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5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下学期周练(5.3)试题 考试时间:5月3日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 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 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2、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3.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诸侯的属民 B.更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制度法令全国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 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 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6.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7.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8. 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其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由此可知 A.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 B.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 C.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 D.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 9.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导致地方割据对抗中央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10.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 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11.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12.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 13.“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14.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15.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同现代世界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并不一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这表明古希腊 A.强调公民的集体意识和群体利益 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C.雅典公民没有个人自由缺乏个性 D.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16.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通行于帝国统治范围内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 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 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18.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19.《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封建专制王权确立民主共和制 C.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政治权力 20.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期 1624-1641 1660-1685 1689-1713 1714-1760 1760-1800 年均召开天数 42 43 122 100天以上 100天以上 年均通过法令 5 15 67 77 209 A. 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 B.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 C. 中央行政体系不断调整 D. 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21.下图为英国政治制度机构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首相是政府首脑 B.国王是国家“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C.国家的权力中心是首相 D.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22.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部门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 君主立宪政体亟需进一步发展 C.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D. 工业革命使农业发展趋于停滞 23. 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 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 法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24.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 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 于1787年美国宪法 A.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且实行三权分立 D.黑人和印第安人只有3/5的选举权 25.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 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 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是因为 A.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 B.美国总统不受国会制约 C.英国首相不受议会制约 D.英国首相不是国家元首 26. 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 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口。你认为底特律的衰败对它所在的密歇根州在政治方面可能 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总统候选人的产生 B.参议员席位分配 C.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产生 D.众议员席位分配 27.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 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 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 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28.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 B.不符合历史史实,观点错误 C.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 D.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9.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A.实行代议制民主 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30.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责任内阁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31. 1881年,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能获得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重新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付出了极大努力,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因遭到国会否决,而未能获得通过。这一事件反映出德国 A.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帝国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 C.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D.代议制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 32.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国会于1877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 A.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 B.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C.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D.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 二、非选择题:共3道小题,33题22分,34、35题各15分,共52分。 33.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罗马社会只要是自由的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口。……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采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法学家一致主张,在罗马境内,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董晓波著《市民精神与完政: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却认为,经济的现代化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据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党政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分) (3)结合有关史实,评述材料三的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 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C 2.B 3.B 4.D 5.B 6.D 7.D 8.B 9.D 10.A 11.C 12.D 13.D 14.D 15.A 16.D 17.D 18.A 19.C 20.A 21.C 22.B 23.A 24.C 25.A 26.D 27.D 28.D 29.B 30.B 31.D 32.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3题22分,第34、35题各15分,共52分。 33.(1)精神:平等;契约;确保私人权利。(2分) 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经济上要求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思想上要求摆脱神学束缚,人性解放。(4分) (2)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4分) 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4分) (3)观点一: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可以英国为例进行论述。(8分,观点2分,论述6分) 观点二: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可以德国为例进行论述。(8分,观点2分,论述6分) 34.(1) 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6分) (2) 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 35.(1)观点: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共同之处: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查看更多