僵化,阻碍经世致用思潮产生,排除B项;明清时期理学居于主导地位,排除C项。‎ ‎15.【答案】A 【解析】题干中明朝后期西学的传入对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故选A项;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是单向传输的,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和“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表明受官方和民间的影响,故选A项;“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说明徽派艺术是京剧艺术的一部分,徽派没有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排除B项;“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说明徽班参与祝寿,乾隆皇帝没有大力提倡,排除C项;徽商重金扶持的是徽剧,不是京剧,排除D项。‎ ‎17.【答案】A 【解析】“将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在成年以前会得到城邦抚恤金,并把这些遗孤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是为了鼓励国家的责任感,故选A项;“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不能体现民主,排除B项;将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不是为了表演,也不能体现民主,排除C项;“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将为国牺牲的公民的子女请上舞台”没有涉及表演的内容,无法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排除D项。‎ ‎18.【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定好了今天开公民大会,而这个会场却还是空空如也”说明公民参与公民大会的积极性不高,材料“真正的雅典男性们抱怨自己来得太晚了,没有领到薪水”说明大家为了薪水参政,二者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危机,故选D项;妇女需要女扮男装,方可参与公民大会,因此可知妇女的社会地位依旧不高,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民主政治不是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城邦凝聚力的比较,因此无法说明削弱,排除C项。‎ ‎19.【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雅典富人和穷人的态度,以及“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的出现,都反映出雅典的民主政治出现危机,也就是当时公民的公民意识和集体意识淡薄,不再以城邦利益为主,故选C项;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从材料中富人和穷人的态度,可知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雅典财政紧张,但没有体现城邦财富外流,排除B项;材料中雅典有富人和穷人之分,但不能体现贫富分化加剧的趋势,排除D项。‎ ‎20.【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及“应当承认和维护裁判官发布的告示的法律效力…即便裁判官具有奴隶身份也不能构成法律效力的影响…皇帝也应当遵守法律”,可知罗马法强调遵从法律的权威,故选D项;罗马存在奴隶制,本身就违背了权利平等,且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罗马法下,在法律面前是公民人人平等,非奴隶与奴隶主平等,且题干强调的是法律的权威,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奴隶制与法的关系,排除C项。‎ ‎2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 可知这一变化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平等,故选A项;公民法出现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排除B项;根据材料“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可知罗马法提倡男女平等,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提倡平等婚姻观念,并未涉及离婚法从无到有,排除D项。‎ ‎2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在处理家庭债务问题上,既保护了妻子的作为弱者的权益,同时也考虑到了丈夫的生存利益,与材料中“如果丈夫需要以全部财产承担,则可以留下一部分用以维持生活”相符,故选D项;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与材料中“照顾夫妻双方利益”不符,排除A项;未涉及司法程序,与材料中“照顾夫妻双方利益”不符,排除B项;未涉及契约自由,与材料中“照顾夫妻双方利益”不符,排除C项。‎ ‎23.【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中“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可知罗马法的创制主体多元化,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罗马法的创制,没有涉及其实施,排除B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形成了完备体系,并且《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创制于罗马帝国时期,不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就不能推断出其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项。‎ ‎24.【答案】C 【解析】据材料“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的重要性,知识即美德,这与当时雅典道德沦丧,城邦制度走向衰落相关,故选C项;依所学,苏格拉底处在雅典民主制由盛转衰时期,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美德与知识,而未涉及到治国理念与方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与知识的关系,而未涉及到思想自由等情况,排除D项。‎ ‎25.【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每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共6分)原因:少数民族的崛起(封建化);封建经济繁荣;士族衰弱(庶族崛起);科举制的发展完善;赋税制度改革。(每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共6分) ‎ ‎(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每点3分,任意答3点即可,共9分) ‎ ‎(3)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2分);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2分)。‎ ‎26.【答案】评分标准 ‎ 一等(9-12分)观点明确,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 ‎ 二等(5-8分)观点较明确,未引用史实,角度单一,表达清晰。 ‎ 三等(0-4分)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表达不清楚。 ‎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黑格尔观点。中国古代文明更多呈现的是保守的农业文明特征。①古代文明是建立在发达的小农经济之上。②中国并不具备海洋文明需要的开放和进取精神。③形成的是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实是农耕文明的外延,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创造的先进技术之上,并没有改变农耕文明的本质特征。 ‎ 答案示例二:我反对黑格尔观点,海洋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①在明朝之前,中国的航海技术和航海活动长期领先于世界(考生可自由列举)。②对外贸易活动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些朝代是支柱产业。③在对外贸易中,还形成了先进的市场理念和平等精神。海洋文明到明代中期后逐渐衰落,更多的是与明朝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当时外国入侵等偶然因素有关。‎ ‎27. (1)背景: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役税繁重;百姓生活困顿,经济凋敝;隋统一全国。(任答两点4分) ‎ 特点:在继承中发展;兵民(兵农)合一;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任答两点4分) (2)为唐代府兵制的调整奠定基础;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壮大了隋的军事实力;有益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任答三点7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